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47|回复: 4

大组群生长—肥育猪的采食与群体行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5 21: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人们对于大组群生长猪在采食等方面的群体行为动态还不是很了解,还不清楚生长、肥育猪在这种环境里怎样竞争、怎样利用重要资源,例如料槽。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大组群下生长、肥育猪的采食等行为的规律以及应激的情况。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把生长、肥育猪分成两个区,采用了两种组群规模,小组群为18头/组群,大组群为108头/组群。每个区包括两个大组群和四个小组群,连续饲养10周时间。试验在大草原养猪中心的Elstow猪场进行,总共用了576头阉公猪和青年母猪(PIC)。试验猪只于18日龄左右断奶,之后在断奶舍饲养8周,然后转入生长、肥育舍进行试验。两种规模的组群当中阉公猪与青年母猪的比例均控制在相同的水平(1:1),试验期初体重为34.6 kg ± 4.1 kg (S.D)。试验猪舍采用全漏缝地板,饲养空间为0.76m2/头。

  饮水和饲料采用干/湿料槽提供,猪只与料位的比例为9:1。在大组群当中,料槽延栏位中线均匀分布,每个料槽有四个采食口,这样所有猪只都有均等的采食机会,不会出现困难。我们在生长、肥育期的第1、5、7、10周对个体猪只的采食行为以及组群采食模式进行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在第2、5、10周对猪只的其它行为指标进行了研究,例如采食、饮水花费的时间、休息(躺卧)和站立/行走花费的时间,以及每天当中这些行为的分布模式。

  为了研究组群规模对群体应激程度的影响,我们在生长、肥育期的第1、2、5、10周对猪只唾液皮质醇的水平进行了测量。此外,还在肥育期结束时测量了肾上腺的形态学参数,以便了解大组群是否对猪只造成慢性应激。

  在转群第3天,大组群猪只的采食次数比小组群多(35:25,P<0.05),每次采食持续时间比小组群短(232:301秒,P<0.05)。然而在第5、7、10周,大、小组群规模之间猪只的采食次数和每次采食持续时间都没有显著差别。更重要的是,在第3天,我们观察到大组群中排队等候采食的猪只比例比小组群高(0.90% : 0.59%,P<0.05)。

  一直到转群第6天,大、小组群之间排队等候采食的猪只比例仍有差异(0.79% : 0.60%,P=0.08),但第6天之后就不再有显著差异。在第1、5、7、10周上,大、小组群的猪只24小时内的采食行为模式相似。不仅如此,大、小组群之间的料位占据百分比(第3天、第6天和第5、7、10周)也比较相似(55.7% : 56.2%)。 大、小组群之间猪只用来采食/饮水(5.2% : 5.2%,小对大)、站立/行走(5.1% : 5.4%,小对大)和休息(89.6%: 89.3%,小对大)的平均时间比例无显著差异。此外,这些行为的每日分布模式也不受组群规模的影响。

  研究之前,我们主要担心的是大组群会增加群体应激。然而有趣的是,在我们持续10周的试验过程中,大组群的猪只未表现出任何短期(急性)或长期(慢性)的应激反应(表1)。那就是说,增大组群规模不会对猪只产生何额外的应激。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叶知秋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7 10: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群养猪有个问题,就是不好给猪打疫苗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5: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料位,对大群猪应该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 11: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参考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 22: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原来看资料说大群饲养条件下,超过二十几头来着,猪只自然不咬架,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7 23:0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