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xjdairyliu
奶牛传统修蹄方法浅谈
蹄病是奶牛最常发生的四大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 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修蹄则能有效防治奶牛蹄病,保护奶牛健康。
通过修蹄,能矫正指(趾)的长度、角度,消除由于指(趾)过度生长、角度不正、负重不平衡而造成的机械性损害;能及时发现并治疗蹄病;保证奶牛的身体平衡和指(趾)间的均匀负重,使奶牛有一个形状良好、底部平整、功能正常的蹄, 以发挥奶牛最大的生产潜能。
1.1 修蹄能有效地矫正蹄形。在现代集约化饲养条件下, 养殖场的载畜量很大,奶牛活动范围小,运动不足,蹄角质得不到应有的磨损, 加上损伤代谢、应激等因素,致使奶牛蹄变形的发病率高达40%。随着蹄变形程度的加剧,导致奶牛姿势改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1.2 修蹄能及时发现并治疗蹄病。修蹄能及时发现并及早治疗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初期蹄病, 同时对已发生的蹄病能促使其痊愈。有关资料表明:90%以上的奶牛跛行病是由于蹄匣异常而引起的,对于跛行病的预防,必须在临床症状出现前6~10 周实施修蹄。定期实施维护性修蹄能有效预防蹄病的发生,大幅度降低跛行病的发生。
1.3 修蹄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奶牛只有在舒适的环境和健康的身体状况下,才能摄入大量饲料,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能,生产出大量的优质牛奶,并能实现高效繁殖。蹄部异常以及因此导致的奶牛姿势异常, 均影响奶牛的
1.4 修蹄能提高奶牛的利用年限,减少因蹄病造成的奶牛淘汰。
常用的修蹄工具有剪蹄钳、蹄铲、T 形双刃镰形刀、蹄锉、修蹄标尺及专用的修蹄固定架等。
修蹄前的保定非常重要, 一般温顺的奶牛可以站立保定或在二柱栏内保定。如果奶牛性情暴烈,可注射846合剂(速眠新) 或保定宁等化学保定剂,对其进行侧卧保定,以确保安全。
修蹄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修蹄时,一般先剪掉过长的角质,再削蹄负面、蹄间面和蹄壁负缘,最后修整蹄底。将牛确实保定后,术者站立于所要修蹄的外侧, 根据蹄病变的特点,采取不同修整方法。保定奶牛时须注意保护乳房,并防止怀孕奶牛受伤。
4.1 后肢从内侧趾开始修剪,垂直剪除超出内侧趾前背部75 mm 的趾尖角质部分,然后修剪外侧趾,使其与内侧趾匹配。前肢应从外侧指开始修剪,垂直剪除从外侧指硬角质的起始位置到指尖超出75 mm 的指尖角质部分。对于成熟荷斯坦奶牛来说, 这个长度比较恰当; 公牛和特别大型的奶牛可适度延长, 个体较小的牛可适当小于75 mm。
4.2 从蹄球与蹄底相连的部位开始向前修剪,保持趾尖厚5~10 mm,修至指(趾)尖与蹄底间的距离为5 mm,修剪后的蹄底部应该平整。蹄球部如无损伤,一般不必修剪。
4.3 检查白线。修剪后的蹄底白线应该保持完整,内侧有适当的弧度。
4.4 检查负重的均匀性。修剪后的蹄底或两指(趾)必须在同一平面上,才能保证均匀负重。一般将刀柄横向放置在蹄底的前后端, 或竖向放置在每个指(趾)底部,即可检查其是否平整。
4.5 对患蹄病的奶牛,修蹄后应将中药血竭粉撒布于清理好的蹄患部,再将烧红的烙铁放在血竭粉表面轻烙,使其熔化形成保护膜与周围蹄角质牢固结合,然后用绷带包扎,必要时也可配合抗菌药全身治疗。
4.6 修蹄时,必须根据蹄形的具体情况决定切除角质的程度。当指(趾)长度正常,蹄底稍加修正即可;蹄底不能削得太薄,否则易伤及知觉部;蹄变形严重者,修蹄应倍加小心,防止引起出血。
4.7 为了保证蹄的稳定性及其正常的功能,修蹄时要注意蹄底的倾斜度。蹄底应向轴侧倾斜,即轴侧较为凹陷。
4.8 对较严重的变形蹄,应逐步进行修整, 经过数次修整才能达到正常形态;发生蹄裂而未显病症的,可用补蹄
4.9 在修蹄过程中切忌用力过猛, 防止因磨蹄过度而出血。对患严重蹄病的奶牛要用鱼石脂纱布包扎蹄部,置于干燥的牛床,过1~2 周再进行复诊。
每年至少对奶牛进行两次维护性修蹄,最佳的修剪时间应该为,分娩前的3~6 周和进入泌乳期的120 d 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