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孟俊英 于 2009-12-8 22:23 编辑
一 青年鸭的饲养管理
青年鸭从41日龄至开产前,也称后备鸭。这个阶段的鸭群较好饲养,鸭的体格强壮,行动敏捷,觅食力强,耐粗饲,对气候的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室外进行放牧减少饲料补充,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在鸭群放牧不能吃饱时,应适当补充全价饲料才能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为产蛋打好基础,使鸭早日产蛋。在60日龄进行一次禽出败预防注射。此阶段应注意调整鸭群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以利于鸭群开产后能高产、稳产。
二 成年鸭的饲养管理
青年鸭达到一定体重,性器官发育成熟,具有产蛋能力,就称作成年鸭。
在饲养方面,要保证充分的饲料供给,特别是蛋白饲料,要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切不可随便更换。若需要更换,必须注意气候及鸭的肥、瘦程度和产蛋情况,逐步过渡。更换时若发现产蛋明显下降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必须加强管理措施或停止更换。
对放牧要有长远的计划与安排,以保证牧区的稳定性,否则产蛋期间转移牧区亦会降低产蛋率,特别是淡水牧区的产蛋鸭更不能随便转移至咸水牧区。在非转移不可的时候,更应采取逐步过渡,同时加强对产蛋母鸭的营养补充,严加管理,否则会引起严重停产。
在成年鸭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勤饲、勤赶、勤照顾。
勤饲:定时、定质、定量,日餐做到食不太饱,也不太饥,晚餐必须充分饲饱,使鸭群饱嗉过夜,满足其营养需要。
勤赶:是加强牧鸭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牧场,也可促进牧鸭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母鸭勤于觅食。须注意,空腹快赶,饱腹慢赶。严防因暴赶造成鸭群严重惊扰,对产蛋不利。
勤照顾:适当安排鸭群的采食和休息时间,注意气候的变化,要做到冬暖夏凉,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夜饲,严防禽兽惊扰。经常更换垫草,保持鸭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严防疾病的发生等等,这些都是促使金定鸭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以上资料出自《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动态信息网》。根据您所说,120天金定鸭尚未开产,我分析有如下原因:
1 日照时间不足。近期日照时间逐渐减短,若舍饲时不补充光照,则母鸭开产时间延迟;
2 日粮更换不及时。蛋鸭预产期应适当补充一些钙质丰富的饲料,或将后备鸭料与产蛋期鸭料以7-3、5-5、3-7的比例更换,两星期内换完,增加蛋鸭体内钙质储备。
3 饲喂次数我认为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但须注意,上午十点之前、下午入舍之前最好各喂一次,这样即保持了鸭子的体力,又有利于优质蛋的形成。
“每天喂两次,鸭子的采食量3两4,体重3.1斤,还有鸭粪成型而且疏松,外表稍微有绿,”——体重和采食量都问题不大,也可排除大肠杆菌病,所以要注意光照和饲养密度的问题。
附: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发病鸭场一般卫生条件较差,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发病以秋末和冬、春多见,可引起败血症。本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
症状
本病常突然发生,临床表现颇似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精神沉郁,不喜动,食欲不佳或不食,嗜眠,眼、鼻常有分泌物。有时下痢,拉灰白色或绿色稀粪,部分鸭粪颜色污黑或带血丝,但病鸭无神经症状。初生雏鸭表现衰弱、缩颈、闭眼,有的有下痢症状,腹部膨大,常因败血症而死,或因衰弱、脱水致死。成年鸭常表现喜卧,不愿行动,站立或行走时可见腹部膨大下垂,触诊腹腔内有液体波动感。
预防
接种鸭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因大肠杆菌血清型很多,最好以自家分离的菌株制备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加强卫生管理,搞好平时的消毒工作。不从疫情不明的鸭场引种,对外来的鸭须进行检疫。
治疗
在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为提高药物疗效,应注意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使用药物,如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新霉素及一些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交替用药。来源: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