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00|回复: 4

[营养饲喂] 中国苜蓿业发展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7 08: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紫花苜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在18%~22%,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叶黄素、钙、磷、异黄酮类物质,可消化纤维含量高,营养平衡而全面,苜蓿被世界上誉为“饲草之王”,是饲养奶牛不可缺少的优质粗饲料。饲用苜蓿的奶牛所产牛奶不仅各项营养指标均能达到一级以上的牛奶国家标准,风味和口感尤佳,而且高产奶牛如果不吃苜蓿就难以维持其产奶量。所以,如果推行奶牛饲用苜蓿,收奶站、乳品企业完全不必为蛋白、脂肪等营养指标达不到国标而掺假,就可以从优质粗饲料方面避免像“三鹿婴幼儿奶粉”掺有三聚氰胺,“大头娃娃奶粉”缺少蛋白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001年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的召开正式揭开了我国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基地加农户企业化运作,产学研一体的苜蓿产业化的序幕。产业化必须企业化、必须市场化、必须商品化的观点已深入人心,苜蓿产业通过市场的定位和拓展,原料的组织生产,企业的加工和各种科学技术的支撑,最终通过投入,产生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使得产业链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均获得了各自的利益。经过各方几年的努力,使中国的苜蓿产业向现代草业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为我国的奶业和草业的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
  虽然我们在各级政府、草业企业和科学界的努力下,有了好的开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化程度也有了不小的提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但是,经过7年的产业运行和实践,苜蓿产业从高峰走到了低谷,从过去供大于求到现在完全满足不了奶牛养殖业的需求,苜蓿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已成为限制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以下我们将谈三个方面的意见:我国苜蓿产业的现状
  2003年,全国用于生产苜蓿商品草产品,并进入流通的苜蓿种植面积实际有50万亩左右,其中北京地区约5万亩,河北黄骅、沧州等地约有10万亩,山东约有5万亩,甘肃约有15万亩,宁夏约有5万亩,全国可生产苜蓿各类草产品(包括草捆、草块和颗粒)30万吨左右,是我国苜蓿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当时的市场需求不足10万吨~20万吨,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自从国家取消农区退耕还林的补贴和农业税,增加粮食补贴后,我国农区种植的苜蓿没有任何政府补贴,苜蓿的效益明显低于农作物,苜蓿种植面积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减少。2006年,北京的苜蓿实际保苗面积不足1万亩,河北沧州地区不到3万亩,山东和天津更是廖廖无几,直接造成了这一产业区的龙头企业纷纷倒闭或停产,当地形成了一批游击队式的、小规模收购经纪人,无法稳定基地种植和保证产品质量。内蒙古有5万亩基地,分布在通辽、赤峰、达拉特前期和呼和浩特周边。山西的商品草在市场上影响很小,几乎没有占有率。辽宁的产品曾在阜新和法库有一定存量,但也没有发展起来。甘肃和宁夏是目前主要的草业基地,在2003年,甘肃省生产的商品苜蓿草产品约有15万吨,2008年只有5万吨~6万吨。宁夏存量也不少,但是,用机械化生产收获的面积较小,只有2万亩左右,年生产苜蓿草产品不到2万吨;固原地区虽然苜蓿种植面积很大,但是,集中连片的较少,靠人工收割和打捆,完全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农民的种植效益低下。在陕西延安一带和陕西、河南黄河滩有一些面积种植,约3万亩,基本上被当地奶牛场消耗了,对全国市场的贡献也很小。因此,对全国南北方奶牛养殖提供商品草的省份主要是甘肃、宁夏、河北和内蒙古,总供应量不足10万吨。而中国奶业已全面认识了苜蓿草对提高奶牛产量和品质,提高奶牛体况,减少兽药投入的重要意义,全国需要苜蓿商品草50万吨以上。因此,目前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7/2008年度,我国广东、上海、天津、河北等地被迫高价进口美国苜蓿近1万吨,到牛场价在每吨2200元。
  造成苜蓿产业低迷的原因种植苜蓿的比较效益低目前,内蒙古河套地区、华北平原的农业种植效益:小麦+玉米(套种大豆)的吨粮田每亩为800元~1000元,番茄为每亩1500元,棉花为每亩1200元,玉米制种企业每年提前给农民赊子种、化肥、地膜和农药,作为产业的扶持资金,制种农民的投入很少,风险也小,效益为每亩1200元。蔬菜和林果业我们就更不能比了。2005年,西部省份苜蓿的收购价每吨为650元~750元,华北平原为每吨750元~850元,即使亩产1吨商品草,毛收入只有每吨650元~850元,除去每亩350元左右的生产成本,其效益仅为每亩300元~500元。何况苜蓿种植的第一年,只能割一茬,产量一般每亩为300千克~400千克,基本没有效益,第二年以后才产生效益。目前,在农区建立的集约化苜蓿基地均没有政府农业补贴的政策支持。因此,农业的比较效益低是直接影响农民种植的限定因素,农民不会考虑种植苜蓿的长期效益和综合效益,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益最大化是农民的决策目标。只是因为现存苜蓿的生长还处于高产期,农民还舍不得翻掉而已。假如我们将甘肃的苜蓿收购价提高到每吨900元或更高,农民定会重新种植苜蓿,大量翻耕苜蓿基地的现象才会停止(合理轮作除外)。
  没有配套的设备种植苜蓿必须要有配套的收获设备,如果以2000亩为一个作业单元,须配套4台28马力以上的拖拉机、1台压扁割草机、1台搂草机和2台捡拾打捆机,按全价投入资金合计60万元左右。这对于只种有10亩左右的农户来说,是不可能购买的。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种植大户,也不愿购买这些设备,何况他们还难以把握市场。只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设备问题,一是由企业、农场投资,或是由农民自己组织合作社,联合购买,并进行有偿服务。前者企业或农场可以用设备控制农民的草源和收购价格,农民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利益,当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达不成协议时,农民只有选择翻地。我们推荐第二种方案,农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引导。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现代草业概念:“配套收获设备和收购加工企业是大面积种植苜蓿的必备条件。我们要提高牧草作物土地的产出和利用效益,必须像对待农作物一样加强投入和管理。
  苜蓿产业链发展不成熟在美国,苜蓿是五大作物之一,有3000万公顷的面积,苜蓿产业链成熟,只有农场主和贸易公司两个环节,甚至只有一个环节。大的农场主自己就有加工设备,不仅可以销售一次捆,还可以销售二次加密捆。如美国安德森牧草谷物有限公司有自己的苜蓿基地70多万亩,每年生产65万吨苜蓿产品。而我国都是小农经济,人均耕地几亩地,发展土地密集型产业存在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在这个产业链条上,还有三个利益相关者,即农民、加工企业、流通中间组织者或销售公司。在中国可以把协会或合作社与农民看成一个利益相关者,加工企业是核心,它支持着农民种植积极性,又连接着市场,没有这个环节,这个产业就不复存在。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又是分散的,市场风险十分大。这些市场谁去开拓和管理,就必然产生一批草产品销售公司,他们也是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利益相关者。所以,除了考虑草农的利益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这三者的利益。除此之外,运输业又是一个新兴的成本构成者,由于柴油涨价、限制超载、高速公路收费高等因素,运输成本的提高已像猛兽一样难以控制。甘肃至北京、天津的汽车运输平均价为每吨800元,至广州的运费平均每吨涨至1000元,已经超过了农民原料收购价。所以,奶牛场的压力很大。如何建立适于我国国情的产业链,简化环节是一个较长期的任务。

  政府没有科学引导产业发展,缺少有效的扶持政策
  政府官员在决定推动某产业发展时,总喜欢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推动产业发展,常常违背科学发展观,“数字造官”的阴影仍然存在。只要在自己任期内种植得越多,就越能显示自己的政绩,每个地区都号称种植了10万亩,一哄而上,根本不考虑市场的容量,不考虑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政府攀比谁招商引资的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形象好,否则,企业难以得到政府和银行信贷的支持,这种风气引导着大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而大多企业产品产量和销售量都在每年0.5万吨~1万吨,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每吨100元~300元,企业连年亏损。而与此相反,精饲料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一般可形成年产10万吨饲料的规模,折旧成本每吨10元以上。
  加工设备落后,造成运输成本高苜蓿产品有五种结构,分别为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和深加工产品。草捆是最大宗的产品,品质显而易见,其市场大、价格高,对其品质要求也高。草块是草捆的替代品,价格相对较低,由于质量较好,纤维也长,运输成本低(可以使用铁路运输),在市场上是草捆的竞争者。但是,客户仍然为质量担心,奶农担心会掺用发霉变质的原料,或者添加其他物质。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獭兔采食苜蓿颗粒可以明显提高毛皮产量和品质。所以,苜蓿颗粒较多地应用于獭兔饲料和配合饲料辅料。
  苜蓿草块和颗粒的加工设备已经解决,只需要在耗能、产量和制造成本上再下功夫。而苜蓿草捆的加工设备还很落后,密度低,形状不规则,实际运输密度每立方米≤280千克,运输成本高。火车运输每车皮只能装载28吨~35吨,平均每车皮为30吨,40尺集装箱只能装17吨~18吨,使得无法使用火车和集装箱运输。而美国的苜蓿草捆密度达每立方米450千克以上,40尺集装箱能装运25吨。所以,我国苜蓿草捆的运输方式仍然是汽车运输。2008年,从甘肃玉门运往北京、天津的运价为每吨700元~800元,青岛每吨为900元,上海和南京每吨为950元,到广州每吨1000元运费以上。事实上,物流成本已占到销售价的35%~40%,因此,由于运输成本高,目前苜蓿草捆的销售价格北京、天津每吨为1950元~2200元,广州为每吨2400元~2600元,已经超过去年美国进口苜蓿的价格。如果密度加大到每立方米450千克,达到美国的密度,火车运输可以装载45吨以上,40尺集装箱可以装载25吨,物流成本就可降低30%以上,销售价格即可下降15%以上,并能保证价格四季平稳,这对产业链利益各方和用户均有益处,包括运输业。
  由此可见,通过降低苜蓿收购价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不可能的。相反,我们还应该帮助农民正确使用高产品种,采取更好的栽培技术和更廉价的收获机械,提高苜蓿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提高农民的收购价格。要依靠政府政策补助和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增加农民的收入。企业加工成本也没有多大的空间,利用更规模化加工技术,也只有每吨30元~50元的降低空间。那么,只有在加工密度和包装上下功夫,在物流上节约费用,有15%以上的空间。所以,加速研发美国的高密度二次加压机械是决定苜蓿产业发展迫在眉睫的课题。
  美国苜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自2006年以来,由于中国奶业对苜蓿的需求逐年增加,国产苜蓿在数量和质量上已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而且在苜蓿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价格却一路飙升,给美国苜蓿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商机。进入中国的美国苜蓿主要是一级苜蓿和特级苜蓿,粗蛋白含量分别在19%和22%以上,NDF≤40%,ADF≤30%,相对饲用价值分别在150%和160%以上,产奶净能在1.45~165MCAL/KgDM,完全满足高产奶牛TMR饲料中蛋白质(16%~17%)、NDF(33%~40%)和产奶净能(1.60MCAL/KgDM)的要求,可以通过直接增加优质苜蓿干草的饲喂量,以提高精粗比和粗饲料的采食量,明显地提高了奶牛的反刍及瘤胃环境、产奶量、体况、繁殖能力和奶牛使用寿命,延长了奶牛产奶高峰期,减少了奶牛疾病和兽药投入,使中国奶业真正意义地享受到了优质粗饲料给集约化奶牛养殖带来的效益,这也是中国苜蓿产业没有做到的。美国苜蓿数量多、质量好,可以快速开拓中国优质苜蓿的市场,让中国奶业提前认识到了什么是优质粗饲料及其作用,给国产苜蓿打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只需要改变观念,放弃过去只追求产量而不顾质量的错误认识,转变为以追求苜蓿的质量、相对饲用价值和奶牛可消化的能量和干物质为生产目的的现代苜蓿产业。在这一点上,应该感谢美国苜蓿产业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让我们重新认识如何正确发展苜蓿产业,如何为奶业服务。只要我们把质量放在核心位置,国产苜蓿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和效益。所以,我们认为美国苜蓿给我国苜蓿产业带来了挑战,但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大。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ananben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9-17 08: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河南农业大学的王成章教授是做苜蓿的,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我有幸听过他讲的课,收益匪浅。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7 1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行业发展也是一波三折,起初因加工相对高而限制了应用,质量也不稳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高质量苜蓿需求增大的时候,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产品又会构成很大的威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7 20: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把文章的作者也写上去,尊重原著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20: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常年进口苜蓿草。
Johnnyzhang@eachtake.com
需要联系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7 10: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