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64|回复: 53

一场闹剧的终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8 17: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个人为杜撰的名词,统治了养猪业整整3年多的时间,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力和物力。随着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的宣布无效,一种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苗却又甚嚣尘上。随着全国各地“高热病”的仍然持续爆发,我们觉得这场闹剧收场的时候到了。

  不可否认,蓝耳病在“高热病”的发生中实实在在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环状病毒感染也脱不了干系。但原发的病原却依然是细菌,尤其以巴氏杆菌为主,笔者数年前指出的“3P综合征”即是出于本意。

  当猪群免疫指数下降的时候,蓝耳病病毒和环状病毒增加了病原谱值,机体疾病的发生呈现一触即发的状态。当巴氏杆菌病真正发生的时候,疫情迅速蔓延就不足为怪了。加上“加药保健”或“抗生素保健”概念的危害,大量耐药细菌的出现使得抗生素几乎成了治疗疾病的摆设,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

  然而,更为奇怪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养猪人遭受的损失却一年比一年加重,而“疫苗经营者”和“兽药经营者”的利润却一路攀升。这是一个超级的怪圈,广大养猪人必须迅速从这个怪圈中抽身跳出,改变饲养模式成了唯一的出路。

  通过近年的不断试验,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对提高猪群抵抗力确实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1、“阳光进猪舍”

  阳光对于猪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认为其杀菌作用往往是次要的,但其对机体的照射,刺激机体合成一些重要物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封闭饲养”所导致的“黑暗饲养”是当前猪群免疫指数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阳光对于霉菌毒素的破坏作用也超过任何现行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2、“运动进猪舍”

  猪是动物,运动对于猪群来说,也是异常重要。尤其对于母猪群的作用更为重大。开放的猪舍不但能够让猪群得到充分的运动,使空间得到极大的延伸,而且改善了空气质量,减轻了污浊空气对呼吸系统的压力。

  3、“三大污染出猪舍”

  抗生素污染、消毒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均从不同的方面损伤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三大污染”必须从猪舍中被清除出去。饲料配方的改革已经成了营养配方师们的重要研究内容。现代饲料中不再是“缺什么”,而是该“去掉什么”。配合饲料中不该添加的物质已经达到高度泛滥的程度。

  4、“无效疫苗出猪舍”

  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为首的一大批无效疫苗也成了危害养猪业的罪魁祸首。灭活疫苗中佐剂的危害和活苗中病原的危害必须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多疫苗的多次接种只能导致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致病性蓝耳病”,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病原,一个极其荒诞的概念,必须立即终止,否则,其对养猪业将贻害无穷。

  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暂且不论该观点是否正确,其中一些理念还是值得业内人士认真思考的。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nety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8-28 17: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不错。
养殖的健康发展要走的是绿色,天然,远离那些抗生素,消毒剂。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18: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谁写的这篇文章,阳光、运动都很关键,这个人经过了观察、总结和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18: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要想养好猪离不开光照 ,运动,空气流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殖业成了抗生素 疫苗  消毒药的天下,没病的时候用药保健,有病的时候用药治疗。使动物完全失去了自身抵抗力的形成,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2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急功近利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2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店,疫苗供应商集体忽悠的结果,中国的养猪人目前真正专业的太少了,缺少辨认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2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成功的案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23: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了啦,这是一个政治病,每年政府采购的苗要浪费多少呀,但每年还在采购,现在好象只有流感苗还有点效果,其他的苗绝大多数都被埋了或处理了,有的甚至压根就没有到手中,只是在数字上走了一下过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9 0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社会造成的结果,
不去研究病原而是在造病名,
不是研究新药而是造药名呵呵
中国真正搞科研的人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9 07: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精典的文章,但楼主为什么不把作者的大名属上?据我了解,这篇大作好象是樊福好老师的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20: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