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35|回复: 5

上海海洋大学“水稻+水产”项目走出国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08: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蟹、小龙虾和水稻共生很有“钱景”



▲养蟹稻田水稻(左)与普通水稻的比较


  本月,联合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的“稻鱼共生”项目正式启动,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即将前往非洲发展中国家马里,在那里推广水稻田里养罗非鱼的“水稻+水产” 模式。据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王武介绍,对比试验已证明,这种模式能达到水稻和水产互利共赢的结果,即水稻增产、不用施肥,产出 “有机米”;鱼儿则能吃掉稻田里的孑孓和杂草,在“增肥”的同时防止非洲国家的疟疾蔓延。
  王武教授告诉记者,2005年,他在辽宁盘山发现了稻田养蟹这种模式,经过研究和改进,他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新技术。据介绍,传统水稻田的田垄间隔是相等的,而生态养殖水产的稻田采用 “大垄双行”技术,原本相隔等距的田垄被两两并拢,组成一条条大垄,中间宽阔的水塘就用来养蟹。
  “不少农业专家跟我说,如果不施肥、不洒农药,这种模式肯定会让水稻减产。”王武告诉记者,“但事实上,水稻不仅没减产,反而增产了。”去年4月到10月,王教授的研究生在辽宁盘山做了对比试验,他们把50亩稻田分成九块,每组三块,水稻品种均为辽星一号。一组为强化营养试验田,给田里的水塘投放粗蛋白含量为40%的专用饲料;另一组为普通养蟹田,投放粗蛋白含量较低的当地饲料;还有一组为不养蟹稻田。结果表明,两种采用种养新技术的稻田的稻谷产量分别达699.1千克和693.5千克,而不养蟹稻田的稻谷产量为644.3千克,增产效益非常明显。试验还表明,强化营养组对促进河蟹生长有明显效果,蟹的平均规格达到106克,最大的雄蟹有四两八,雌蟹最大有四两,味道也很不错。而普通养蟹田的蟹的平均规格仅为65克。
  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王武教授分析说,给河蟹吃了强化营养饲料后,蟹的粪便就富含氮、磷、钾,正好起到给水稻施肥的作用,而且这种绿色的“有机肥料”比化肥的效果更好。河蟹在稻田中生长,还会“负责”除草、除虫、松土等工作。此外,采用“大垄双行”技术,能使每穴水稻都有边际效应,提高产量。
  除了河蟹,小龙虾、鱼等水产品也能与水稻共生。今年,海洋大学专家计划在长江流域推广“油菜+水稻+小龙虾”的种养结合模式,这是因为,小龙虾在长江流域的很多地方市场很大,而且苗种、饵料都容易解决,因此和水稻共生很有“钱景”。在对非洲国家马里的援助中,海洋大学的刘利平博士则提出了罗非鱼和水稻共生的模式,这是因为非洲盛产罗非鱼,而且这种鱼会吃孑孓,防止当地流行的疟疾。
  王武表示,“水稻+水产”是“1+1=5”,即会产生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五种效益。今年,在辽宁、宁夏等省区,这种模式将会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叶知秋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1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会种植户在稻田里投饲料可不是件容易事,王武老师还在一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的养殖应用还是很强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是好啊,但是推广了那么多年,没有形成规模
稻田农药用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2: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5: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效果真的有上图显示的这么明显???水稻亩产达到多少,不是你拿几个穗穗说的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9 03: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