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涨价了,昨晚央视的《经济半小时》做了报道,下面是节目最后的评论
半小时观察:
在全球大豆增产的年份里,我们却要吃着越来越贵的食用油,这样的反常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在一个市场里失去核心竞争力,丧失话语权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类似这样的尴尬景象,近些年我们看到还有不少。明明我们是国际铁矿石市场最大的买家,但即使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钢铁业衰退的时候,我们在矿石价格谈判中仍然处处被动,受制于人,无力撼动几家矿业巨头的垄断地位。明明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和生产大国,但却没有一家真正全球化的国产汽车品牌,绝大部分份额还是被几家国际汽车巨头瓜分,中国的消费者只能花着比国际上高得多的价格买车,以支付国际巨头的技术转让费。这些反常说明,我们这个经济大国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强大,当我们习惯了杀价竞争的时候,也应该多想想怎么才能把涨价竞争也变成擅长的杀手锏。
看了之后大家作何感想呢?
其实饲料行业不正是重复这样的历史吗?其实都知道“食用油涨价,生产企业给出的理由是原料成本推动。李国祥分析,本面上看,原料涨价,确实导致加工环节利润减少,但从跨国粮商的经营模式来看,它们控制着从生产到加工的全部环节,加工环节减少的利润,其实早在流通环节就已经落入跨国粮商的口袋。实际上,跨国粮商进行全球粮食产业链整合,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微薄的加工利润,而是看中了大豆贸易中更可观的收益。”
饲料行业有人也在不停的推动链式发展?对不?饲料业的利润应该体现在哪个阶段?原料,生产技术,销售等?还是下游产品,全产业链?晕了,理不出个头绪。怎样才能不倒大豆行业的覆辙呢?严峻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