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产生应激反应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低溶氧、低pH值、高水温、高密度(又称为拥挤胁迫)、感染寄生虫以及分子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都会造成养殖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动物应激的生理学表现的主要指标是体内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大量产生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其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升高,抑制生长和繁殖活动。应激反应也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导致病害。生产中很多难以治愈的顽固性的鱼病往往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结果。 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除了寄生虫病之外,所有的"细菌性"、 "病毒性"病症几乎都与慢性、长期应激有关联。在天然水体中,各种有益菌和致病微生物是共存的,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而当水体环境因子产生异常时,这种平衡状态将被打破,导致水产动物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生理功能紊乱,逐渐感染疾病。所以应激反应是水产养殖的大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依照应激的程度、持续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慢性应激、急性应激、短期应激、长期应激;另外,还根据具体的刺激因子划分不同的应激,如氨应激、低氧应激、密度应激(拥挤胁迫)等。不同的应激产生的生理反应也不相同,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水产养殖生产中对急性、短期应激注意较多,如缺氧浮头可用开增氧机、注水、使用增氧剂----速氧、粒粒氧等;低pH值可用植物型pH增高剂升高等;分子氨过高可用PSB、复合微生物等。所有的解决办法都很有效。但是生产实践中对慢性、长期应激的影响往往不够关注,办法也不多,一旦因慢性、长期应激造成问题的时候损失已经不可避免了。而这正是养殖生产中最常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当我们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名特品种时因慢性和长期应激产生的问题尤其多,也特别不好解决。因此需要倡导健康养殖的观念,推行无公害养殖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