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养猪人 于 2009-9-14 08:32 编辑
据统计,我国有能繁母猪近5000万头,如果今年出栏60000万头生猪的话,我们每头母猪提供的年出栏数仅为12头左右,这个数字比20年前的水平还要低,这就说明了我们现在的养猪水平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还在下降。按理说,现在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大都采用了工厂化养猪模式,采取分阶段限位饲养,防暑降温与防寒保暖条件大大改善,饲料营养也比20年前好了很多,兽医预防研究也比20年前先进了很多,但为什么生产水平上不去呢?我认为,目前的工厂化养猪模式是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的。
1,20年前我们的母猪是1头1圈,配有运动场,圈内面积在8-10平米左右,猪终身在里面休养生息,即使是出去配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这种单圈的饲养模式,能显著提高种猪的健康状况与利用年限,平均5年以上,更新率在20%左右,而现在工厂化的限位笼养模式母猪更新在40%左右,平均利用年限在3年左右,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越来越严重。
2,猪群频繁的周转导致疾病的传播,蓝耳病、圆环病毒都是工厂化养猪的杰作,要控制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推行原窝原圈饲养已经成为时尚。
3,工厂化养猪取消了母猪的青饲料供应,认为合成的维生素可以取代青饲料中的维生素,根据我的经验,青饲料中的天然维生素是任何合成维生素无法取代的,更何况青饲料中的未知生长因子,还有很多天然的小分子物质,还有粗纤维物质供应肠道微生物发酵,解决种猪的便秘问题。
4,工厂化养猪取消了多样化的饲料配比方案,推行美国的玉米豆粕型日粮,而豆粕要受美国操纵,且玉米豆粕型日粮肉色肉质差,远不及我国20年前的玉米、豆粕、菜粕、棉粕、鱼粉、麸皮、米糠、大麦、小麦及青饲料组合,多种原料组合喂出的猪肉味道与肉色明显好于玉米豆粕型日粮。
5,工厂化得养猪模式牺牲了猪群的抵抗力,忽视了猪的运动、阳光光照,虽然单纯育肥料肉比在下降,但代母猪全群料肉比在上升。
6,工厂化养猪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给安全猪肉带来隐患。
7,工厂化的集约化模式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20年前,我们的小规模养猪场连粪水都被种植户消化了,养鱼户掏高价买水冲稀的猪粪,可现在得给周围的种植户赔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