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60|回复: 10

7ahr2009西南地区农业领域招聘求职状况暨2010招聘求职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4 23: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s] 本帖最后由 mbaun 于 2009-12-14 23:06 编辑 [/i]

2009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有效地稳定了就业形势,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大大缩小了经济危机冲击的程度和范围。本年度有个显著热点就是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好于东部地区,劳动力中西部供大于求东部供不应求,西部结构矛盾小,东部结构矛盾大。

虽然农业专业性人才就业状况逐步在变好,但是我国农业专业人才的就业仍不十分乐观。从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1/10的农林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一次性就业率总体上并不高。很多农业专业人才也在感叹:“找份合适的工作为何就这么难?”

综合全年来看,2009年下半年西南地区很多企业调整了招聘结果,增加了对饲料/动保/养殖技术类职位的招聘,与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个百分点。较之上半年种植技术类、销售类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园林类略有下降。从全年需求与供给来看,除销售类职位外基本都能达到动态平衡。销售类全年供给只有9.17%,而需求达到20.86%。虽然此缺口较上半年有所缓和,但是这个巨大的缺口一直存在着。

那么2009年西南地区农业类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及其招聘有些什么特点,求职者求职状况又是怎样的,2010年农业类行业招聘与求职又有些什么发展趋势呢?本着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数据分析为主,与您一同探讨2009西南地区农业领域招聘求职状况暨2010招聘求职展望。

——题记


在2009年8月,西南农业人才网[[url=http://www.7ahr.com/]www.7ahr.com[/url]]独家发布了《2009年上半年西南地区农业类企业招聘求职形势分析》,当时我们的数据如下: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jpg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jpg那么2009年全年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我们针对西南农业人才网[[url=http://www.7ahr.com/]www.7ahr.com[/url]]
2009年度企业提供职位分类汇总如下: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3.jpg
2009年度求职者求职职位分类汇总如下: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4.jpg
综合全年来看,2009年下半年很多企业调整了招聘结果,增加了对饲料/动保/养殖技术类职位的招聘,与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个百分点。较之上半年种植技术类、销售类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园林类略有下降,可见园林类职位比较稳定,从业人员不轻易更换工作。
就西南地区2009年全年来看,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园林技术类,持续的招聘计划一位企业扩大规模之需,二为很多企业都在储备技术人才,特别是专业过硬、有行业职称的求职者更受企业青睐。排在第二位的为销售类职位,作为众多的农业企业,多以实体产品经营企业为主,即产品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销售才能得以体现,只有产品流入终端市场,企业的投资才能收回,继而产生企业利润。即使以园林设计、园林技术为主的园林类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利润必须通过产品销售体现。饲料/动保/养殖技术等畜牧类职位位居第三,其实,现实中本类职类应该所占比例应该高于本次数据汇总,原因主要有,本次数据为网络招聘数据;二、畜牧类企业整体所处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养殖业才逐步由粗放型养殖转向为集约化养殖、特种养殖,目前很多畜牧行业企业都还没“触网”,这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种植/农业技术类职位略居第四,从所占比例来看,种植类企业也应该符合职位发布规律,即企业数低于园林园艺类、畜牧类。上述技术类职位总计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50%,可见西南地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从求职者全年数据变化来看,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求职者由上半年对职位的不确定性逐步转化为职位的确定性,此类比例由31.66%下降为15.00%。在2009年度,饲料等畜牧类人才比例达到25.83%,排在人才供给第一位。但是西南地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只有16.22%,畜牧技术类人才在本年度表现为“相对过剩”,即很多求职者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如意的岗位,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基本都转移到懂技术的销售类复合型人才上去了,对于懂技术喜欢营销的求职者来说这是一个利好信息。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做销售,解决一些实际技术类问题,在充分发挥自己独特优势的同时,所获取的报酬也一定更丰盛,同时也会比纯粹以销售出生的人更容易做出业绩,毕竟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服务乃第一手段。其他岗位供给与上半年相比变化不大。
从全年需求与供给来看,除销售类职位外基本都能达到动态平衡。销售类全年供给只有9.17%,而需求达到20.86%。虽然此缺口较上半年有所缓和,但是这个巨大的缺口一直存在着。销售类职位缺口不仅在农业领域表现,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
[p=30, 2, center][b]四、西南地区农业领域企业状况[/b][/p]
[b]4.1、总体状况[/b]
[b]4.1.1 企业性质
[/b]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较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发展稍显滞后,大多数还处于“小作坊式”的全家族氏管理模式下,发展较为缓慢。规模运作的企业还比较少。在企业性质上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占据了53个百分点,如图5所示。另外,在西南地起以外商独资或外商合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对推动本地的农业技术发展很有帮助,同时也会加剧西南地区市场的竞争力度,这对本地发展水平还相对不高的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加快发展步伐,只有被市场淘汰。在国家倡导自主创业政策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类人才回到农村发展特种养殖,特种种植,在目前就业并不太看好的大环境下,势必有更多的农业类人才加入到自主创业中去,不过自主创业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多方求证,创业的道路比求职更艰难。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5.jpg
[b]4.1.2产业结构
[/b]从产业结构来看,各子行业发展比较均衡,数量较少的主要为农药化肥等资源业,以及种子业,二则的比例加起来才11%,而与之联系紧密的园林园艺及种植花卉业已达到22%,若加上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资源及种子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了,要发展,肯定少不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特别是在当前以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的今天。在西南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的还是畜牧相关产业,他们的总比例已快接近40%。据调查,在西南地区从事饲料加工业、兽药动保业的企业不低于2000家。在这些企业中,以猪饲料生产加工、生猪动物营养,动物保护为主导,特种养殖及渔业养殖发展只暂居很小的比例。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以单一农业发展起来的一些大型企业及新成立的新兴科技产业逐步将战略放在了农业综合服务发展上,即发展农业产业一条龙服务。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6.jpg
[b]4.1.3 地域分布[/b]
在企业地域分布上,超过60%的企业都聚集在省会城市,二级城市、县级城市所占比例只有32%,而农业发展的基础市场所占比例只有4%,地域分布呈现出较大波动。分析原因主要有西南地区物流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一般每个省市的物流圈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其次西南地区省会城市、二级城市经济水平发展差距较大,很多有技术的人才专家都汇集在省会城市;再次,西南地区的信息沟通交流地也只有省会城市较发达。基于上述种种,以农村为广袤市场的农业型产业都将自己的公司设在省会城市及重要的二级城市,其对基层的服务工作只好通过自己公司的技术人员深入终端去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问题不会得到立即解决也在不言而喻之中。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7.jpg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御米油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3: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i=s] 本帖最后由 mbaun 于 2009-12-14 23:07 编辑 [/i]

[b]4.2.西南地区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状况[/b]
[b]4.2.1公司人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调[/b]
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其市场位于并不发达的农村,其就业条件及工作场所也相对较差。特别是销售类行业,除了扎根城市、服务城市的园林产业外,都是以农村为直接服务对象,因此大家都形成了一个自发的“潜规则”,销售类职位仅限男士。这并不是对性别有歧视。由于要深入农村走村串户,有时还要下力气,这对女士来说都有诸多不便,再加上市场离公司较远,鉴于安全问题,一般此类植物都不招聘女士。那么以农业类专业出来的女士可以做些什么呢?据调查分析,女士一般都驻扎在公司总部,负责一些管理极其周边服务的职位。在本次调查中,超过54%的企业选择了男女比例为7:3这个选项,而达到平衡的企业只占21%。
[b]4.2.2招聘状况[/b]
很多企业都在反映,技术类人才很难招,特别是针对农业类人才交流的招聘会太少,若去综合类人才招聘会,自己的展台前“门可罗雀”,而人家的展台前早已排成了长龙,即使有几个跃跃欲试的,虽然公司不建议专业是否对口,可人家一问上班地点,多数就打了退堂鼓。一般多数企业去现场招聘会是做品牌推广。在农业类企业,同样以服务城市为主的园林类企业在招聘上不存在太大的困难,而其他企业的招聘效果就不怎么看好了。
[b]4.2.2.1 招聘渠道[/b]
在招聘渠道上,多数企业将网络招聘作为首选,因为招聘网站所面向的对象比较广,不像一般的招聘会,只局限于本地求职者参与,且费用比较低廉,参加一年的网络招聘会仅相当于参加几场传统的现场招聘会,且收效更好。在农业技术类人才招聘会上,57%的企业将其作为第二首选。每年的11月,很多企业都优先于学校统一组织的校园招聘会而举行自己的宣讲会,以便在之前就把优秀学子收至麾下,然后进一步培训,继而成为公司的新鲜理论。很多公司目前就抱怨,今年的计划做晚了,去到学校才知道,优秀的都早被招了,剩下的自己又不想要。不过这走在第一步的多为优秀企业。大企业培训机制好。一般在大型企业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各种培训,优秀者可能还会送去进一步深造学习。而很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与精力去培训自己的员工,他们一般都招聘有经验的能立即上手的员工。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8.jpg
[b]4.2.2.2 招聘规模[/b]
在人员数量招聘上,近40%的企业选择了全年招聘数量在50人以上,可见农业类型企业的职员不太稳定,换工作者比较多,且以销售类最为显著,除了几个公司的核心骨干,其下的工作人员基本上稳定率都较差。32%的企业选择了全年招聘人数为10-20这个区间。综上,农业类型企业每年的招聘人数都还是不少了,这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人手,另一方面则是优胜劣汰,企业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进一步发展。
[b]4.2.2.3员工薪资[/b]
在薪资方面,除去市场销售人员,多数企业的薪资都集中在1000-2000元这个区间,这也比较符合西南地区的消费水平,与其它产业的薪资水平大体相当,可见农业类型的企业薪资也不一定比其他产业差,随着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薪资还会进一步提升。本次调查我们设计了1000元以下与5000元以上两个区间,但是这两个区间都没有被选择。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9.jpg
由于缺乏交流平台与沟通渠道,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自己公司的薪资水平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比同行业低呢还是高?43%的企业选择了不确定。为了给西南地区各企业的职位提供一个薪资参数,有必要成立这样一个平台。
在薪资保密程度上,32%的企业选择了“有非常强的保密性,不允许互相打听”,40%的企业选择了“比较强的保密性,知道少数人薪资”。薪资在企业历来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加上农业企业有其特殊性,在其薪资发放制度下,不乏有人享受特权,使用另一制度。为了平衡这种关系,使大家能够较安心的工作,多数公司都采用了薪资保密措施。
[b]4.2.2.4 员工福利[/b]
在福利待遇方面,53.57%的企业基本都是按照《劳动合同法》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的。这类企业都与员工签劳动合同,购买社保,享受正常休息、节假日福利,还享受年薪假,职员该享受的权利基本都得到了保障。但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35.71%的企业在遵循《劳动合同法》的前提下,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实行5.5天或6天工作制,享受节假日福利,但是没有年薪假。总之来说,前面这些企业都是做得不错的。但仍有7.14%选择了虽然企业与求职者签订了劳动合同,购买了社保,但是正常休息不能保障;3.57%目前没有执行《劳动合同法》,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也就不给职工上社保了,但能正常休息,其他福利待遇看情况由老板决定。农业企业目前企业间发展的水平还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主还停留在以往的旧观念上,即只把求职者作为做事的看待,只使用期劳动力,还未把职员作为一种资源,一种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资源。

Be Continu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00: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了对饲料/动保/养殖技术类职位的招聘,与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个百分点。

==========================
几乎没什么变化,一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2: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增加了对饲料/动保/养殖技术类职位的招聘,与上半年相比,提升了1.07个百分点。

====================== ...
[size=2][color=#999999]xiaoxin007 发表于 2009-12-17 00:01[/color] [url=http://www.xumuren.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42170&ptid=283643]http://www.xumuren.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在12月,西南地区农业类院校畜牧相关专业招聘一线飘红,形成了“抢”的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9 11: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公司也大量需求禽病与猪病技术员,还有区域销售经理,有的请推荐。漯河拜耳药业,官方网站:[url]www.bayercn.com[/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i=s] 本帖最后由 mbaun 于 2009-12-21 14:11 编辑 [/i]

[b]4.2.2.5招聘入职考察[/b]
农业类型企业招聘有一个显著特点,对求职者的证书要求显得不是最重要的,这要给本行业在校学子一个提示:在学校期间,努力掌握好理论知识,并逐步用于具体实践,不要热衷于“考证热”。在本次调查中,39%的企业看中的是求职者的可塑性,你以前做的什么不是企业最关心的,注重的是你入职后可以做好什么,在工作中你有颗学习进取的心,不断进步。作为农业技术类职位,29%的企业看中的就是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可见求职者一定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这点企业在面试的时候就可以对求职者的专业水平测个大概,想蒙混过关是不行的,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就是职场一块不可缺少的“敲门砖”,也是获取丰厚报酬的砝码。当然,每一个企业都是欢迎有工作经验的能人加入,18%的企业选择了此要素,所占比例排在第三。因此在企业发布的招聘职位要求若有工作经验要求,只要求职者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的不足,企业是很欢迎的,不要一看到工作经验就“望职兴叹”。在整个环节中,看中面试时能力表现的企业有14%。(图10)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0.jpg
在入职方式上,有两项占据了相同的比例。 39%的企业注重将招聘来的各类人才都下到基层锻炼,借以熟悉并了解企业的具体运作,待熟悉之后再调回原岗位。同样39%的企业注重工作经验,只要求职者有工作经验,经过企业文化宣传后即可入职,“工作经验”的确是求职者的一项重要能力体现。18%的企业会将招聘来的技术人才下放一线市场监测其水平与适应能力。适合公司发展的则提拔至重要岗位。对于内部管理,有4%的企业会将公司总部内部管理人才下放到基层去锻炼。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有60%左右的企业对所招聘的求职者都不会立即入职,而是通过“艰苦式”的锻炼后才入职,这对于求职者入职后进行换位思考比较有利,让大家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能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索。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1.jpg
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方面,除了以上所涉及的,企业还比较关注一下一些单项素质。总结来看,企业都希望自己招聘的人员要踏实肯干。人品素质要好。这两项都占据了85.7%,紧随其后的是求职者的诚信问题,在如今社会,大家都在谈诚信,都力求诚信为本,求职也不例外,通过诚信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水平。相比这些,在农业类型企业,创新能力与人际关系这两项比较重要的素质中所占比例就要小得多了。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2.jpg
目前,由于西南地区农业才走上科技发展之路,对于员工的培训做得还不怎么好。只有57%的企业制定了员工培训计划,且按照培训计划,对各部门分别进行培训。29%的公司定期举行培训,优秀人才送去晋升学习,有11%的企业仅仅偶尔对员工进行一些基础知识培训,除此外,还有4%的企业基本不对员工进行培训。
[b]4.2.3 对于实习生的招聘[/b]
在实习生招聘这个环节上,农业类型企业比其它的很多类型的企业做得出色,基本上一半的企业都会招聘实习生。农业类型企业基本都是以技术为主的,学子们在学校多学习的为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并不很强,因此他们很希望能进入企业去实习,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实践,但是农业行业类还是有4%的企业表示从来不招收实习生,而46%的企业仅仅是偶尔招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据分析主要有:A、现在的学子不好管理,不太听公司调遣,不能吃苦;B、考虑到实习者安全问题,企业不想自己找麻烦;C、实习学子理论太差,很多都不会,企业不想浪费精力培训;D、给他实习机会,他以后也不会在公司长久任职的,不想给他这个跳跃的平台。可见,要让咱们的学子都能找到实习单位,不但是企业的责任,哲学要学校、政府、企业、求职者共同努力才行。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3.jpg
[b]4.2.4 员工离职[/b]
员工离职历来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其与薪酬的关系。在员工离职中,49%的企业不确定员工离职是否与薪酬有关系,36%的企业认为员工离职与薪酬有一定关系,11%的企业认为与薪酬没什么关系。企业对于离职的员工,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以便企业进一步完善以后的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14: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p=30, 2, center][b]五、西南地区求职者状况分析[/b][/p]
在2009年度,西南地区的求职者都比较热衷技术类,饲料/动保/养殖技术,园林园艺都插过了20%,只有种植农业技术略低于20%,为18.33%。技术类人才达到了67.49%。此部分数据分析对象为已工作经验人士。
[b]5.1 求职者性别比例[/b]
在上述4.2.1中,超过54%的企业选择了企业职工男女性别比例为7:3,在本次调查的求职者中,男女比例仍然接近于7:3,这应证了在农业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男女比例基本为7:3。
[b]5.2 求职者年龄结构[/b]
在本次调查中,以工作了两年到十年的求职者居多,他们占到了本次调查数据的一半,即将毕业或才踏出校园不久的求职者占了45%,这部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求职时遇到暂时性困难的比较多,但作为未来农业的主导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一日做得比一日好。本次调查超过35%的求职者比重只有3%。在整个农业领域中,这部分技术人才应该大于这个比重,影响因素主要为本次调查为网上调查,因此决定了其年龄结构基本为中青年为主,但现在使用网络工具的老一辈技术人才触网的也逐步多起来。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分求职者多为75年之前出生的,目前求职主要集中于报刊与熟人推介以及猎头。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5.jpg
[b]5.3 学历状况[/b]
目前,农业领域技术类人才的学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业人员构成主要以大学本科为主,专科为辅。这两部分人员比例已经达到了87%。其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进一步提升,在2009年读调查中,硕士生比例已经达到了10%,同时高中或中专学历所占比例在逐年递减,但本次调查中,我们所设的博士学历选项数据为零,可见西南地区还比较缺顶端的研究型人才,主要集中的为市场一级技术类人才。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6.jpg
[b]5.4 专业技术人才结构[/b]
在专业技术方面,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与求职者目标职位分布比例大致相当。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仍然是饲料/动保/养殖技术类人才数量居第一,其次是园林园艺花卉种植类。种子化肥等资源技术类仅占3%,生物技术类占3%。在本次调查中,管理营销类人才数据为零,预示着在农业领域从事管理、市场营销的很多都为技术类人才,这部分人员都是以技术类出生,然后提拔到管理职位,或者技术类然后转移到营销类。为什么农业类企业很难吸引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加盟呢?这之中不排除大家没有全方位认识农业类企业,认为农业类企业都是以农村为目标市场,条件比较艰苦,这类企业基本不在城市商务区,不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上班。要知道目前的农业企业也有很多发展得比较好的,不乏全国500强企业。同时,农业企业要全方位发展,也必须要引进此类人才加盟,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均衡发展。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3 1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2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b]5.5 求职者求职状况[/b]
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虽然排在第一位的仍然为省会城市,有38.71%的求职者选择了此项,同时,有32.26%的求职者选择了去二线城市发展,这对很多位于二线城市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信息,只要相关福利待遇不错,还是很有机会吸引众多有经验人士加盟的。6.45%的求职者认为只要能够得到发展,地方无所谓。3.23%的求职者选择就留在家乡发展,支援家乡建设。
在薪资方面,多数求职者目前的薪资都集中在1000-2000元/月这个区间,其中1500左右的为主,这符合农业类企业开出的薪资。但作为技术类人才,获取到高薪的也不少,薪资位于2000-3000这个阶段占据到了16%。位于高端与低端数据基本持平,求职者薪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8.jpg
在从事的职业上,大家几乎都在做基础市场技术类工作,耕织于企业终端市场,其次是做市场营销类,同时这两类职位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任何再好的产品与服务,都需要人去推广,目前国内市场还是个讲究“全员营销”的时代。
农业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职位工作环境,一般工作环境都比较艰苦,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华丽舒适的办公环境,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加入,一般在工作环境相对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多采用高薪资的方式。那么西南地区的求职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62%的求职者认为工作环境不佳,薪资也一般,不过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只有3%左右的求职者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好,薪资也不错。对于两个极端即工作环境好,薪资低与工作环境差,薪资高所占的比例均为6%。认为自己工作环境不好,薪资也很低的占到23%。大多数求职者都认为,西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工作环境稍微差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业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应该改善大家的工作环境以及薪资福利待遇,这样员工才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发展是自己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愿意留在这样的企业奉献自己的才华。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19.jpg
若将本公司职员的薪资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39%的求职者选择了不确定,不知道自己现在获得的薪资是高还是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认为自己企业的薪资高于同行业的只有16%,超过45%的求职者明确表示出自己所获取的薪资较低,这也是他们未来跳槽的一个原因。在本地调查中71%的求职者认为公司大部分员工跳槽与薪资有一定的关系,只有接近10%的求职者认为员工跳槽与薪资的关系不是很大,还有其他原因。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0.jpg
目前对于西南地区企业薪资福利的公平性,多数将要跳槽的求职者表示比较满意,认为企业的薪资公平、公正,但是对企业薪资福利有看法的仍然占到了一个很重的比例,这不得不引起企业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培养一位求职者的成本远远小于重新招聘的成本。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1.jpg
对于企业内训,认为在企业中只能获得较少培训的求职者占到了本次调查数据的54%,他们认为进入企业后基本上获得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去领悟,这无疑增加了自己工作的难度,因为农业类企业是一个较特殊点企业,很多时候想找人沟通,却缺少这样的平台,自己有一些好的建议或方法也不能通过合适的渠道提出。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2.jpg
在农业领域,大家都知道,若想获取双休的确是比较难的,多数企业采取的是5.5天工作制。当然,对于双休大家都是很期盼的。本次调查32%的求职者认为每周应该休息两天,29%的求职者选择每周保证一天休息,13%的求职者选择了月底集中休息,选择这部分的多为市场工作人员,每个月多数时间都在基层,想集中抽出几天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在本次调查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选择不休息的求职者,其数据占到了26%。只要企业愿意支付加班费,他们就可以不休息。在大多数还没有走上正规化的农业企业,加班费基本上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虽然这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可在就业越来越难的今天以及本行业的特殊性,也只能选择默默地接受。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p=30, 2, center][b]六、西南地区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b][/p]
注:本部分所涉及学子包括西南地区毕业及愿意来到西南地区发展的外地学子。
[b]6.1在校学子性别比例[/b]
从上述做的关于企业,关于求职者(有工作经验人士)的调查我们获知,目前在农业领域,男女性别比例基本为7:3,那在校学子的比例是这样的呢?通过我们对在校学子的调查,我们收到的结果为66:34,也接近于7:3。汇总各方调查数据,我们现在可以肯定一个结论就是,农业类企业领域,男女性别比例并不平衡,他们符合一个7:3的分配原则。
[b]6.2 在校学子年级分布[/b]
在我们向在校学子的分类调查《西南地区涉农专业求职意向状况调查(在校学生)》中发现。目前对就业关注的除了2010年将毕业的学子们,占很大比重的还有大三学子。能尽早地去关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这是一个好事,尽可能早地知道自己未来的走向,加上实习感悟,就比较清楚企业需要一些什么类型的人才,及早弥补自己的不足。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4.jpg
[b]6.3 在校学子专业状况[/b]
在校学子的专业分布状况与已工作人士的专业分布状况差不多,畜牧相关专业的学子仍占主导,其次为园林园艺专业。在对自己专业前景的认识上,多数学子认为自己的专业前景并不是很好,仅有30%的学子对自己专业的将来持积极的态度。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5.jpg

[b]6.4 对就业的认识[/b]
对于就业很多学子认为主要的还是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这部分比例高达64.15%,16.98%的学子认为主要看自己的专业是否为热门,15.09%的学子认为经验就就业更重要,1.89%的求职者认为学校品牌及教育至关重要。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6.jpg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7.jpg

面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学子们已经再做多手准备。选择完成学业的同时,多方寻求实习机会,积累经验(准备一)占据了73.58%,关注社会就业市场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准备二)占45.28%, 准备自主创业,并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准备三)占16.98%,对于毕业求职感到很焦虑,很茫然,处于困惑和无奈之中(准备四)占20.75%,没有特别的准备,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顺其自然(准备五)占13.21%,先准备考研,涉农专业学子对考研看的不是很重,选择考研,考研就是就业准备(准备六)占3.77%。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8.jpg

面对未来,多数学子准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直奋斗,并已经做好了相应策划,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在未来有所作为的。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学子对自己的未来不是很确定,在求职的时候,若寻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就继续在本领域奋斗下去,若没有找到此方面的工作,只好另谋他路,丢下自己的专业虽然挺可惜,但是没有办法。13%的学子认为只要有工作,是否在本专业发展无所谓。超过8%的学子认为自己的专业根本不好,没有看到本专业的希望,未来寻找工作肯定不找本专业相关的职位。还有6%的学子目前还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每一年,各大农业领域大中专类院校培育出了不少的学子,可企业年年都在叹息:为何招个合适的人就这么难?一方面找不到人才,一方面人才转向,并且人才转向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资源较大的损失。造成学子转向,除了学子们自身原因外,肯定也与目前的教育息息相关,虽然农业类专业教学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很多实践还是出于形式,学习们与企业的要求差异还是比较大,招去的学子们基本都要重新培养。
http://www.7ahr.com/UpFiles/2010reports/p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5 08: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