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为疫病都是从猪场外传来的
这种错误的认识历史悠久,为众多的养猪人奉为信条。不知道种猪是万疫之源。许多重大疫病的血检阴性并不能说明种猪群就是阴性猪群,因为一些病原微生物,如HCV、PRV、PRRSV等在原发病灶 (扁桃体、嗅神经节、上呼吸道粘膜)上栖息,并无免疫反应,血检阴性不能说明什么。长期依赖疫苗清除疫病的错误的指导思想,带来了野毒、疫苗毒与免疫群体、半免疫群体长期共存的复杂局面,广泛污染猪群是不争的事实,种猪带毒带菌顺理成章。这种复杂的共存局面极易诱导变异毒株的产生;当猪群足够大时,猪场相对封闭的环境和连续产生的大量的易感个体,均为病原微生物在场内继代生存与变异产生新的血清型提供了条件。第三届亚洲猪病会的许多论文都证明了一些广为流行的病原微生物,如PRRSV、HCV、PRV、SIV均可长期存在猪场内,诱发地方性流行,即场内流行。这也为许多迁徙到偏远荒茅之地的猪场仍然发病不断的事实所佐证。
在这种认识的误导下,自然产生了许多的愚昧的防疫措施,如进猪场的复杂的非人性化的消毒程序、对员工类似囚禁般的管理。笔者在欧美参观猪场,均未用紫外线消毒,更未沐浴更衣。
猪场的防疫重点不在场外,应在猪场内,就在种猪群,就在场内不符合猪生物学特性的人们强加的恶劣的小环境。
2 重特异性免疫,漠视非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流行有共同的规律,其中一条就是一种新病原微生物在流行初期可形成大流行,但决不会使流行区域内所有易感动物发病与死光,随着易感动物——病原微生物系统的进化适应,流行程度必将减弱,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可以广泛感染易感动物,但发病与否全然取决于个体的体质或非特异性免疫力。
遗憾的是,在长期视疫苗为防病的唯一手段的思想误导下,人们不知道提高猪群体质的健康水平是当今防制疫病发生的第一要务,不知道达到这一目的的措施就是创造适合猪生物学特性的小环境。错误地将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希望寄托在药物上,如免疫多糖。
3 重病毒性疾病,轻视细菌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生无药可治的事实让人们重视病毒的防治轻视细菌的防治。事实上在病毒性疾病控制得较好的猪场,细菌性疾病正成为头痛的大问题,这些细菌都是条件性细菌,如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波氏败血杆菌,肺炎支原体,鼻支原体。滑液支原体,放线杆菌,劳累氏菌,密螺旋体,附红细胞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等等,它们正常就栖息在猪体的不同部位,专门攻击那些在应激环境下健康水平下降的猪。人们依赖抗菌药来控制它们,事实证明这是一条不归之路,许多猪场已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唯有彻底改善养猪的环境,让猪生活在没有应激的良好环境中才是唯一出路。
4 重疫病引发的免疫抑制, 轻视霉菌毒素性免疫抑制。
众多文献都直指一些病毒如PPRSV是引发免疫抑制的元凶,笔者以为欠妥。首先,这些文献在指认PRRSV产生免疫抑制时都未排除饲料霉菌毒素的影响;其二,就猪而言,尚未发现类似人类艾滋病病毒那样的真正的免疫缺陷病毒;其三,霉菌毒素对猪体健康的损害远比PRRSV广泛得多,不仅对免疫系统,而且损伤实质器官;其四,我国没有安全玉米(指霉菌污染)是事实、霉菌毒素不可能像PRRSV那样能与猪体共处稳态的事实均造就了霉菌毒素对猪体的危害远远大于PRRSV对猪体的危害的结果。
在近两年的七十场次接诊中,笔者只见到五次PRRS,其中一次为接种进口疫苗所致,其余四次均为重度霉菌毒素污染所致。
5 盲目崇拜进口疫苗
如果一个国家用进口疫苗不能在二三年内清除相关的传染病,那么,就无异于引进了一个新的弱毒株;如果进口疫苗的毒株与本国流行毒株不在一个型内,那么,事情将变得十分复杂,特别是在基因缺失苗比比皆是的今天,无人能阻止基因重组的发生,进而出现新的毒株。应用进口疫苗发生PR、PRRS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难分伯仲的今天,盲目进口与应用外国疫苗将遗祸无穷。
6 盲目相信与滥用自家苗
国内目前流行的自家苗都不是真正的自家苗,是病猪组织均浆注射液,质量低劣,安全性差,不少的猪场由此引发疫病流行乃至倒闭,笔者已成文祥述(“今日养猪业”08年第一期)。如果猪场为了散发的病例用自家苗是不上算的。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免受条件性疾病危害的根本出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