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技术发展的优势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益生菌资源,将微生物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发酵床养猪技术“以猪为本”,追求动物体(猪)内外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降解转化猪粪尿,消除氨气等异味,从源头上解决猪粪尿污水的污染,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猪肠道内有益菌占主导,抵抗有害菌生长;有益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抗菌肽、酶、益生素等,可提高猪的免疫力、抗病性和饲料的利用率;猪粪中有益菌数量提高,可增加发酵垫料中有益菌的来源和数量,促进猪粪尿及时、快速分解,延长发酵床使用寿命。此外,发酵床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热能,适合冬季养殖环境的温度。
任何技术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发酵床养猪也不例外。尽管发酵床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展且在逐渐被更多养殖企业所接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菌株使用、养殖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一些企业或个人对微生物和微生物工程的原理和技术不太熟悉,以致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发酵剂菌种不对路、猪舍建设不达标、管理方法不到位、死床、准死床现象增多”等。再有,微生物是眼睛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很多人对其没有感性认识,因此也有一些人对这种养殖方式的机理及效果尚存很多疑虑。因此,我们愿以自己的实践体会及研究成果,与大家一道交流和探讨,以期对发酵床养猪技术能进行相对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使其尽快走上一个更健康、更理性,更实用的道路。
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应用
微生物五大共性
1.自然界中的生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单细胞的微生物到多细胞的高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都是由地球上的化学元素组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多种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分析得知,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与其他生物大体相同,也是由C、H、O、N、P、S以及其他一些需要量极少,但却是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Ni等元素组成,其中C、H、O、N占细胞干重的90%以上。这些元素最初都是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也有小部分由分子态的气体物质提供。它们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形成结构(参与细胞组成)、提供能量(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调节作用(构成酶的活性成分和物质运输系统)。
2.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
根据普通微生物学,我们知道微生物有五大共性:
①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如果把人的比表面积值定为1,则大肠杆菌的比表面积值竟高达30万。如此一个小体积特大表面积的系统,是微生物与一切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体积大面积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的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
②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超大的比表面积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加强了新陈代谢。
如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而人体则需要40年之久,由此可见微生物代谢效率之高。
③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以惊人的速度“生儿育女”。例如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每昼夜可繁殖72代,由1个细菌变成4.7×1021个(重约4722吨)。
④适应性强,易变异
在32%的饱和食盐水中有微生物,芽孢杆菌能在干燥条件下存活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氧化硫杆菌能在5%~10%的硫酸中生长,脱氮硫杆菌能在pH10.7的碱液中生长。可以这样说,有生物的地方就有微生物。微生物数量多,繁殖快,与外界直接接触,使其能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代谢类型多,整体上说,凡是动植物能利用的营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甚至大量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包括有毒物质,微生物照样可以利用。
⑤分布广,种类多
动植物体内外、土壤中、海洋里、大气中、岩石内到处都有微生物。我们现在已知动物有150万种,植物有50万种,微生物目前发现的有10万种~15万种,但据科学家估计,目前发现的仅占微生物总量的不到5%,微生物的总量可能比动植物的总和还要多。
人们正是利用微生物的这些特性,发挥“微生物工厂”的作用,将不能利用的物质在短时间内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发酵床养殖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特性的典型综合技术。
3.质能守恒定律揭示了“物质不灭”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地球上的能量,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来自太阳能,自然界的生物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地球上的元素是有限的,这有限的生物化学元素养育了地球上过去的生物,养育着现代生物,还会养育未来的生物,是通过生物元素的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和生物体内的微循环、用有限的元素来满足无限的生物需求。自然界的生物元素循环,主要依赖于微生物推动的物质循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