查看: 9201|回复: 18

2009年高热病诊治体会-仅供参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8 1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流行概况

  2009年5月份中旬江西省抚州地区开始流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浙江省6月底靠近安徽省某些区域开始流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后来浙江省东部,江西省西部等区域陆续出现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总体来讲2009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还是属于小区域流行。

  2、流行特点

  2.1 传播速度

  与往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传播迅速的特点相比,2009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主要表现为同栏猪传播很快,栏与栏、舍与舍之间在发病初期传播比较缓慢。栏内出现病猪后1-2天整个栏80%以上的猪均会感染,但是需几天或更长时间才会感染下一个栏,随着病情发展栏与栏、舍与舍之间的传播速度急剧加快,最后全场爆发。

  2.2 死亡率

  重胎母猪30%左右流产,流产母猪半数在流产后的1-2天内死亡。与往年高致病性蓝耳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的情况不同,2009年高致病性蓝耳病保育仔猪死亡率不足20%,120斤以上的育肥猪死亡率却高达20%-40%。2009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育肥猪死亡有一个重要特点,外表健壮的育肥猪感染后死亡率高,瘦弱的死亡率反而低。

  2.3 病程

  病猪出现明显的周期性病症,第一次病症持续6天左右,之后症状会有个3-4天的缓解期,紧接着又会出现一次新的持续3-6天病症期。经过两个病症周期之后部分病猪皮肤会出现大量的皮疹,出现皮疹的猪将逐步康复;不出现皮疹的猪会进入下一次病症周期。经过3-4个病症周期,耐过猪逐渐康复。

  3、症状

  病猪皮肤发红,体温41-42℃,少数病猪体温能达到43℃,食欲废绝或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少数病猪出现呕吐现象,喘气严重或腹式呼吸,腹部、后臀部、耳朵等处皮肤发绀,鼻孔流出黄色鼻涕,喜欢趴在地上,关节肿胀,便秘(特别是母猪)。重胎母猪出现流产、死亡。部分病猪皮肤发白,出现血便后死亡。

  4、解剖病变

  解剖病死猪21头(其中3头母猪),15头出现肺水肿,气管内充满泡沫,5头肺大面积实变,1头肺有纤维素性渗出;17头脾脏肿大,6头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死或锯齿状出血;19头肾脏肿大、淤血,9头肾脏皮质点状出血;21头淋巴结肿大、出血,2头出现大理石样变;21头肝脏肿大;17头腹腔积液;13头心包积液;13头胸腔积液;19头关节积液;14头心外膜出血;9头膀胱黏膜出血;19头胃黏膜出血;7头肠道出血;3头回盲口出现明显扣状溃疡。

  5、诊断

  将4个场共11头病死猪肺脏和淋巴结等器官用PCR方法检测猪蓝耳病抗原,其中10头为阳性。

  6、治疗建议

  6.1 抗生素治疗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药物能有效控制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初期,病猪用磺胺类、头孢类、氟苯尼考等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有效果,经治疗病猪精神状况好转,食欲部分恢复,但是继续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数病猪不会出现进一步的好转。因此治疗本病我们从提高生猪本身的抵抗力,清热解毒、依靠生猪本身的免疫力来着手对抗、治疗这种疾病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2 加强饲养管理

  6.2.1 降温    让病猪有个舒适的环境。加强机械通风,最好是安装冷风机,既降温又换气。

  6.2.2 保证饮水    一般情况下病猪会自己起来喝水,但是有些关节疼痛的病猪或重胎母猪可能会有不愿起身喝水的情况,此时需要每天辅助喂水1-2次防止脱水衰竭。鉴于多数病猪肺水肿严重的状况,不建议静脉补液,辅助喂水时间也不能过长。

  6.2.3 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每吨饮水中添加小苏打500 g ,氯化钾30 g,电解多维200 g 。

  6.2.4 使用免疫调节剂    口服左旋咪唑可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增强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

  每天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的量添加左旋咪唑到饲料中,连续使用1周。

  6.3 保证肠道畅通

  每吨饲料加红糖(兼有补血功能)或白糖20 kg诱食,每天每头猪补充青绿饲料0.5-2kg。便秘的母猪隔天一次肥皂水灌肠,将宿粪软化利于排出。

  7、预防

  7.1 维护生物安全

  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暂缓引种。对进出本场的车辆严格消毒,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每天员工穿过的工作服用消毒液清洗晒干后再穿,也可以将当天员工穿过的工作服统一挂在消毒室,用紫外灯照射一晚上,第二天继续穿。每周带猪消毒两次。

  7.2 改善环境

  每100㎡猪舍安装功率为0.75KW的冷风机1台,在窗户密闭良好的情况下,能降低温度2-5℃。闷热的夏天,冷风浸浴在猪体周围,猪感觉非常舒服。在房顶和走道上空用遮阳网遮阳,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猪舍周围地面,能有效减少地面辐射对猪舍周围空气的加热。没有这种条件的猪场可以在房顶铺设水管,每隔3米在管上安装一个喷头,白天往房顶喷水,能有效降低猪舍内温度。提前出栏以减少饲养密度。

  7.3 增强体质

  减少猪群应激,给猪饲喂营养均衡、健康无污染的饲料。适当添加清热解毒中草药,每吨料加板蓝根3千克、鱼腥草3千克,每用一周后停1周。每天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的量添加左旋咪唑到饲料中,连续使用3天,停药两周后按上述剂量再使用3天。

  7.4 做好猪瘟疫苗免疫

  7.4.1 疫苗选择    猪瘟疫苗厂家和品种甚多,正确选择猪瘟疫苗决定了猪瘟免疫的成败。细胞苗具有品质均一性好、产品质量稳定、价廉的优势,以中牧南京的产品最负盛名。

  7.4.2 疫苗运输保存    猪瘟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均要求温度0℃以下。在购买猪瘟疫苗的时候一定要带保温箱(保温瓶)和足够的冰块,以猪瘟疫苗运输到家时保温箱(保温瓶)内冰块未全部融化为好。猪瘟疫苗保存时与冰块一起冷冻,保证短时间意外停电时冷冻室温度在0℃以下。稀释好的疫苗只能保存1小时。

  7.4.3 疫苗稀释    猪瘟疫苗的稀释液应选择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按1头份1ml的比例加入稀释液。临床上许多猪场为图操作方便,少加稀释液,结果使得猪瘟疫苗稀释不足渗透压过高,接种后猪体吸收不良导致免疫失败;猪瘟疫苗也不能加入过多的稀释液,过度稀释使得渗透压过低,疫苗中的活病毒会因此死亡,使得接种抗原不足导致免疫失败。稀释液在使用前,最好在冰箱冷藏室放置2小时以上,以减少稀释液和疫苗的温度差,同时利于稀释后的疫苗保存。

  7.4.4 疫苗接种    先接种健康猪,再接种相对不健康猪,一头猪使用一个针头。商品猪于断奶当天首免3-4头份/头,70日龄二免6头份/头。

  8、讨论

  本病具有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对猪场的危害非常大。阻止病原的传入是控制本病的根本,增强猪群体质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本病的发生与暑热季节,湿热并重,湿热之邪入侵机体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通风降温,祛除湿热之邪,改善病猪生活环境是减少本病感染后死亡率重要措施。

  本病在发病初期传播速度相对缓慢,尽早将病猪隔离、集中消毒切断传染源,进一步延缓本病的传播,为本病控制赢得时间。我们利用这个时间空挡,对猪群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猪瘟抗体水平不高的猪场紧急免疫猪瘟;安装使用降温设备等等措施的实施能使本病感染后的死亡率减少到14%以下。

  今年感染本病的猪群,外表健壮的猪死亡率高于瘦弱的猪,其原因可能是外表健壮的猪群,其生活环境中微生物数量不足,机体免疫器官未得到充分锻炼的结果。如何创造一个微生物与猪群和谐共处的环境,在现代养猪业疾病控制中显得犹为重要。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nety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2-8 23: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这样的猪你都有办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2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全面,楼主花了不少的心血。先收藏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6 1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特征性变化?

点评

红字部分是本人认为的特征性变化,至于解剖病变未见有价值特征性变化  发表于 2010-2-26 15:16
红字部分是本人认为的特征性变化,至于解剖病变未见有价值特征性变化  发表于 2010-2-26 15:16
红字部分是本人认为的特征性变化,至于解剖病变未见有价值特征性变化  发表于 2010-2-26 15:16
红字部分是本人认为的特征性变化,至于解剖病变未见有价值特征性变化  发表于 2010-2-26 1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 2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2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多不多这种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2 08: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呈区域性流行性,怀疑是什么疾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1: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域流行是相对06年而言,这个病原本来就一直存在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1 1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好,比较有参考价值,有同感,用过类似的方法控制高热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1 12: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我们畜牧的同仁好好学习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7 07: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