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97|回复: 5

[猪场管理] 帝王思想笼罩下的中国企业家[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 1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hwu 于 2009-10-2 10:42 编辑

为什么一些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制度无法在中国的企业里扎根发芽?我想这里面有文化的因素,如果我们抛开中国的传统的文化来谈论中国的企业文化,是无法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的,在中国研究企业文化就必须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影响,要不企业管理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将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家是很痛苦的,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些年在中国灌输的西方文化在中国企业家头脑中的不断斗争,而这种斗争都会在中国企业管理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怪现象中得到体现。
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相对于其它民族和国家来讲,中华文明和文化没有出现过断层,同时长达几千年专制制度和文化的存在已经在中国企业家和企业文化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近几年关于清朝等帝王连续剧的热播和相关书籍的热销,简直给中国人在重新上这些朝代管理和御人术的课,而其中帝王思想对中国企业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企业管理所存在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企业家的帝王思想中找到痕迹。
帝王思想对中国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家文化的影响
在古代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家文化是一种主流文化,在皇亲国戚中,他们不但充分享受着国家的权力,而且肆无忌惮的挥霍着国家的财富。在皇帝任命钦差大臣时,一般选择的都是皇子等皇亲国戚,而且他们另外所能享受的一个特权就是法外开恩,在皇亲国戚和普通老百姓同样触犯刑律的情况下,皇亲国戚都会逍遥在法律之外,而老百姓则会遭到残酷惩罚。这正因为此,铁面无私、敢于拿违法乱纪皇亲国戚开铡的包拯才能留芳至今,被世人传颂。
反观我们现在的企业,这种现象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般来讲,在一个企业中,没有能力却能身居高位的都是那些企业家的家人和亲属或者亲信,而敢肆无忌惮贪污受贿的也正是这些人,这些人触犯企业制度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职业经理人敢于拿这些人对照制度办事的往往结局都很惨。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营盘的核心都是他们组成的。
在管理中,宁可相信无职无权的家人和亲信的小报告,也不愿意相信通过正常渠道所得到的信息。家人和亲信与其它的外聘员工形成了截然分明的两个阶层。
追求绝对权威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或多或少都在拿帝王给自己做比较,都希望自己在企业中追求帝王的境界,那就是生杀予夺大权集于一身,出口就是金口玉言,我就是制度,制度就是我,顺我者昌,逆我者忘。
所以我们在企业中就可以看到,企业家随意更改企业战略规划,随意更改企业制度和流程,企业对一个人的好恶会直接决定一个人在企业中的命运,企业家的用人标准就是企业的用人标准,在老板面前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奴才在企业里如鱼得水,而那些敢逆龙威”的人才却举步维艰,甚至难以生存。
帝王的御人之术
故意制造派系斗争。在《铜齿铁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电视连续剧中,我们看到帝干隆利用纪晓岚和刘墉与贪官和?之间的派系斗争来加强政治控制,乾隆并不是不知道和?是个贪官,但是为了政治需要,他依然要利用和?去和纪晓岚、刘墉去斗,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而帝王对派系斗争的利用,已经超越了是非的本身。
在中国的企业中,对大家来讲不陌生的就是企业中派系林立,而这种派系斗争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而且在这些派系的领头人中,许多人飞扬跋扈、违法乱纪,但是依然在企业中如鱼得水,平步青云,许多员工是敢怒不敢言,许多员工的命运也随着这些派系斗争方在企业家的宠贬中不断起伏,于是在中国就有了一条职场箴言:不管你的能力和业绩如何,千万不能犯的错误就是站错队,因为一旦你跟随的派系得到企业家的赏识,那么你就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你所跟随的派系一旦失宠,那么你就会遭到无情的清洗、打击、报复、排斥,所以在中国企业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就产生了,那就是一个职场人士,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适应这种职场政治,并不能站错队。现在大家对许多经理人跳槽往往会带一批人共同跳槽大加贬斥,大家更多的把原因集中在经理人的道德层面,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个经理人跳槽,他的跟随者如果不跟着跳,那么他们就很可能遭到另一个派系的打击和排斥。而对一个经理人来讲,到一个环境中,如果想在一个企业环境中生存下来,那么就要快速组织一个自己的派系,要不你不要说有所作为了,你会连站稳脚跟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些派系斗争企业家并不是不知道,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企业家有意而为的,因为只有这样,下面的人才都会到自己的跟前摇尾邀宠,自己才能真正像一个帝王。
对人才用时如珍宝,不用时如垃圾。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帝王在对待人才时,用时如珍宝,但是最终命运却非常凄惨。在清朝康熙时期,在平三番时,汉人周培公得到重用,并在平三番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却惨死在荒郊野地。
在清朝康熙所平定的三番中,这三番最终是因为造反而被平定的,在史评中,大家更多的是批评这三番,而对康熙大家赞赏,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三番即使不造反,其最终的命运也是遭到覆灭。可是这样说,清朝当时重用三番时,更多的还是考虑利用,也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人得到重用,是为了更好更快的瓦解明朝,稳定汉人,而清朝皇帝的目的一旦达到,那么他们三个人就会遭到清剿,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是对这三番来讲,他们造反与不造反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而造反还可能给他们争取一线生机。
过去帝王在对待大臣和功臣时的重重做法,却在今天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今天企业家的用人观。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许多企业家在用人时能够做到礼贤下士,但是等到用人目的达到或人才要离开时,则立刻翻脸无情。
权谋之上、不择手段的行事方式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是一种唯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为了实现自己王者的目的,许多帝王可谓不择手段,完全没有了道德、亲情和法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自己的父亲、手足等都在自己的诛杀之列。
而这种不择手段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行事方式却不幸被我们的一些企业家给继承了。比如以下现象的存在:
为了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不惜丧失道德和社会公理,甚至直接挑战法律,置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与不顾。比如牛奶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惜危害社会利益,践踏人命和员工健康。比如不断爆发的企业污染事件,血汗工厂,山西黑窑工事件。
为了实现竞争的需要,斗勇斗狠,妖言惑众,捏造事实,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恨不得置对方与死地而后快等等。
羡慕帝王们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奢靡生活,大量的圈养情人,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而且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拉拢腐蚀官员,败坏社会风气等。

应该来讲,在帝王思想中,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有的帝王能够做到勤政爱民等,但是上述所阐述的帝王思想中则更多的是帝王思想对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毒害,而这种毒害文化与追求自由平等公平的市场精神是格格不入的,这些毒害思想的存在对市场经济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中,更多的是需要市场精神,一种自由、平等、公平、创新的市场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和西方市场精神的影响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法制环境的完善,市场精神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达几千年的帝王思想中的毒文化部分想在短期内根除是不现实的,它依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长期的努力。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老杨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0-2 1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概括得太准确了,一针见血。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 1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帝王思想中的毒文化部分想在短期内根除是不现实的,它依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长期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 14: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思想很难根除,它存在与各个社会阶层。如果企业不能够善用人才,那它会像清王朝一样走向堕落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 16: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内无党,帝王思想。
好的活力,企业内部也要充满了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23: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a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0:0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