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59|回复: 2

[疾病防控] 关于头胎牛真胃移位的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3 17: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我场出现好多头胎牛真胃移位,比例明显高于经产牛,不知道什么原因,还请养牛专业人士指导下。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何文武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0-13 1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 真胃弛缓是引发本病的一个基础病因 精料饲喂量过多,必然会导致真胃负担过重,其结果就会引起真胃的收缩能力和弹性下降,真胃收缩力的下降就可以导致真胃体积变大、弛缓,从而为真胃变位发生提供基础病因。奶牛发生真胃变位后,我们常常发现真胃的体积要比正常大l~2倍,这就是真胃收缩无力、弛缓的具体证明。

副料或糟粕料(如啤酒糟、甜菜渣、淀粉渣等)饲喂太多,与精料饲喂过多有相似的作用。另外,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或添加的化学物质会进一步损伤真胃的功能。例如,用0.25%~0.3%亚硫酸浸泡玉米是生产淀粉的一个工艺步骤,此物质可在胃中转化为硫酸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而使胃功能减退引起弛缓、扩张。

产后低血钙是引起真胃收缩功能减弱的又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奶牛分娩后其血钙含量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只不过绝大多数奶牛产后血钙变化没有超过其正常的生理范围,但低血钙降低胃肠平滑肌兴奋性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真胃弛缓还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前胃弛缓、消化不良、酮病、产后瘫痪等病均可继发真胃弛缓。

2 瘤胃弛缓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长期饲喂粗硬难消化饲料,长期只喂青贮不喂干草或以玉米秸代替干草,会导致瘤胃蠕动力量下降、体积增大、瘤胃内容物沉积增多。当瘤胃压在移位的真胃上时,真胃就难以在瘤胃的蠕动过程中回缩到原来位置。

3 分娩是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直接原因 95%以上的奶牛真胃变位发生于分娩后,其中大多发生于产后6周以内,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此病的发生与分娩有直接关系。分娩过程导致此病发生,除去简单的物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分娩过程的应激及产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及代谢功能的变化。

头胎牛本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的牛,因为头胎牛的分娩应激远大于其它胎次的牛。

4 品种改良及选育方向也是导致本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在奶牛育种上,我们一直选育后躯较大的牛。因为后躯大,则采食量大、乳房大、产奶量高。但腹腔容积变大增加了真胃活动的空间,可促进本病发生。

5 体位突然异常改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一个偶发因素 牛跳跃、追爬、跌跤等体位突然地异常改变,可导致内脏器官及真胃异常移位或变化,但这种现象在正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比较少见,所以说体位突然、异常改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一个偶发因素。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矮子师傅的指导
分娩是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直接原因 95%以上的奶牛真胃变位发生于分娩后,其中大多发生于产后6周以内,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此病的发生与分娩有直接关系。分娩过程导致此病发生,除去简单的物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分娩过程的应激及产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及代谢功能的变化。

头胎牛本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的牛,因为头胎牛的分娩应激远大于其它胎次的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8 13: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