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斗门区获悉,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斥资880多万元,对该区2.2万亩低产鱼塘实施整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两年间当地农民因鱼塘整治增加的收入达2700多万元。
水畅路通 鱼虾价上扬
记者昨日在乾务农场水产养殖区看到,总面积达850亩的各大小鱼塘之间道路相通,水渠相连,电网高架,配套完善。但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既无路又无电的低产鱼塘区。
“由于鱼塘区不通电,不能进行增氧,每亩鱼塘的单产量很低,而且也不能养殖一些优质水产品种。”乾务镇生产办副主任张劲辉介绍说。
为提高鱼塘单产,2008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和养殖户共同出资220多万元,把原来不到1米深的鱼塘挖深到1.5米,并配套了运输路和低压线网。张劲辉说,鱼塘基础设施改善以后,不仅提高了原有养殖品种的单产量,不少农户还调整养殖结构,现在养殖的主要是效益更高的鳗鱼等优质水产品种。
“路修通后,来村里收购鱼虾的流通商增加了很多,平均每斤鱼虾的价格提高了1元到2元。”而在乾务镇大海环村,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这里的400亩鱼塘经过整治,对外的运输道路修通后,水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不仅养殖户增收了,村集体每亩农田的租金也增加了100元左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