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23|回复: 11

经典饲养标准的异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8 17: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韩友文 于 2009-12-9 13:15 编辑

经典饲养标准的异化



       饲养标准的经典定义:正常条件下,动物类群代表个体一昼夜(24小时)的各种营养素的最适需要量。

这说明了饲养标准的基本属性:

1)饲养标准适用对象是动物个体;
2)饲养标准针对的动物要分别类群;
3)饲养标准规定的营养素需要数量以一昼夜24小时计。

       饲养标准中列出的营养素种类,随科技发展而逐渐增多。人们实践中使用饲养标准,可以根据营养素供给来源和环境条件而取舍简化。

       养殖业的集约化,动物群养自食,无法根据饲养标进行个体计量。于是,人们采取以日粮营养浓度形式表达饲养标准,其前提条件是肯定标准对象个体的平均采食量。这也就是饲养标准异化的第一种形式。可表达为:

日粮营养浓度×平均采食量=饲养标准




       猪、鸡的饲养标准已经这样做了,在实践中方便了配合饲料的工业生产和集约化动物养殖。当前,保留原本意义的个体计量的饲养标准,只有奶牛和肉牛了。就算是奶牛和肉牛,在适应集约化养殖和牛饲料的工业化生产,也提供了不同档次的【精料混合料】,以便奶牛日粮配合(饲草+精料混合料)。这在规范和简化养殖实践工作方面,应该看做是一个进步。

       但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饲养标准,从格式上看都是表格形式。表的左侧,列出各种营养素的名称和计量单位,表的顶行,依次列出动物的代表类群(种属、性别、年龄、体重、生产性能),表的内容则是所对应营养素需要量。(?/头·24h);或营养浓度形式(?%,?/kg)。

       表格形式饲养标准的特点,从所包括动物对象连续性属性(年龄、体重、生产性能)方面,是分档次不连续的。虽然,人们可以从采食量和营养浓度两方面进行经验性校正和调整,这会给配合饲料生产和养殖实践带来麻烦。假若把饲养标准分档过细,又势必造成表格庞杂,也不实用。可见,饲养标准还应当改进,再一步异化!

       有了计算机,一切计算都变得简单快速。我想动物饲养标准可以【去表格化】,用相关的营养需要参数和相关函数或经验方程,把动物对象对各营养素的需要量,用公式计算表达出来。然后,编写【饲养标准生成程序】软件,调用计算公式,算出结果,统一表达成相应的饲养标准。这样就灵活多了,它可以联同饲料数据库和饲料配方软件,形成完整的【饲养标准生成与饲料配方软件】。甩开书本和表格,使饲料配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曾对产奶牛做过这样的尝试,在2007年论坛的哈尔滨交流会上报告,并在【反刍动物】板块贴出。http://www.xumuren.com/thread-127431-1-2.html  

       这里,我把所尝试做成的:VBA 产奶牛饲养标准生成程序,Excel 规划求解的配方软件和文章, 以及哈尔滨交流会发言提纲一并压缩附上,供有兴趣者参考。

奶牛标准及配方.rar  (1.06 MB)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孟俊英 + 1 精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2-8 18: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20: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新意,期待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15: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下载不再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3 10: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韩老师,我也在哈市上班,谢谢!!我去过东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1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00: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是个很基础,但是很重要的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要搞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16: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韩老先生!老先生的真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2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们真正去做研究和学问,我想早就做出来了吧。
可惜现在还有专门做学问的学者吗?很多都是顶着“教授”“什么*长”的帽子去做生意发财呢。更坏的是有那么一些人四处招摇撞骗。不说了。中国教育是没救了!是不是过激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0 18: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