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40|回复: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9-12-24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4 08: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矮子 于 2010-1-14 08:54 编辑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及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感染引起,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从2006年的5月底开始,地处于中南、华东地区的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湖北、广东、福建等省份的部分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肉猪相续暴发了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高热病”,该病在2007年春末、夏初在个别地区再度重演,呈蔓延趋势,造成养殖户谈“热”色变,不敢补栏,严重打击了养猪积极性。

  2007年4月初,广西玉林市多个乡镇不断有猪反复发热、高烧不退的病例发生,流行迅猛、死亡率高,按当时情况判断是“猪高热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观察及剖检变化分析,认为与防疫技术有关,某些养殖场(户)未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防疫不到位是发病主因,而气候变化、应激反应是诱因。主要传染源是带菌母猪和受感染的肉猪,其排出的粪、尿等污染了水源、饲料和环境,加之卫生条件差、消毒不严,造成了疫病的区域性扩散。针对病因,我们迅速制定了综合性防控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1、流行情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季节多在每年的4~9月份,常呈连片发生蔓延的态势。猪群发病后,呈现“三高”的特点,即:一是发病率高,达40%~80%;二是死亡率高,在20%~80%之间;三是妊娠母猪感染的流产率高达40%,流产胎儿多为死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可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感染。

  2、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症状常见集中出现呼吸、繁殖及神经系统障碍,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中、小猪死后多数耳尖有发绀现象。有的病猪可表现为被毛长而粗乱、关节炎、衰弱、苍白、黄疸、消瘦等。粪便恶臭,呈算盘子状,最终瘫痪、衰竭而死。

  3、剖检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肉眼可见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切面湿润外翻、内脏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扁桃体充血;喉头点状出血;心脏变形,质地柔软,心包增厚,浑浊,不透明,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蛋白;肺胸膜与肺脏发生粘连,肺脏变化为橡皮肺、花斑肺,也有的肺脏显著增宽,内有胶冻样物,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腹腔中有大量液体,肾脏肿大,表面密布点状出血,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严重出血,膀胱黏膜出血点,脾脏肿大,有出血性梗死。以上病变随猪的个体差异、病程不同而有所不同。

  4、病因分析

  (1)“猪高热病”主要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导致猪只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猪只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较低,诱发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猪流感、副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附红体、弓形体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加上可能存在的未确诊病毒的作用,使大部分发病猪场损失惨重。
  (2)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有些养殖场(户)没有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防疫不到位,达不到有效预防疫病的效果。
  (3)没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卫生环境差,通风不良,带茵、带毒猪与发病猪在发病早期未及时隔离或淘汰,导致病源入侵并迅速扩散。
  (4)对饲养猪只没有严格做到全进全出,尤其是猪贩从不同的地区引进仔猪,猪源混杂,极容易造成疫病传播。
  (5)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健全。由于猪价低,许多猪场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了猪群药物保健、驱虫和疫苗接种的内容,并使用质量较差的原料,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
  (6)免疫抑制因素的干扰,猪群在生长发育不良或应激因素较大的状态下,其自身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弱,如猪蓝耳病、猪流感等病毒感染可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影响接种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

  5、防控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其中,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最有效措施。

  (1)强化免疫

  经农业部检测认定,目前进口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建议不要使用。最近农业部批准十三个厂家生产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是采用江西型(NVDV-JXAl)毒株针对现在流行该病病原生产的灭活疫苗,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免疫效果,是当前预防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最佳选择。前段时间注射了齐鲁动物保健厂生产的山东型(SD1)毒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一个月后可以使用江西型毒株疫苗加强免疫。推荐免疫程序如下:

  ①商品猪:21日龄首免2毫升,50日龄二免2毫升。
  ②后备母猪:分别在配种前2个月、1个月分别进行1次免疫4毫升。
  ③经产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4毫升。
  ④种公猪:每隔6个月免疫1次4毫升。

  (2)药物预防与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危害更多的是体现在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因此药物控制显得极为重要,发病时合理用药可以减少损失,因此建议:

  ①病毒性疾病使用干扰素结合抗菌素辅以治疗,可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
  ②细菌性感染的疾病,应选择细菌敏感的抗生素类药如氟甲砜霉素、头孢类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对症治疗,注意用药疗程和交替用药。
  ③确认为原虫性疾病,应选用特效药物并按疗程足量使用。对附红细胞体病可用强力附红消进行治疗,对猪弓形体可用制菌磺或磺胺类药进行治疗。
  ④对发病严重的猪只可配合补液或肌注植物凝集素、排疫肽等进行治疗。
  ⑤饮水给药:每吨水加15%头孢噻呋300克、电解多维1千克、紫维联抗1千克、扑热息痛片200片、葡萄糖5千克。
  ⑥药物拌料:每吨饲料加爱乐新75毫克/千克、多效磺胺500g、电解多维1千克、黄芪多糖200克,连用5天,停用5天,再用5天。
  ⑦中药拌料每吨饲料用龙胆皮、黄芩、大青叶、鱼腥草、蒲公英、一枝黄花、泽泻、茯苓、银花茎、桔梗、麻黄、甘草、连翘、石膏、枝子各0.5 千克,粉碎均匀添加。

  (3)其他防控措施

  ①强化兽医卫生监督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新发现、新变异的病毒性疫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迅速传播到多个省份,应该说这与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生猪调运十分频繁的现象有关,大小猪只的南来北往、人员车辆以及工具的携带,为各种疫病的传播创造了大量的可乘之机。所以,应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不到发病地区购买生猪及其产品,对新引进的猪只必须做好检疫,并隔离观察,确定无病的猪方可混群饲养,同时禁止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猪舍。

  ②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要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保持环境安静、阴凉、舒适,消灭吸血昆虫,防止蚊、蝇、蠓的叮咬,控制猫狗等动物在猪舍窜动,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饲料中少加或不加进口骨粉和血浆蛋白粉,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猪体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机率。

  ③严格消毒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粪、尿及腺体分泌物散播病毒。建立定期的消毒制度,严格消毒、杀虫、灭鼠,减少病原体的污染,最大限度的切断传播途径,减小疫病的发生机率。消灭因饲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病原体污染,同时也控制各种外来的病原体污染,以及清理猪舍内粪便,保持清洁、干爽,定时消毒,注意消毒药物交替使用,建立一个清净、安全的养猪环境。同时也要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内也不要饲养其它动物,包括猫、狗等宠物,以防感染弓形虫等疫病。

  ④做好免疫管理与疫病监测
  做好其他疫病免疫工作,防止猪圆环病毒Ⅱ型疾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及猪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与猪蓝耳病的混合感染。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及时掌握猪群体免疫效果及健康状态。

  ⑤隔离病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
  发现病猪时要及时隔离后治疗,同场的其它健康猪要根据当地情况,采取合理的紧急免疫措施。对病死猪,要严格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对收购、贩运病死猪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将予以严厉打击。

  ⑥及时报告疫情
  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指导原则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监控、早消毒、早扑灭、早免疫。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只大批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立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到疫情报告后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要组织两名以上专家到现场进行诊断,符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的,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采集病料进行确诊,一般采集血清样品和实质脏器样品,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疫情确认后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情一经确认,要由当地兽医行政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污染物及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控。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立佳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21: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高热病主要以南方为案例,应该也适用于北方,尤其是治疗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2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    这是专家的建议吧    爱乐新75毫克/千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2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知道爱乐新是这么回事:

爱乐新是由"英国伊科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投巨资商品化的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新药-酒石酸乙酰异戊酰基泰乐菌,已在60多个国家申请了注册和成功销售。爱乐新对猪支原体引起的猪气喘病、猪增生性肠炎和对类因支由原体起发慢性呼吸道病效果佳。


性能和效果:
1.爱乐新使用效果是泰乐菌素的10倍以上。
体外试验抗支体活性比泰乐菌素强4-8倍;比其它抗生素强几十倍。抗菌谱比泰乐菌更广。和泰乐菌素同样剂量饲喂,血药浓度是泰乐菌素的3倍。
2.药物在动物肺脏和肠道中的浓度高,更利于呼吸和肠道疾病的防治。
3.对于环内酯类药物的抗性菌株起作用。
4.抗菌谱更广、更不易产生抗药性。
5.与饲用金霉素药物或土霉素同时使用增效。
6.卓越的杀菌效果。
7.很好的增中效果。
8.与其它药物无配伍禁忌。
9.稳定性更好、水溶性粉和预混剂两种剂型使用方便。
10.使用量仅为泰乐菌的1/6倍-1/4倍,防效显优于泰乐菌素。
11.使用剂量低,预防量20ppm,治疗量仅为50ppm,使残留量更低,解决了泰乐菌素残留的问题。
12.为动物专用抗生素。


本人不做该药代理。单纯为该药在本帖的应用做解释,没有使用过该药。无意于广告宣传,特此申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06: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