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44|回复: 6

救急:收鱼在即罗非鱼暴发链球菌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 08: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停药两周以上才能卖鱼,对养户和加工厂都是考验。 



  今年粤、琼、桂三省暴发罕见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备受业界关注。如何预防和治疗是不少养户迫切需要获得的信息,本报将分两期刊登相关技术资料,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随着商品鱼上市高峰的临近,鱼价低迷短期内难以改变,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养户损失,需要大家建言献策。欢迎与我们交流,邮箱langhy777@163.com,发短信至13310899674。 ——编者

  养户一筹莫展

  南方农村报记者近日了解到,由于罗非鱼病害发作严重,各养殖区鱼塘持续出现大量死鱼。养户此时卖鱼会亏本,但拖下去还不知能不能卖得掉。

  “现在罗非鱼发病很厉害,加工厂收鱼的时候也很谨慎。”在高要做鱼中的许先生对记者说,由于病害严重,甚至有些鱼塘里四散漂浮着鱼尸,死鱼捞也捞不完,加工厂的检测工作大大加强了。一般来说,没有死鱼的养殖场按照常规检测程序,对出现死鱼的则不轻易收购。

  高要市某罗非鱼加工厂人士表示,病害发作很严重,加工厂特别谨慎,尤其对于塘里漂着死鱼的养殖场。同时,加工厂提高了检测强度,除了常规的药物残留项目,还特别加强了微生物项目,争取把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说起这场病害,在海南定安养罗非鱼的老吴心有余悸,他在水库用网箱养罗非鱼,从7月初开始发病,8月初达到了最高峰,每天都死掉700多斤鱼,而且最大规格的鱼最先死光。老吴先后使用了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多种药物,配合维生素连续治了3周后才逐渐好转,前后一共花了4000多元药费,损失了6000多条鱼,现在情况总算控制住了,每天只死20来条鱼。由于大鱼都已经死光,剩下达到规格的鱼不多。而且用了比较大量的药,至少要等对病情有把握了以后,再停药两个星期,才能考虑销售的问题。

  “如果停药不彻底,一旦被加工厂检测到鱼有药残,就不收我的鱼了;但如果病情没有真的好转,停了药后再发病的话,只能继续投药。”老吴无奈地说。

  肇庆高要市的养殖大户区先生的鱼塘也发病了,每天都死近千斤鱼,由于现在行情太差,他处理病害的积极性也不高。对于现在的情况,他选择了观望,区先生说,死鱼也是亏,卖鱼也是亏,不如看看情况会不会好转;鱼价这么低,即便治好了病也是亏本,“药费白费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病害严重,养户也不敢喂料,许多人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捞死鱼,更多的养户因为鱼还没长到规格,只能等待。

  方案一:中药

  进入7月以来笔者陆续接到海南、雷州养户电话咨询,养殖池塘中没有任何其他鱼类死亡,唯独罗非鱼无症状死亡,而且死亡速度快、死亡数量可达每天几百甚至上千尾。初次用药效果明显,用药后3天死亡数量明显减少,继续用药死亡数量徘徊在4-10尾/口鱼塘,很难彻底根治。一旦停止使用药物,死亡数量增加,再次使用同样药物效果不理想。

  经过广东海洋大学水产病害实验室分离病鱼发现,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的真凶是链球菌。进入8月后罗非鱼链球菌感染已经遍布整个华南地区。

  笔者总结出发病池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混养池中只出现罗非鱼死亡。(2)鱼猪、鱼鸭混养池塘发病率高。(3)网箱养殖发病率高。(4)吉富系列罗非鱼发病率高。(5)全投料、饲料蛋白过高、投喂过量发病率高。

  很多养户病急乱投医,鱼病发生后使用大量兽用或者违禁抗生素包括:土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磺胺嘧啶、阿莫西林、甚至头孢拉丁都用上了,效果也不好。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水产品健康养殖标准,而且产生耐药性。由于今年整体罗非鱼价格比较低迷,养户考虑成本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效果和出口要求。

  经过2个多月的摸索,笔者认为罗非鱼链球菌暴发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立体养殖中大量粪便排入池塘造成水体环境恶化。二是饲料营养不平衡,不可消化蛋白通过鱼粪便排出造成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所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没有药残、成本适中且效果显著的处理办法。在湛江、茂名、雷州、珠海、肇庆、佛山等罗非主要养殖区域使用效果理想。

  治疗建议:外用药物:芳草苯消液2亩/瓶,泼洒姜一袋2亩,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天。使用苯消液期间的2天停止投喂饲料。第三天,内服:罗非鱼二合一+VK3,每10kg饲料拌一套,连用4天。

  注意:拌药饵饲料为正常投喂饲料量的1/3,投喂药饵料前可首先投喂不拌药物的普通饲料10kg-20kg。饲料每天仅需要投喂一餐。停止投喂药饵料以后马上调节水质:每3亩外用芽孢杆菌+藻种各一套。必须坚持调水。

  重要提示:1、发病期间不换水和加新水(沟渠水源容易被其他发病鱼塘污染,容易发生交叉感染)。2、未发病池塘提前预防:外用芽孢杆菌+藻种,内服罗非鱼二合一+多维。3、控制饲料蛋白和投喂量。4、高温期间不要将猪、鸡、鸭等畜禽粪便直接排进池塘,应该通过发酵处理后再排进池塘。5、降低养殖密度,大规格鱼早上市。

□芳草恒生技术服务中心

余明海 肖辉

咨询电话:0757-85123879

  方案二:西药

  今年在广东、海南等省的养殖罗非鱼中暴发一种流行病,主要危害亲鱼及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网箱、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均会发生此病,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达80%以上,造成了养殖户极大经济损失。

  症状

  1、游动异常:发病初期体色加深或发黑,游动缓慢,常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有时身体屈曲,身体逐渐失去平衡,有的在水中翻滚,有的侧身做圆圈运动。病情严重时,临死前病鱼于水面打转或间隙性窜游。

  2、停食:患病的罗非鱼停止摄食,无饲料残物。但在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其胃肠道中可能残存一些浮游饵料。

  3、眼部损伤:部分病鱼眼球突出及出血,单眼或双眼角膜混浊发白,水晶体及玻璃体也混浊,甚至眼球脱落。

  4、皮肤出血:下颚及两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腹部体表具点状或斑块出血或溃疡。

  5、腹水及脏器病变:肝脏、胆囊、脾脏肿大,特别是在急性链球菌病暴发的早期病鱼内脏最明显的症状是胆囊肿大,有的比正常的体积大数倍。严重时糜烂,肠道和胃积水或积黄色粘液。

  6、败血症:在急性感染时,链球菌迅速到达血液并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出现内脏的广泛出血和肝、脾、肾、心、脑、眼和肠道的大面积出血,脾和肾脏肿大。

  病原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或海豚链球菌(S. iniae)。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酸性化、无运动、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的球菌。

  流行病学

  流行于春、夏和秋季,流行高峰为7-9月,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32℃以上易发。该病常常是因为鱼体应激而暴发,应激因素有水温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链球菌病常以水平传播的方式相互感染,即经过食物或创伤在罗非鱼之间传播。也可以被环境中的病原感染。疾病常呈急性型,在高水温季节时,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但在水温低季节,该病也可呈慢性,死亡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

  诊断方法

  现场诊断:1、按上述的临床症状作现场诊断。2、将内脏器官(脑、肝、脾、肾)进行涂片.然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检查革兰氏阳性球菌将可以确诊该病。

  实验室诊断: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细菌学鉴定可以确定链球菌种类。

  防治方法

  (一)预防

  1、放苗前严格清塘。清塘药物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2、放养健康、优质的苗种。3、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4、保持池水充足的溶氧量,降低池水亚硝酸氮含量。

  (二)治疗

  1、池水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消毒。

  2、口服治疗:①10%的氟苯尼考10g/kg饲料或强力霉素5-10g/kg饲料投喂,连续一周;②10%的氟苯尼考10g/kg饲料+强力霉素5-10g/kg饲料投喂,连续一周;③用阿莫西林5-10g/kg饲料投喂,连续一周。

□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卢迈新

咨询电话020-81617843

  应用酵素菌技术 挽救患链球菌病罗非鱼

  今年以来,粤桂琼地区罗非鱼遭遇历年最严重链球菌病,养户束手无策,损失严重(详见《南方农村报》8月27日第七版报道)。新兴县车岗镇罗非鱼养殖户洪哥,在所养罗非鱼发生链球菌病后,应用酵素菌技术,结合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挽救严重发病的罗非鱼。

  洪哥有鱼塘60亩,实行鱼猪鸭结合养殖模式,以养罗非鱼为主。8月初,天气炎热,大量入池的畜禽粪便因高温发酵,迅速导致水质恶化,出现死鱼,检查外表症状为眼球充血凸出,解剖病鱼,肠道充气,肝胆变大,为典型链球菌病症状,洪哥为此十分焦虑。同镇养殖户区二向洪哥介绍自己使用了酵素菌技术,罗非鱼健康少病的经验,建议洪哥也试用酵素菌技术。8月15日,洪哥在肇庆市酵素菌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员指导下,使用了酵素菌肥。施肥之后,水质变靓,鱼食量逐日增加,死亡逐渐减少;到了8月27日,洪哥60多亩塘的罗非鱼基本康复,摄食和生长均正常。

  洪哥应用酵素菌技术的成功做法表明,罗非鱼链球菌病并非不治之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李业明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9-1 11: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比较麻烦,但是对于水产养殖,知之甚少啊!
我是来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 12: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服药量大吧。要加量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12: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温低好办点,气温高了,到了病发中期,基本上医不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21: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实在治不了,可以试试连续5天的生石灰,死马当活马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21: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服治疗与池塘消毒调水质相结合才能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9 23: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