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呼唤将军 马庆明 论养猪界的“将军”与“谋士” 这里说的并不是武侠小说中的“将军”与谋士,而是与之类似的猪场场长与养猪专家。 专家像谋士,只要有高超的功夫,就可以纵横江湖:而场长像“将军”,不一定有高超的技术,但却有一套管理人的方法,能为猪场创造更多的利润。 专家考虑问题是一条线,只在与它专长有关的部分发挥作用,但它能做到精细:而场长考虑问题是一面,甚至是一个空间,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专家的思路在于事情的合理性,场长的思路在于事情的可执行性,同一个目的不同的方式。 专家主要对事,场长则主要对人。 专家做错事还是专家,场长犯错误后可能不再是场长。 猪场需要场长,也需要专家,二者密切的配合才是猪场最佳选择。 养猪界的朋友,你是属于“将军”还是谋士,你是适合做将军还是适合当谋士? 对照中国养猪业,为什么规模猪场生产一直不能上去,为什么国家大力扶持的养猪业仍停滞不前,我认为不是缺乏有智谋的专家,而是缺乏能征善战、带领猪场走向正规的将军,猪场是一个团队,管理严格将成为战斗力很强的正规军,管理不善只能是占山为王的山大王。 一、中国何以缺少将军 1.
待遇低:许多优秀的养猪技术人员从猪场走出来,到饲料或兽药公司从事技术服务,待遇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月薪上万的技术或生产场长屈指可数,而技术服务专家的待遇则要高得多: 2.
地位低:在国人眼中,养猪仍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行业,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臭喂猪的”这样就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加入,没有后备力量,养猪人才如何培养出来? 3.
压力大:猪场的将军肩负着猪场兴衰的重任,成则皆大欢喜,败则一无是处,整天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身心疲惫,很难长时间坚持下来; 4.
缺乏开明的老板:现在的养猪老板多是其他行业转行的暴发户,既不懂技术,更不懂管理,根本不理解技术管理人员的苦衷。配合不利,要求过高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无法按自己的思路开展工作,只好找借口脱离岗位; 5.
兵的素质太差:猪场职工的工资水平是各行业里非常低的,再加上环境条件差、封闭式管理等,只能雇佣老弱病残的员工,这样的队伍怎能干好技术含量并不低的养猪? 二、将军的条件: 将军不同于一般人,既要有超强的个人素质,又要有带领他人共同上进的号召力,还要有严格的执行力, 由于规模猪场上马速度太快,各方面人员跟不上,所以猪场的将军既要有技术,还要有管理能力,一些小猪场还必须有动手能力。 1.
技术能力:专家教授提供的技术措施无疑是正确的,但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另外每个猪场的情况各异,照抄照搬并不能得到满足的效果,必须根据猪场内的情况进行调整,而调整的最佳人选则是猪场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 2.
管理能力:规模猪场的工作是由员工完成的,猪场管理人员对人管理更重于对猪的管理,让每个员工发挥自己的所长,猪场才能更顺利地发展,但管理人员是一门学问,这往往是技术人员缺乏的,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 3.
动手能力:古代的元帅、将军多是武功高强的人,也就是动手能力更强,现在的猪场员工也愿意听从与他们更接近的管理者,这需要管理人员也常是操作的高手,纸上谈兵带不好军队,坐在办公室里面也难以管理好猪场。 三、寻找将军 将军并没有在即在的身上留有任何记号,也就是无法从外表上发现谁是将军,这需要我们去寻找:寻找将军并不难,关键在于老板有没有诚心,古代传说中的千金难买值得我们去思考,善待现有员工,善待来场的每一位技术或者管理人员,人才的出现时迟早的事情。 四、留住将军 将军需要适宜的生存环境,一个厂长说过,猪场厂长的工作时间是二十四小时,随时都可能有事情发生,他们的身心工作量远大于场内每一位员工:如果也让他们生活在与其他员工同样的环境,长期下去,他们将无法承受,跳槽或离场时必然的事情。 留住优秀人才,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食宿,娱乐,对外交往,亲人团聚等,都是每位老板应该为员工想到的, 五、培养将军 从长远看,培养将军更适合于现阶段的养猪业,真正的养猪人才凤毛麟角,不说难以找到,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和老板思路一样,常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现象:但如果是自己选定的人员,则与老板思路相同,即使暂时不能挑起大梁,假以时日,他们必定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 将军的培养,不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更注重动手能力和灵机应变,以应对变化复杂的猪场现状:将军的培养,也不需要追求完美,更需要有一技之长,需要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将军的培养还在于有团队精神,对协作更胜于单兵作战,或以弥补个人不足,使猪场变成一个打不烂冲不夸的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