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饲料行业统计数字
01 总量增加但增速放缓。预计全年饲料行业总产值约为4500亿元,同比上升5.7%,商品饲料总产量1.4亿吨,同比上升2.4%。商品饲料产量尽管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增幅出现明显下降,较2007年11.5%、2008年10.8%的增幅分别低了9.1个百分点和8.4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
02 猪料大幅增长禽料下滑。在国家稳定生猪价格、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的积极作用下,2009年生猪存出栏稳定增长,猪饲料消费量增加,预计猪饲料产量达到5103万吨,同比增长11.5%,连续2年保持10%以上的增幅。占商品饲料产量半壁江山的禽料由于存栏下降,在连续5年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预计蛋禽饲料产量2433万吨,同比下降8.7%;肉禽饲料产量4173万吨,同比下降0.9%。水产、反刍饲料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幅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
03 饲料生产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中部6省饲料产量3220万吨,同比增长5.1%,东部10省饲料产量6430万吨,同比增长2.6%,中东部地区产量合计占全国总量68.9%,比重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西部12省饲料产量2500万吨,同比增长0.8%,东北3省饲料产量1850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04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饲料企业仍是今年增产的主力,在较高生产基数上,山东六和集团预计产量增长14.2%,全年饲料总产量有望达到900万吨;江西正邦集团、陕西石羊(集团)、贵港瑞康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产量预计增幅均超过20%。在大企业产量提升的同时,中小企业产量仍在下滑,我部对重点跟踪的116家中小型饲料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平均产量同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
05 2008年,我国养殖业转化的粮食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5%,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产量预计将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但粮食预期增量只有1%左右,饲料粮缺口在所难免。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饲料粮占粮食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0%、45%和50%,届时缺口将会更大。蛋白质饲料原料不足也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08年我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占当年世界贸易量的45%;进口鱼粉100多万吨。此外,随着国内玉米加工乙醇产业的发展,饲料原料紧缺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
06 2008年,排名前50位的饲料企业生产了全国43.4%的饲料,这次评选出的全国五十强中,35家饲料企业生产了全国40.6%的饲料,13家饲料添加剂企业销售额占全国的46%,这些大企业在行业内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这些企业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有饲料企业1.3万多家,每家饲料企业平均每年生产1万吨饲料,美国只有500家饲料企业,平均每家生产30万吨饲料,差距是30倍。
07 今年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可望超过36%。预计2009年全年肉类总产量7500万吨,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2660万吨,生产总体稳定;奶类产量3650万吨,恢复到去年95%以上水平。全年畜牧业养殖总体保持盈利水平,主要畜产品供给充足,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年出栏一头商品肥猪平均净利润150元左右,每只产蛋鸡每月盈利接近1元钱,处于正常盈利区间,农民养殖积极性较好。2009年猪肉年平均价格为18.2元/公斤,比2008年大幅回落了22.5%;鸡蛋年平均价格为7.67元/公斤,比上年下降了2%7专业技术人才增加,从业人数略有下降
2008年饲料企业年末职工人数为52.5万人,同比下降2.11%。大专以上技术人员16.8万人,占职工总人数上升到31.92%,其中,博士1401人,硕士4734人,大学本科56908人,大学专科104513人;技术工种55991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0.67%。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数量下降。
8饲料机械设备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
2008年共生产饲料加工机械设备37413台套,同比增长26.94%。其中成套机组2395台套,同比增长0.80%;单机35018台,同比增加29.23%。在成套机组中,时产10t以上设备520台套,同比增加149台套;时产5~10t的设备596台套,同比减少66台套;时产1~5t的设备1279台套,同比减少64台套。在单机设备中,粉碎机11886台,同比减少105台;混合机8673台,同比增加2603台;制粒机6198台,同比增加4211台;其他类型设备8261台,同比增加1212台。随着饲料生产企业大型化、规模化进程加快,饲料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也随之向大型化和高技术设备方面发展。2008年成套设备大型化趋势明显,时产10t以上的设备增幅达40%,而时产10t以下的小型设备产量下降;单机制粒机产量增加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