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27|回复: 1

南美白对虾桃拉病与亚硝酸盐中毒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5 11: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桃拉病毒症与亚硝酸盐中毒症的主要区别
  1.表观症状的区别
  桃拉病毒综合症(TSV),主要表现为病虾甲壳变软,不摄食,肝胰脏肿大、变白,体色素扩散,尾部和足部发红,病虾一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游动,幼虾一般呈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死亡率可达50%。幸存者摄食正常,甲壳有随机分布的黑斑。此病一般伴有较明显的烂鳃和肠炎等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症,主要表现为病虾不摄食,空胃,游动缓慢,弹跳无力。尾部、足部和触须发红,临死时体色逐渐变成青紫色,继而呈灰白色。多数病虾先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继而转入中下层水体,最后静伏池底而死。一般刚蜕壳的软壳虾较易中毒,所以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另外,亚硝酸盐中毒症的池塘一般伴有水质混浊,透明度小,池底污染严重等特点。
  2.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同的反应
  桃拉病毒发病高峰期一般在清早低温低溶氧时,随水温的升高及溶氧的增加,病情有逐渐缓和的趋势。亚硝酸盐中毒症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午后水温升高时,特别是冬棚虾,天气突然转暖时更易发作,随水温的升高病情会不断加重,严重时出现暴发性死亡。
  3.水质指标因子的区别
  亚硝酸盐中毒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水体中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一般超过0.6毫克/升会出现慢性中毒症,超过1.5毫克/升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现场调查时,可抽取池塘中下层水进行检测,若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便可初步怀疑为亚硝酸盐中毒。同时检测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因为水体的氨氮含量过高时,会促使亚硝酸盐的积累,并会加重其毒性,所以氨氮超标时更易引起亚硝酸盐的中毒。
  4.常用鉴别方法
  将病虾捞起,放入干净的容器,加入新鲜水,同时给予增氧,仔细观察病虾表观症状的变化。若为亚硝酸盐中毒症,经过约半小时的暂养后,病症会逐渐消失,体色由原来的青紫色逐渐恢复正常。若是桃拉病毒症,则病虾的症状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改观,并会出现逐渐死亡的现象。
二、解救办法
  1.桃拉病毒症的解救方法:桃拉病毒症的解救必须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
  (1)水体消毒:可选用较为温和的高效消毒药物,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季胺盐等。
  (2)内服药物:平时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大蒜泥、聚维酮碘、三黄粉等进行预防。发病时可以结合使用大败毒、病毒灵等针对性较强的治疗病毒病的药物。
  (3)底质改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水质及底质改良剂。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排泄物和残饵等废物的积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质污染和底质恶化,所以,此时应以水质和底质改良为主,其中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的改良剂为好。
  (4)增强虾体免疫功能:平时在饲料中添加含有参素、核苷素、氨基酸、多肽类、酶类等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糖类的酵母等。
  2.亚硝酸盐中毒症的解救方法:亚硝酸盐中毒症的解救方法主要是通过水质调节,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氮和氨氮的含量,以达到消除中毒的目的。
  (1)加强增氧措施,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每亩水面用沸石粉50~400千克和过氧化钙3~5千克进行全池泼洒。沸石粉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氨氮,减小氨氮向亚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减小氨氮对亚硝酸菌的抑制,使亚硝酸盐向硝酸盐顺利转化,从而减小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氧化钙是有效的增氧剂,溶氧可以降低有毒因子的毒性,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
  (3)在水中氨氮含量较高时,避免使用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因为水中的还原性有机物会被氧化产生氨,氨进一步氧化生成亚硝酸盐,从而加重亚硝酸盐的浓度。避免使用碱性消毒剂,因为pH值的升高,会促使离子铵向非离子氨的方向转化,从而抑制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进一步加重亚硝酸盐的浓度。
  (4)加强水质和底质改良,其中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较好。如有条件的地方,在投苗前应做足清淤吸污工作,同时注意合理投饵,以防残饵大量积累,这样可以大幅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gaopf767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2-7 14: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得很详细了,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9 14: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