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27 21: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tristan526
张拴林等(2004)奶牛的繁殖力受日粮中能量水平的制约,能量不足和过剩都会对繁殖力产生不利影响。能量不足通常发生在饲料质量低劣、限制饲养、产后泌乳初期及高泌乳量等条件下,以产后初期最为常见,这是由奶牛产后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奶牛在产后,产奶量逐步增加,使泌乳所需营养也逐步增加;而对采食量的反应应答迟缓,当出现能量负平衡时,为保证泌乳对能量迅速增加的需要,奶牛必然动用体能的贮备,引起体况的下降,不利于LH的分泌,奶牛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也降低,影响了卵泡细胞的发育,从而阻止了排卵,影响繁殖力。最严重的能量负平衡状况约在奶牛产后30天左右出现,此时大概也是奶牛产后的第一次排卵时间(Butler,2000)。Butler等实验表明,产犊前情况好(产犊前1-2周体况分超过4.0)并不影响总体繁殖性能,但体况过好的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受胎率一般较低,这是因为干奶期肥胖的母牛,泌乳早期的干物质采食量降低,使产后体况分降低严重而影响繁殖力。产后头5周体况分下降不到0.5分的母牛,第一次配种受胎率为65%,体况分降低0.5-1分和1.0分以上的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受胎率分别为53%和17%。Imakawa报道,当产后初始体重下降20%~24%时,母牛发情周期终止,卵巢静止。如果分娩前奶牛体况过肥,则其产后食欲降低和发生能量负平衡的程度要比产前体况适中的奶牛更为严重,此时奶牛动用更多的体储脂肪用于产奶的能量需要,结果是在肝脏累积大量的丙酮,它是导致产后至第一次排卵有更长的时间间隔以及繁殖率低的重要原因。能量负平衡的程度依赖于采食量,但通过增加精料的采食量来增加能量显然是有限的。有效选择是通过增加脂肪的含量以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来减少奶牛采食饲料的限制,尽量满足奶牛产奶对能量的要求,可减轻能量负平衡的程度,提供合成孕激素的前体物——胆固醇,增加孕激素的浓度,刺激卵泡发育,保证奶牛良好的繁殖性能。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可以减少体内的脂肪动员,抑制奶牛产后体重减轻,保持良好的体况,从而提高受胎率。Boodiolu(1993)研究发现,饲喂脂肪酸钙的母牛一次情期受胎率从61%提高到87%。Schneider(1998)等研究表明,饲喂脂肪酸钙母牛一次情期受胎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7.4%,母牛受胎率提高了14.5%。美国Chalupa(1991)报道在奶牛泌乳盛期添加脂肪酸钙500克以内/头•天,产后一次情期受精率提高20%。一般情况下,奶牛日粮中的粗脂肪含量应控制在7%。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