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鸭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一、肉鸭的主要品种及其特点
1、北京鸭:愿产于我国北京近郊,以玉泉山和护城河一带为主产区,其特点体形大,易育肥,增重快,肉质细嫩。初生雏鸭全身羽毛橙黄色,至4周龄变为白色并逐渐更换羽毛,7-8周龄时羽毛长齐呈乳白色或洁白色。肉用仔鸭出生体重50克,7周龄后体重大约3.45公斤,料肉比2.70:1。北京鸭有较好的肥肝性能,填饲育肥后,为著名佳肴的原料。
2、樱桃谷鸭:是由英国樱桃谷育种公司引进北京鸭和埃里斯伯里鸭为亲本杂交培育而成,是著名的肉用型品种,其外貌和北京鸭极似,1985年超级M型肉鸭,7周龄重3.12千克,料肉比2.89:1,90年代超级M2型肉鸭,47日龄重3.3千克,料肉比2.65:1。
3、番鸭:原产于南美洲及中美州等热带地区,头大,成红色。10周龄体重公、母鸭分别为3.76和2.3千克,料肉比2.91-3.01:1。番鸭的肥肝性能较好。
4、狄高鸭:是由澳大利亚狄高公司应用北京鸭选育而成的大型肉用鸭,其优点是适用性强,早熟,长肉快,瘦肉多,易催肥,体形大,屠宰率高,适应性强,喜干燥,适于圈养。早期生长速度快,21天长出大毛,
45天长齐毛,抗寒耐热能力强,在饲养期不一定需要水池放养,能在陆地上配种。体羽白色,雏鸭绒羽呈黄色,7周龄体重3-3.5千克,料肉比2.6-3:1。
5、海格肉鸭:是由丹麦培育的肉鸭品种,它适用性强,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即可水中饲养也可陆地饲养,6周龄体重3千克以上,料肉比2.8:1。
6、芙蓉鸭:瘦肉型肉鸭,是国内利用樱桃谷鸭杂交培育而成,7周龄体重3.2千克,料肉比2.7:1。
二、鸭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
1、喜水,鸭在水中觅食,嬉戏、配偶,只有休息和产蛋的时候才到陆地上。鸭的口腔内无齿且唾液腺不发达,因而采食时常常饮水,以湿润食物,利于吞咽。鸭舌厚长而软,舌神经对水温反应极为敏感,不喜高于气温的水,但不拒饮冷水。
2、耐寒,不耐热。由于鸭有浓密的绒羽及发达的尾脂腺,能有效的防水御寒,但其耐热性能较差,尤其是个体大脂肪厚的个体,耐热能力很弱,因而炎热的夏季一定要提供凉爽的水域环境。
3、合群,鸭的性情温和驯服,较少单独行动,少争斗,易管理。杂食,鸭的嗅觉、味觉不发达,对饲料的
适口性要求不高。
4、敏感,鸭胆小怕惊,一遇到响声即刻相互拥挤在一角,因而养鸭及育雏环境宜安静稳定。
5、生活有规律。
6、无就巢性(番鸭除外)。
7、鸭的生长性能,鸭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正常体温一般为41.5-43度,心跳160次-210次/分钟,呼吸频率每分钟16-26次,鸭的运动性强,消化迅速,不耐饥饿,因而需要频繁饮水和采食大量饲料。
三、主要肉鸭的生产模式
在我国饲养量最多的肉鸭品种是北京鸭、樱桃谷鸭和番鸭,这三种肉鸭的生长发育各有特点。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鸭的前期体重高于樱桃谷鸭,5周龄后樱桃谷鸭的公鸭体重超过北京鸭,7周龄樱桃谷鸭母鸭超过北京母鸭,北京公母之间的体重差异较小,北京鸭和樱桃谷鸭的前2-3周龄母鸭体重略高于公鸭。
北京鸭、樱桃谷鸭和番鸭的代表性生长速度(体重:克)
周龄
| 北京鸭
| 樱桃谷鸭
| 番鸭
| 公
| 母
| 公
| 母
| 公
| 母
| 0
| 54.6
| 54.6
| 56.3
| 56.4
| 45
| 45
| 1
| 315.9
| 319
| 296
| 313.9
| 125.
| 119
| 2
| 805
| 769.2
| 701
| 756.2
| 290
| 272
| 3
| 1406.5
| 1414
| 1385.7
| 1330.1
| 600
| 536
| 4
| 2062.5
| 1973.9
| 2048
| 1961
| 995
| 833
| 5
| 2716.9
| 2662.5
| 2768
| 2606.7
| 1500
| 1160
| 6
| 3183.7
| 3173.1
| 3376
| 3128.7
| 2060
| 1530
| 7
| 3522.6
| 3426.2
| 3809.5
| 3466.2
| 2600
| 1900
|
四、肉鸭对饲养设备的要求
引水器:前2周每100只鸭2-3个4升的真空引水器,2周后每只鸭3厘米的水槽位置或每100只鸭一个塔形自动饮水器。
食槽:第一周每50只鸭一个平底料盘,之后每100只鸭5米长食槽,或每100只鸭5个食槽。
垫料:必须使用干燥、清洁、吸水、不发霉的垫料,每次放置约8厘米厚的垫料,并经常翻动。
五、饲养密度
不同日龄、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不同,一般肉鸭的饲养密度比肉鸡小,对设备的利用率也低一些。一般建议,地面平养带户外运动场3周龄前采用舍饲,3周龄后可到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场的面积为0.45平方米/只。如果育雏和育肥舍连在一起,为了保温,一般育雏早期占用1/3鸭舍。
不同饲养方式肉鸭的饲养密度(只/平方米)
周龄
| 网上
| 地面垫草
| 地面垫草带户外运动场
| 1
| 50
| 21
| 21
| 2
| 27
| 14
| 14
| 3
| 18
| 11
| 11
| 4
| 14
| 5.5
| 7
| 5
| 11
| 3.5
| 5.5
| 6
| 9
| 3.5
| 5.5
| 7
| 7.5
| 3.5
| 5.5
|
六、进雏鸭前的准备
1、鸭舍要进行清洗消毒:
当前一批出栏后应立即进行清舍,首先清扫棚顶、四周以及设备内外的灰尘等赃物,清扫垫料、地面及地沟中的污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后喷洒广谱消毒剂消毒。将食槽和饮水器具浸泡在加入消洁剂的消毒水池中,清洗干净后用消毒剂溶液浸泡,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最后将食槽、饮水器具以及育雏用的各种工具放入舍内,关闭门窗,用甲醛熏蒸消毒。1-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晾干鸭舍。
2、调试加温设备并提前预热
在雏鸭进舍前24小时必须对鸭舍进行升温,1周龄内的雏鸭温度低于28度,就表现为扎堆,厌食等症状,不仅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而且引起雏鸭的高死亡率。
3、铺好垫料
地面平养需要在水泥地面上铺好8厘米厚的垫料。
4、摆放好饲养设备
在进雏鸭前,将所有的育雏设备洗净消毒晾干,料盘中加入雏鸭料,饮水器中加入5-8%的糖水,并摆放均匀。
七、雏鸭的饲养管理
雏鸭一般指2周龄内的小鸭,养好雏鸭是保证鸭的成活率的关键。
1、控制好育雏温度
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密度、饲料等均有密切关系,但以温度的影响最为关键。雏鸭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太高,雏鸭会远离热源,烦躁不安,张嘴喘气,老要喝水,容易造成鸭体软弱和抵抗力降低等现象,温度过低,雏鸭尖叫,积聚成堆,互相挤压取暖,容易造成伤亡,而且生长缓慢,温度忽高忽低,雏鸭则易患感冒和肺炎。
适宜的育雏温度(鸭舍测温的位置是:地面散养的应在离地面6-10厘米处测温)
日龄
| 育雏温度(度)
| 日龄
| 育雏温度(度)
| 1-3
| 32-28
| 11-14
| 21-19
| 4-6
| 28-24
| 15-21
| 19-17
| 7-10
| 24-21
| 21日以后
| 17-15
| 2、湿度控制
鸭属于水禽,虽然喜欢水但怕高湿度,湿度太高时,雏鸭呼吸困难,鸭体不适,雏鸭容易感染疾病如曲霉菌病等,因此育雏室应保持干燥、清洁,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70%以下。
3、雏鸭饮水
雏鸭第一天饮用5-8%的糖水可以减少前7天的死亡率,也可以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抗菌素来减少早期雏鸭的死亡率。水的消耗受环境温度和其他因素影响很大。炎热季节鸭的饮水量大增,尽可能提供凉水,寒冷季节水温不能低于20度,雏鸭前3天用真空引水器饮水以保证每只鸭都有足够的饮水,3天后可用乳头引水器或水槽饮水。
4、雏鸭的饲喂
雏鸭和雏鸡的开食有所不同,雏鸭的开食和开饮可以同时进行,开食时间早些有利于雏鸭的发育。雏鸭前3天每50只用浅料盘饲喂,5天后开始使用料槽,料槽的高度随着鸭的生长逐渐提高,使料槽的边缘与鸭背同高。由于肉鸭还没有发现严重腹水症的发生,且鸭无嗦囊,只有食管膨大部,容易饥饿,因此实行自由采食。经验证明,每天喂料次数不少于6次,有助于刺激食欲和减少饲料浪费。肉鸭的采食量和体重增加很快,最好饲喂颗粒料,也可以饲喂湿拌粉料,但注意现拌现喂。
5、饲料
根据雏鸭前期所需营养水平较高,易患病等生理特点,所以一般推荐雏鸭前4天饲喂肉小鸡颗粒饲料(如环山301),然后再饲喂肉小鸭颗粒饲料(如环山801),这样会大大提高雏鸭的生长
发育。
6、分群
肉鸭的分群一般在7-10日龄进行,最迟不超过2周龄。由于雏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分群时先要进行升温,在寒冷季节尤为重要。并将体重弱小或体弱的鸭子单独饲养以提高鸭群的均匀度。
7、更换饲料
由雏鸭饲料801更换为802中鸭饲料时要采用逐渐过渡的方法,否则容易引起雏鸭的不适应或造成消化系统障碍,具体为换料第一天饲喂混入30%中鸭料的雏鸭料,第二天将中鸭料的比例加到60%,第三天加到80%,第四天全部饲喂中鸭料。
8、饲养管理重点
1)要保证供应全价饲料并尽可能采用颗粒饲料。0-2周龄饲料直径3毫米,3-7周龄4.5毫米。粉料要用水拌湿后饲喂。
2)鸭饲养期内,原则上不限制采食量,但要少喂勤添,以防剩下的饲料腐败或影响适口性。每天饲喂8-10次。每次喂料间隔的时间要均匀,定时喂料饮水。
3)应充足的饮水,料水比不低于1-1.5:3,水槽远离料槽。
4)3-7日龄鸭的饲料或饮水中要加入抗菌药。1-3日龄鸭接种鸭肝炎疫苗,21日龄鸭接种鸭瘟疫苗。
5)每周调整一次鸭群的饲养密度,依照体重大小和体质情况进行分群,弱鸭单独饲喂。
6)保持清扫卫生和昼夜开灯照明。饮食用具每天要饲喂一次。网上育雏每天清扫地面和网面,地面育雏要勤换垫料,保持垫料清洁干燥。
7)经常检查育雏设施,检查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观察雏鸭的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注意采食量和饮水量有无改变。
八、中鸭的饲养管理
中鸭通常指3-5周龄的肉鸭。如果进行填饲,中鸭指从3周龄至填饲前这一时期。
1、2周龄末,应将雏鸭转移到中鸭舍。转舍前要注意育雏室与中鸭舍的温差不要超过3-5度,温度太低,要在12-24小时前进行预热。雏鸭转舍前要空腹,转舍后要限制活动范围,防止奔跑伤亡。转舍过程中,根据雏鸭的大小、体况进行分群。
2、中鸭的采食量和饮水量都很大,要供给充足的料槽和水槽,使每只鸭都有固定的饮水、采食位置。每日饲喂4-6次。饮水为常流水或引水器全天都要满、以防缺水,饲料要吃多少拌多少,保持饲料新鲜。
3、勤换垫料,保持垫料干燥。如果有舍外运动场,可把引水器放在舍外,保持舍内干燥。许多养鸭户在育肥期时不用垫料,但在寒冷季节最好在舍内使用垫草,最起码刚进入中鸭期的早期使用垫草时,也应在运动场上铺设垫料,供鸭休息。不设水上运动场。
4、嬉水
雏鸭在3周龄前一般不进行嬉水,在炎热的夏季,可通过增加通风降低温度,但水浴对于夏季肉鸭的防暑降温很重要,可以增加肉鸭的活动量,促进生长发育。有水条件的可以在夏季设水浴浅沟,水浴浅沟设在运动场外,置于运动场的外侧,沟宽1-1.5米,深25-30厘米,长度与鸭舍相等,为长流水浅沟。水源比较难解决的鸭场可在运动场内挖嬉水池,嬉水池的大小根据鸭群的数量而定,一般为10-30平方米不等。育肥鸭在每次饲喂后分批轮流赶入嬉水池中水浴。
5、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定期洗刷消毒食槽、引水器。每天早上观察有无软脚和啄毛癖,粪便是否正常。饲料中定期添加氟哌酸等药物预防疾病。
九、大鸭的饲养管理
大鸭阶段为饲养肉鸭的强制填肥期或出售前的育肥增重阶段。饲喂要点是,逐渐更换饲喂肉大鸭全价颗粒饲料(环山803),全天供给足够的饮水,直到上市。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反应。晚上禁用手电筒照射鸭群,舍内温度以18度左右为宜。夏天降温防暑,晚上在舍外露宿,减少运动时间,加速育肥。现代以自食快速育肥代替传统的填饲。
北京肉鸭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周龄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活重(千克)
| 0.27
| 0.76
| 1.35
| 1.81
| 2.32
| 2.80
| 3.15
| 3.42
| 耗料量(千克)
| 0.23
| 0.74
| 1.16
| 1.16
| 1.48
| 1.62
| 1.75
| 1.54
| 累计耗料量(千克)
| 0.23
| 0.97
| 2.13
| 3.28
| 4.76
| 6.39
| 8.14
| 9.68
| 料肉比
| 0.85
| 1.27
| 1.57
| 1.82
| 2.05
| 2.27
| 2.58
| 2.83
| 樱桃谷鸭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周龄
| 1
| 2
| 3
| 4
| 5
| 6
| 7
| 平均
| 活重(克)
| 305
| 728.6
| 1357.9
| 2004.5
| 2687.4
| 3252.4
| 3637.9
| -
| 只日耗料量(克)
| 45.7
| 112.1
| 162.8
| 188.6
| 233.9
| 244.9
| 265.9
| 179.1
| 累计耗料量(克)
| 393.5
| 1194.9
| 2349
| 3668
| 6321
| 7122
| 8949
| -
| 累计料肉比
| 1.29
| 1.64
| 1.73
| 1.83
| 1.98
| 2.19
| 2.46
| -
|
十、屠宰前的抓鸭和装运
1、抓鸭前4-6小时停止饲喂,但不能停止供水。
2、抓鸭时尽量减少光照强度。
3、抓鸭前将所有的设备升高或移走,避免捕捉过程中损伤鸭体或损坏设备。
4、抓鸭时尽量保持安静,以免鸭群惊动造成挤压。
5、抓鸭时抓鸭的颈部。
6、炎热季节一般选择凌晨或晚间装笼运输,天气寒冷时在前顶部覆盖帆布,四周不要包裹。
十一、鸭病防治
鸭瘟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
发病原因:鸭瘟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或病鸭群中带毒的鸭,亦可能是由于使用被粪便污染的饮水、运输工具等引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养鸭时易流行。
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到43度以上,这时病鸭表现精神不佳,头颈缩起,食欲减少或停食,但想喝水,喜卧不愿走动。病鸭不愿游水、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脓性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呈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病后期体温下降,精神极度不好,一般病程为2-5天,慢性病例可拖至一周以上,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体重轻飘。
部检:解部病死鸭,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即口腔、咽喉、头周围可能有坏死灶,食道内有条纹状的溃疡,在泄殖腔粘膜(即肛门内侧)有出血或溃疡,小肠有出血环,这些都是鸭瘟的特征病变。此外,肝脏为微肿胀,淤血和出血斑点,心脏有出血点等。
防治:不从鸭瘟疫区进鸭,平时严格执行对鸭舍、运动场等的消毒。对受鸭瘟威胁的鸭群,可注射鸭瘟弱毒苗,疫苗对20日龄的小鸭安全有效,免疫的母鸭可以通过蛋将抗体传给雏鸭,雏鸭到13日龄时,抗体大多消失,即无免疫力。雏鸭一日龄时注射疫苗,免疫期最多1个月。一个地区一旦发生鸭瘟,必须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每只鸭注射1-2头份/只(紧急接种后1-3天内,患禽的死亡数可能会有所增加,属于正常情况,一般第四天后死亡数量会迅速减少)疫苗。在防疫时可服用一些广谱抗菌素,连用2-3天,以防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并加强饲养管理。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患病雏鸭以出现神经症状和发生出血性肝炎为特征。本病具有三个病型(Ⅰ、Ⅱ、Ⅲ型),其中主要流行的是Ⅰ型。
发病原因:本病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群,本病毒对环境因素抵抗能力强,鸭场一旦传染,难以彻底消除,本病主要通过病鸭粪便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染,但也可能经呼吸道感染。仅发生5周龄以下的小鸭,特别是3周龄以下的雏鸭更易感染,且死亡率高。
症状:雏鸭初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靡、缩脖、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发呆、常跟不上群、蹲卧、眼半闭、不爱吃食或不食。发病半天到一天即发生全身性抽风,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故有“背脖病”之称。两脚痉挛性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旋转。一般病鸭出现抽风后十几分钟后死亡。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
部检: 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脆,颜色暗淡或发黄,尤其是1周龄以内的雏鸭。肝脏表面见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但也有些病死鸭无任何肉鸭可见的变化。
防治:1、母鸭于产蛋前15-20天用鸭病毒性肝炎1型弱毒疫苗2头份/只,肌注,产蛋中期用同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一次,4头份/只,肌注。如此可使后代雏鸭出生后1周内获得良好的保护力。
2、雏鸭,母鸭未经上述免疫者,于1日龄用病毒性肝炎1型弱毒疫苗1头份/只,皮下注射,母鸭已经上述疫苗接种者,雏鸭接种疫苗日龄应推迟至7日龄。
3、无论母鸭或雏鸭是否经过上述疫苗的免疫接种,如有发病,应于病初及时注射鸭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1-1.5毫升/只做治疗。高免抗体或血清亦可用于雏鸭发病前的预防注射。如有鸭疫里氏杆菌等合并感染,应同时用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市售的疫苗及抗体多为1型,若发现疗效不佳,应注意有无毒株变异或出现病毒性肝炎Ⅱ、Ⅲ型病素感染的情况。
鸭传染性浆膜炎
发病原因: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传染性浆膜炎。主要侵害2-8周龄的鸭,尤其是2-4周龄的雏鸭,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特别是秋末或冬春季节为甚,主要经呼吸道或经皮肤外伤感染。
症状: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下痢、软脚、跛行、喘气、咳嗽,部分病例跗关节肿大,鼻窦部肿大,部分鸭有共济失调、转圈、抽筋等神经症状。病鸭在发病后期迅速脱水、衰竭、死亡,病程2-5天。
部检: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鼻窦腔粘膜出血,腔内积聚多少不等的黏液团或豆腐渣样分泌物,跗关节腔内有浑浊积液,脚垫可能有龟裂,肠道粘膜充血或出血,脑膜充血或有小点状出血。
防治要点:
1、注意鸭舍环境卫生,通风换气,避免鸭的脚蹼损伤。
2、对本病有效的药物有氯霉素、林肯霉素、利高霉素、庆大霉素等,可以适当用于雏鸭预防性投药或治疗,但本病对药物敏感性易变,应交替使用不同药物。
3、免疫对本病控制有一定效果,但应注意本病原菌有12个血清型,其中我国主要为Ⅰ型,也发现有Ⅱ型,应选用相应血清型的灭活苗。雏鸭的免疫接种尽可能在出生后及早实施首免,其后一周再做加强免疫。
鸭大肠肝菌病
发病原因: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因素可激发大肠杆菌病。症状: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粗乱,生长缓慢,腹部肿大,有时下痢,其症状很像传染性浆膜炎,但无神经症状。
部检:主要在心包膜、肝和气囊的表面有纤维素渗出物,浅黄绿色,脾脏肿大3-4倍。
防治要点: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采用全进全出制度。
2、药物预防,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氟哌酸、嗯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痢特灵等。
3、免疫预防本病,最好从本场分离有代表性的强毒毒株,制备成大肠菌灭活苗。
鸭慢性呼吸道病
本病主要是由败血性支原体引起鸭的一种系统侵害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喘气、咳嗽、流泪,逐渐消瘦,生长能力下降,以及发生气囊、鼻窦炎等。
症状:患鸭的主要症状是:喘气、咳嗽、流泪、眼睑水肿、鼻窦部肿胀,逐渐消瘦,部分病鸭腿关节肿大、跛行。
部检:气囊浑浊增厚,气囊内有许多黏液或絮状分泌物,肺脏脏面有黄白色黏液或凝固物。
防治要点:
1、注意保持空气的清新,环境的清洁。
2、本病可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药物有罗红霉素、泰乐菌素、红霉素、支原净、利高霉素等。
鸭球虫病
鸭球虫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雏鸭的寄生虫病。引起鸭球虫病的球虫属于3个属,即艾美而属、泰泽属和温杨属。鸭球虫只感染鸭,不感染其他禽类,其他禽类的球虫也不感染鸭。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雏鸭较为严重,死亡率较高。
症状:病鸭厌食,精神沉郁,体重下降,缩颈,不能站立,卧地不起。发病初期病鸭下痢,几天后出现血痢,粪便呈暗红色或棕褐色。病鸭常在下痢5天后死亡。
部检:小肠粘膜出现出血性炎症,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发病轻者,小肠内容物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胶冻样,严重者,小肠粘膜大面积肿胀和出血,肠内容物全为淡红色或紫色粘液。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保持地面干燥,勤换垫料,铲除表土换新土。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十二、环山牌肉鸭配合饲料使用说明
1、产品特点:
环山牌肉鸭配合饲料是在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大量的科学饲养实验的基础上,本着用户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开发的。具有以下特点:
l
营养丰富且搭配合理。富含肉鸭快速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使肉鸭既能快速生长,又能使肉鸭羽毛生长好,饲料报酬高。
l
抗病力强。添加了某些保健药物、新型促生长剂,能有效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
l
加工技术先进。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加工设备,严格按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品控管理。
l
经济效果显著。本产品在开发后,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才进行推广,所以有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和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料肉比低,日增重快,经济效益高。
2、使用方法
产品代号
| 产品名称
| 使用阶段
| 饲喂方法
| 801
| 肉小鸭配合饲料
| 0-14日龄
| 直接饲喂
| 802
| 肉中鸭配合饲料
| 15日龄-宰前7天
| 直接饲喂
| 803
| 肉大鸭配合饲料
| 宰前7天
| 直接饲喂
|
3、产品成份分析保证值(%)
产品代号
| 水分
| 粗蛋白质
| 粗纤维
| 粗灰分
| 钙
| 总磷
| 食盐
| 蛋氨酸
| 801
| ≤14
| ≥19
| ≤6
| ≤8
| 0.8-1.3
| ≥0.6
| 0.3-0.8
| ≥0.35
| 802
| ≤14
| ≥17
| ≤6
| ≤8
| 0.7-1.2
| ≥0.55
| 0.3-0.8
| ≥0.32
| 803
| ≤14
| ≥15
| ≤6
| ≤8
| 0.7-1.2
| ≥0.5
| 0.3-0.8
| ≥0.30
| 4、注意事项
l
饲料应干喂,供肉鸭自由采食并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l
饲料转换应逐渐进行,需要通过3-5天逐渐过渡,以免引起应激。
l
饲料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霉变和污染。
l
在添加药物时,应看清标签的标识,避免重复添加。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