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38|回复: 7

[疾病防控] 奶牛八大系统疾病之一《肢蹄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3 23: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奶牛业中,肢蹄病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肢蹄病会导致产奶量的下降和繁殖效率的低下。奶牛跛行90%是由于蹄的问题且极大部分是由于后蹄存在问题而引起的。
一、        管理因素
    一些管理因素,如奶牛所处的环境、奶牛营养和遗传选择在减少肢蹄病的发生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环境:地面结构是很重要的,水泥地面比泥地面更易引起奶牛肢蹄的擦伤。水泥地,尤其是新浇的水泥地对奶牛肢蹄磨损很大,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的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面走动。太光滑的地面易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因此水泥地上应当有纹路(小沟)。潮湿的环境易引起奶牛蹄软化,软化的蹄易损伤且细菌容易进入。另一方面,非常干燥的环境(如栓系式牛舍中前肢所处的环境)会导致脆骨症和蹄裂。奶牛每天应有一定的时间在排水良好的泥土地面的运动场内走动,这对牛蹄很有好处。
    2、牛床舒适程度及类型:牛床设计应方便奶牛的起卧,牛床的长度和运动区域的大小必须恰当。从奶牛在牛床上躺下和反刍的时间可以看出牛床设计的合理性。如果奶牛躺在走廊上或一半在牛床上,一半在牛床外,则说明牛床的设计有些问题。在散放式牛舍中,85%以上的奶牛吃料后应躺在牛床上,它们应该或吃料或躺下反刍。在水泥地面上放置足够的垫料可增加奶牛的休息时间。一般地说,如牛床是水泥地面,则奶牛休息时间就少,大约只有7个小时,如牛床上有足够的垫料,则奶牛休息时间就长,达到14小时以上,干净和干燥的牛床可减少细菌繁殖和蹄病的发生率。
    3、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蹄病的发生率也增加,但是如果从周岁开始就定期进行修蹄可减少以后的肢蹄病的发生率。
    4、泌乳阶段:与大多数其他疾病一样,泌乳最初三个月肢蹄病发生率较高,经研究证实蹄炎和蹄底溃疡还与奶牛营养有密切关系。
    5、营养:VE的缺少可导致白肌病, VD和钙的缺失可导致拘偻病,通过配制平衡的日粮可防止这几种疾病的发生。然而在世界某些地区存在着对奶牛健康非常重要的硫、锌和铜的缺少现象,尤其在新西兰的牧草地上缺乏这些矿物质。硫和锌对保持牛蹄的健康非常重要,锌还可以帮助伤口的愈合,铜是构成关节、骨骼和角蛋白的一部分,而且当日粮中钼(Mo)含量较高时,铜的含量也需要增加。
高能、低粗纤维的日粮改变了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是乳酸菌数量大量增加,使得瘤胃内PH值下降导致瘤胃酸中毒,再加上由于PH下降使得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并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引起真皮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宿进一步引起肿胀和痛苦状。血液循环中的任何改变均可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些损害再加上角质化,导致蹄组织软化和畸形,蹄组织软化可进一步引起白线病发病率上升、蹄底溃疡和蹄踵的腐烂。而且蹄底磨损加快,导致对创伤的易感性增加,饲喂高能饲料的奶牛修蹄次数应该增加,粗料应该有一定的长度以促使唾液的分泌和瘤胃缓冲液的产生,对泌乳早期的奶牛,精粗比例(干物质比较)应为50:50。北美洲研究表明,日粮中精料含量较高易使奶牛患蹄病,而且饲喂精料含量较高的奶牛蹄病持续时间比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日粮的奶牛要长一倍。饲料中补充一些缓冲液以及喂精料之前先喂干草可降低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最理想的是进行饲料分析,饲喂平衡日粮,减少潮湿饲料的饲喂量(因其酸度较高)目标是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在45-55%左右,考虑一下,你们牧场是否可以把所有饲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饲喂。
    6、遗传:一些牛蹄性状具有一定的遗传力,如蹄踵过高,趾骨畸形,象并蹄畸形和螺旋形趾是具有遗传性的,青年母牛的大多数蹄病不具有遗传性。饲喂和环境因素对肢蹄疾病具有很大的影响,遗传和选育在短期内并不能解决肢蹄病的问题,当然选择肢蹄性状在平均以上的公牛作为种公牛是一个良好的育种工作者应优先考虑的事情。
二、        一些常见的蹄病
如前所述,奶牛85-90%的跛行是由于牛蹄的问题,且85%发生在后肢。15%的蹄病与趾间皮肤有关,85%与趾骨有关。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
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
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
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
营养问题前面已进行讨论,这儿再次进行总结
                  A.过多的精料、粗料切得过细
                            ↓
         乳酸大量产生并导致PH值下降
                            ↓
         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
                            ↓
B.疾病感染               内毒素释放
——包括: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                  组织胺(毒素)       ←  C.环境因素
                            ↓
——牛蹄腐烂              血管收缩和扩张            _____紧张
                            ↓
                             真皮破坏                 _____创伤
                            ↓
                           牛蹄状况恶化               _____擦伤
                            ↓
                             蹄炎
牛蹄血管中的组织胺(毒素)的存在导致肢蹄内血压的上升,但血流减缓,肢蹄的毛细血管充血、炎症,并形成血块。由于缺少供应组织的营养,角质化组织的形成受阻,角组织疲软无法支撑奶牛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肢蹄状况恶化,并发展成畸形蹄。当革兰氏阴性菌死亡时,内毒素开始释放,并进一步释放组织胺。当奶牛生存的环境改变时,如从比较舒适的散放式饲养变为垫草很少的栓系式饲养时也可能释放组织胺。关于组织胺的作用还仅仅是一种理论,然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在奶牛蹄炎的急性阶段发挥着作用。
治疗及预防:蹄炎很难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非类固醇抗炎症药。经常削牛蹄,牛床上要有足够的垫草,尽可能减少水泥地上的时间。当然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预防,饲料成分进行分析,日粮配制应该平衡,从一周岁开始定期对奶牛进行修蹄,提供舒适的牛床,控制产后的一些疾病,如乳房炎和子宫炎。从4月龄青年母牛开始就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已有证据表明,青年母牛在5月龄就可能患蹄炎,不过在当时牧场场长一般不会发现问题,然而当青牛母牛投产以后以及在泌乳后期出现蹄病的时候可能与青年母牛早期的蹄炎有关。
    2、蹄底溃疡:溃疡往往发生在蹄踵前面的蹄底部位,由于这一部位的蹄底最薄,因而骨骼与蹄底之间的组织最易受到损害,软化的或较薄的蹄底容易受外压或创伤的损害。由于缺少足够的垫料而引起的牛床潮湿,奶牛休息时间不足以及修蹄不当,磨损过多都会导致蹄底软化或过薄,由于蹄炎而引起的血液循环的变化也是导致溃疡的因素。
治疗及预防:溃疡区域应该削掉,但尽量保留蹄壁外层以利于支撑,有些兽医把未受影响的趾填起来以减轻受影响趾的压力,也可以用碘液擦患处。如果发生了感染则应注射抗菌素。
    3、白线病:这发生在蹄底与蹄壁的连接处,走路不小心会引起白线的擦伤。真皮组织的出血也会影响白线,使得脏物进入并形成脓疮,治疗及预防方法与蹄底溃疡相同。
    4、牛蹄腐烂:这往往涉及到蹄壁边上的皮肤的感染,通常发生在趾间或蹄踵周围,往往是创伤引起细菌进入导致腐烂。牛蹄腐烂有两种类型:草场牛蹄腐烂和牛舍牛蹄腐烂。第一种来自于草场,细菌来自于泥泞的草地,尤其在雨季,这是一种趾间腐烂,牛舍牛蹄腐烂是由于奶牛经常站在潮湿的牛床上或牛粪沟而引起的,通常发生在蹄踵周围。
治疗:两种类型都对抗菌素敏感,也可使用硫酸铜进行处理,预防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运动场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尤其在水槽周围)牛床上应有清洁干净的垫草。
总之,肢蹄疾病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那种把奶牛关养在没有足够垫草的牛舍内的方法必须进行改变。正如本文所述,营养和奶牛舒适程度与蹄炎、蹄底溃疡及白线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产奶牛做三件事情,它们走到食槽边吃料,到挤奶台挤奶,到牛床上休息和反刍。在栓系式牛舍中,奶牛走动时间很少,然而,可以从干物质采食量、奶产量和躺下休息及反刍时间来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牧场场长们应该认识到奶牛躺在水泥地上及饲喂不平衡的日粮等于奶牛患病,低产及牧场经济效益低下。牧场场长应该密切注意奶牛的各个部位并且认识到从奶牛吃的料到奶牛肢蹄的健康状况都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徐玲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9-24 0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一个你找不到的资料,附件的论坛币我一个也得不到,全归论坛。


避免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的一些措施_页面_1.jpg

避免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的一些措施_页面_2.jpg

避免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的一些措施_页面_3.jpg

避免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的一些措施_页面_4.jpg

避免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的一些措施_页面_5.jpg

避免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的一些措施.pdf (111.18 KB, 下载次数: 31)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01: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靠!呵呵我有的你都有呵呵,我现在用的益康XP效果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5 09: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奶牛的饲养管理与趾蹄病
趾蹄病是众多管理者面临的难题之一,给牧场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这种经济损失
绝大部分是由于患病牛生产性能下降导致的,而且治愈率较低,但其直接的治疗费用不
高,所以比较隐蔽。它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体重下降、产量降低、采食
量下降、牛群使用寿命缩短、繁殖性能下降等,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 750~850 元/例,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还远高于这个数据。                                               
影响牛群趾蹄病的因素有营养、饲养管理、牛群的行为、应激、牛床的舒适度和修
蹄等几个方面。                                                
营养方面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几个因素。瘤胃酸中毒
是造成奶牛发生趾蹄病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
物(NFC)的饲喂量随着饲料的加工方法、奶牛对日粮的适应时间、奶牛的营养状态、
日粮的饲喂频率不同而变化。
设计泌乳牛日粮时,粗料干物质不应该低于体重的1.4%,日粮中粗料的干物质比例
也不应该低于日粮干物质的40%,最低的粗料 NDF 采食量应该是体重的0.85%,总的NDF
采食量应该是体重的1.1%~1.2%。我们应该经常检查日粮粗料和 NDF 含量,同时还要密
切注意奶牛的采食数量,因为NDF水平相同的日粮不一定适合体重相同而采食量不同的
奶牛,例如,当奶牛平均体重为600 公斤,日粮总的NDF 含量为32%DM时,一个采食量
为22公斤的奶牛可以得到10公斤的总NDF 或者1.23%体重的总NDF,而采食量为19 公
斤的奶牛只得到6.8 公斤的总NDF,而这只有体重的 1.03%。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很高,消化速度也比NDF 快,过多的非纤维性碳水化
合物会降低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减少乙酸的产量,最终导致瘤胃酸中毒。平时
除了要注意日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水平外,还应该注意日粮中谷物颗粒的大小、含
水量和加工方法等。根据目前从影响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的消化率方面来看,日
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的含量在日粮干物质含量的 30%~40%比较合适。
在实践中,NFC 的含量控制在32%~38%之间是比较理想的。饲料中NFC 的含量可以
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得出:NFC=(100-[(NDF-NDFCP)+CP+EE+Ash]) ,其中NDFCP为中性
洗涤不溶性蛋白,它对于热处理过的粗料和农副产品非常重要,因为在这种情形下 NDF
中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必须减去,如果不从 NDF 中减去 NDFCP,则计算时会低估日粮中
NFC 的含量。
日粮中的蛋白含量会影响蹄叶炎的发生。许多试验表明瘤胃降解蛋白过高可能会导
致蹄叶炎的发病率增加,但是其中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对某种
类型的蛋白产生的过敏性组胺反应或是蛋白产生的降解产物过高造成的。
微量元素铜对于维护趾蹄角质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缺铜会影响正常的角蛋白合成
过程,抑制角组织的正常生长。锌不仅对于趾蹄角组织的形成必不可少,并且它在免疫系统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锌对蹄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促进伤口
愈合和上皮组织的修复、维持蹄的正常硬度和细胞的完整性。许多畜牧人员在配制奶牛
日粮时考虑到不断提高的产量和疾病引起的应激而使用的微量元素的水平都要高于 NRC
所建议的水平。
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E 和生物素也都与奶牛的趾蹄病有联系。维生素A
对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生长和细胞的复制起着重要作用。β-胡萝卜素在上皮组织的
修复、维持其完整性及机体免疫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维生素E 也对维持细胞的完整和
免疫有重要作用,除此外它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抗氧化功能。生物素与角质的形成和维
持其硬度有重要联系,如果精料比例高,瘤胃内生物素的合成就会减少,所以泌乳牛需
要补充生物素以弥补瘤胃微生物合成的不足,一般建议的补充量为 20mg/头天,干奶牛
由于精料饲喂量较少,建议补充量喂 10mg/头天。需要说明的是,奶牛对补充上述各种
营养素的的反应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除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平衡状况及饲养管理来控制奶牛趾蹄病。这
方面主要考虑因素有饲喂频率、饲喂顺序、粗料(精料颗粒)的长度(大小) 、围产期
和转群。 奶牛的精料每天至少要分两次饲喂, 对于产量超过35公斤的奶牛每天精料分3~
5 次饲喂是比较理想的。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喂精料之前要喂一些粗料,刺激奶牛唾液
的分泌,提高瘤胃pH值,否则,突然采食精料会导致瘤胃 pH值快速降低,造成奶牛瘤
胃代谢紊乱。
对于TMR 饲喂的牛群来讲,不仅要定期检测水分含量高的饲料的干物质含量,还应
该一年至少四次检测TMR 的营养成分以确定是否与我们设计配方的营养成分一致。一般
泌乳牛日粮应该添加占干物质0.8%左右的缓冲剂以防止瘤胃酸中毒, 但是仅仅依靠添加
缓冲剂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瘤胃酸中毒的问题。另外,要合理计划饲料,不同类型日粮之
间的转换要慢慢进行,要严禁饲料突然变化(如一次大量增加或减少精料;用苜蓿取代
全部羊草等) ,因为饲料的突然变化会导致瘤胃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突然变化,旧的微生
物区系被突然打乱,而新的微生物区系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从而导致瘤胃功能紊乱。
粗料的长度和精料的颗粒大小也是影响瘤胃酸中毒的重要因素。因为奶牛必须采食
足够的有效纤维来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粗料太细,再加上日粮粗料不足或纤维水平太
低都会使奶牛趾蹄病的发病率增加,我们可以通过检测颗粒大小的方法分析奶牛所采食
日粮中的饲料颗粒的分布状况。  
奶牛每天需要躺卧休息10~14个小时,牛床设计不合理或牛舍过于拥挤会使奶牛感
觉不舒服,减少躺卧休息时间,而长时间站立会引起脚痛,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等。运
动对于促进蹄部的血液循环, 维持趾蹄健康很重要。 运动不足会使蹄部的血流流动缓慢,
导致水肿和肿胀,但运动过多,尤其是在混凝土地面上会造成趾蹄的机械性损伤,这种
损伤是造成蹄底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趾蹄病, 我们在管理上对小母牛要尤其注意, 例如将小母牛转到成乳牛群,它们会为群体次序而进行争斗,这将成为小母牛趾蹄病多发的诱因,还有,小母牛过份
拥挤时,它们的采食次数会由正常的 13~14次/天减少到每天猛吃 3-4 次,这样很容易
导致酸中毒。小母牛如果从泥土场地转移到混凝土场地的时候也容易招致外伤造成的溃
疡。
饲养管理方式的变化会对奶牛产生应激,应激不但消耗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同时
应激造成的奶牛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也会导致趾蹄病多发,像注射疫苗、转群、运输、
减少放牧、突然改变日粮、粗料质量差、精料饲喂量高、矿物元素、微量元素缺乏或不
平衡、维生素缺乏、早期泌乳、疾病、疼痛、争斗都会产生应激。
在牛舍的设计上应该为奶牛提供充足的空间供其躺卧,牛床的尺寸必须和所栓系的
奶牛的体格相适应。 例如, 大的奶牛可能需要2.1~2.4 米长的牛床,而宽度应该在1.0~
1.3 米之间(小母牛 versus  成乳牛) 。牛床应该柔软,细沙是最佳的牛床垫料,要将细
沙中的小石子拣干净,否则石子会嵌入蹄底的角质中去。牛床的垫料不能在奶牛起立和
卧倒的时候研磨或刮擦奶牛的膝盖和踝骨,例如牛床锯末或细沙太少就会研磨膝盖和踝
骨,锯末混有木块会刮擦膝盖和踝骨,导致关节损伤。
定期的, 正确的修蹄使奶牛的体重均匀的分散在两趾之间, 除去蹄底很少量的角质,
刺激角质健康的生长,使奶牛趾蹄更加坚固,延长奶牛的使用寿命。建议一年至少修蹄
2 次,理想的修蹄时间是干奶时一次和产奶 100 天时一次。需要说明的是修蹄师一定要
专业,否则修蹄不仅不会改善奶牛的趾蹄健康,而且会损坏奶牛的趾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5 09: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目前国内外肢蹄病发生率均较高,而且因肢
蹄病导致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奶牛肢蹄病是一种多因性疾病,诱发因素很多,如营养失调、
代谢紊乱、运动外伤等。
营养因素:
1、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因奶牛食入过多的瘤胃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后,使瘤胃生成的有机
酸(尤其是乳酸)激增,导致瘤胃内酸度升高,PH 值下降,从而扰乱了瘤胃正常的生
理功能,亦扰乱了瘤胃内的微生物群体,最终导致奶牛的系统代谢紊乱、
2、 蛋白质,高蛋白质的日粮结构容易引起牛肢蹄病的产生。
3、 矿物质,钙磷的充足供应和恰当比例,是奶牛肢体健康所必需的。
4、 其他营养因素,日粮中增加纤维的量,可以增强奶牛对肢蹄病的抵抗力;VD3在奶牛肢
蹄保健中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环境因素:地面的质量对奶牛肢蹄影响很大。坚硬的水泥地面,会加重肢蹄与地面的摩
擦,容易造成奶牛肢蹄底部挫伤而发生感染;软的地面和垫草,能使牛只得到充分的休息,
并且有助于体重在每个指(趾)的均匀分布,减少跛行的发生和肢蹄的损伤。奶牛的肢蹄对
氨非常敏感,牛舍中的粪便及污水,极易产生大量的氨,从而造成奶牛肢蹄对环境的抵抗力
降低。另外,良好的修蹄技术,也能有效保护奶牛肢蹄的健康。
其他因素:遗传因素也会影响,但影响很小,遗传力仅为 0.02~0.27。一些产后疾病也
与奶牛肢蹄病有关,如乳房炎、酮病等。
预防措施:在生产中,可根据肢蹄病产生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减少蹄病的
发生。
1、 供应平衡日粮,并避免日粮结构的突然改变。要特别注意日粮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非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平衡和钙磷平衡。另外,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铜和有机锌也能有效减
少奶牛肢蹄病发生。
2、 搞好牛舍环境卫生,保持牛体干净干燥。及时清除粪便,排除污水,牛舍中要有良好的
通风设施,以减少氨对奶牛肢蹄的刺激。在防暑降温时,不能持续地对牛只进行喷淋,
一般应持续30 秒左右,然后进行4~5分钟时间的通风。以免使牛舍中空气湿度加大,
从而导致病原性微生物大量繁殖,加重奶牛肢部疾病。经常更换垫草,保持垫草的干燥,
可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保护肢蹄健康。
3、 定期修蹄,每年应至少修蹄1~2 次。
4、 加强奶牛肢蹄保健,经常使用蹄浴,可用塑料喷雾器 4%的硫酸铜溶液直接喷到奶牛蹄
部,可以使奶牛肢蹄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应注意不要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喷蹄,在
上海一般多在3~10月份之间进行。
5、 安排奶牛适当的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5 1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不过没弄下来啊

qingdaowangyou 于 2009-9-25 19:37 补充以下内容

钱白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8 23: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讨论呀!能不能把下载价格降降,好东西有价值,也要有人分享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08: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不容易弄下来了,花了双份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1:3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