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
1.1外观
新鲜的风干或半烘干玉米新鲜有光泽,(陈旧的玉米往往失去其固有的色泽,颜色偏白,有脱皮现象),籽粒完整,均匀,无虫蚀发霉,无酸味及霉味,不完整颗粒≤5%(多则不利于储存),发霉率≤0.2%。玉米中间凹陷胚芽处易发霉,常呈现微绿带黑的颜色。
1.2水份识别
水份少的玉米用重器敲打其外包装时发出清脆的敲打声(水份多则声音较沉)咬开时可震到牙齿;用母指难插入胚芽中。
2豆粕
2.1外观
为浅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碎片状(颜色过褐为焦化),有烤大豆香味,色泽新鲜一致,无酸败、焦化无生豆味及异味,无结块。蛋白含量在43%左右(可-0.8),水份≤13% (+0.4)。
豆粕由外观颜色及壳粉比例可概略判断其品质。若壳太多则品质差,颜色浅表示加热不足,颜色暗褐表示热处理过度,品质较差。
2.2掺假识别
豆粕的掺假方式不易看出,如掺入非蛋白氮的尿素,用测真蛋白的方式可排除。如果用玉米芯和石粉加蛋白精(脲醛聚合物),配上颜色,制成粒,又压成片,掺入豆粕中,这种小片和豆粕片极为相似,不仔细查看边缘,不易查觉。但这种情况可通过测钙和磷含量,计算钙和磷的比例,测粗灰分的办法可查出有假。
另外,常用熟豆粕作原料,而不用生豆粕,因豆粕含有抗胰蛋白酶和皂角素等物质,影响畜禽的适口性及消化利用率。检查方法是取尿素0.1克,置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被测豆粕粉0.1克,加蒸馏水100毫升,加塞于45℃水中温热1小时,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此溶液中,如石蕊试纸变蓝色,表示豆粕是生的,如试纸不变色,则豆粕是熟的。另外还有几种豆粕掺假的常见鉴别方法:
A、加数滴尿酸红润湿,几分钟后,表面呈现7~10%玫瑰红,则为熟度合适,出现25~75%红点,为半生半熟,如表面金黄色为熟过笼了。
B、豆粕中常用的掺假原料是玉米粉,黄土,砂石尿素等物质.在样品中加入碘酒颜色变黑则表示掺入玉米粉等含有淀粉的物质;质量好的加碘酒不变色。
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白醋,如果有大量气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或轻质碳酸钙等物.另外用手用力捻一下豆粕颗粒如易碎呈粉状,口尝略有甜味说明掺入淀粉类物质,发现有粉碎像细沙的现像则掺入石粉等矿物质类物品.
D、取少量放入烧杯加水浸泡2~3小时后,用木板摇起可见与泥沙分层,沉淀的即是泥沙。
3麦麸
3.1外观
麦麸一般为淡褐或淡黄色粉末,色泽新鲜一致,略有乳品的甜味,无酸味和异味,蛋白含量≥13%,水份≤13%(+0.4)。
3.2掺假识别
掺假中常发现在滑石粉、稻谷糠等杂质。鉴别方法是:将手插入麸皮中然后抽出,如果手上粘有白色粉末不易抖落则掺入滑石粉,如果易抖落则是残次面粉;用手抓一把麸皮使劲攥紧成团则为纯正麸皮;而攥时有膨胀感,则掺有稻糠;若手心有较滑的感觉则说明掺入滑石粉。
4鱼粉
鱼粉是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它是各种鱼整个或部分鱼体加工干燥粉碎制成的产品,含脂肪越少,质量越好。鱼粉的品质很多相差也大,进口鱼粉蛋白含量在60%以上。.鱼粉是掺假最多的一种原料,常见的有以增加重量为目的掺入豆粕、花生粕等;以增加总氮为目的掺入尿素、氯化铵、羽毛粉、皮革粉、肉粉、以低质或变质的鱼粉掺入好的鱼粉等。
4.1选购鱼粉要注意
4.1.1标准鱼粉
一般为颗粒(颗粒触摸不易碎)大小均匀一致、表面干燥无油腻的粉状物,有烹烤过的鱼香味。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优质鱼粉色正味香,无异臭或焦灼味,水分含量低于12%,盐分低于4%,砂分不超4%。
4.1.2劣质鱼粉
A、若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无光泽,嗅有焦味,此为贮藏不当自燃而烧焦的鱼粉,不宜使用。
B、若呈深褐色,表面油腻感较重,嗅闻有油臭味,味涩,这是由于鱼粉中脂肪含量较高,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而致。
C、若有氨臭味,则为加工过程中鱼本身腐败变质或掺有尿素等非蛋白氮所致。
D、若鱼粉不香,腥味较浓,无光泽,纤维状物较多,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碎,此为掺假鱼粉。
4.2掺假鉴定
①
称2g鱼粉加10%氢氧化钠煮沸2~3分钟,冷却用水冲洗,不溶即为植物性物质(包括部分沙土等杂质)。
② 取少量鱼粉用自来水冲洗将漂浮物倒出,反复几次,将水倒尽,滴加盐酸,如有大量气泡则掺有贝壳粉或石粉。
③ 滴加间苯三酚溶液,放置5分钟,滴加浓盐酸2滴,如显深红色,则掺有木质素。
④ 加水摇匀静置,看杯底是否有沙粒或其它杂质,或漂浮羽毛粉、麸皮等,另外加盖加热15~20分钟,揭盖,如有氨味,则掺尿素。
⑤ 漂浮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瓶中加适量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观察水面漂浮物的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则说明掺入稻谷壳,花生壳粉,麦麸等,如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鱼粉中掺入该类物质。
⑥ 气味测试法: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性物质。
⑦ 气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白醋,如果有大量气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远壳粉或轻质碳酸钙等物。
5黄豆
一般为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籽实,表面光滑有光泽,饱满、完整,味觉新鲜爽脆,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臭,蛋白35%左右,水份≤13%(+0.4).容重≥700g/L。
选购黄豆时应注意:一般新鲜的黄豆表面光滑,有光泽,饱满,无虫蚀。用牙咬开发出清脆的声音表示水份合理,陈旧的黄豆则会比较暗,无光泽,拔开里面出现暗黄甚至发红等识别黄豆的优劣除了水份含量和外观特征外还要注意不完善率,其不完善率在5%内。
6膨化大豆
为黄色粉粒状,色泽新鲜一致,有豆香味,无霉变、虫蚀、杂质。蛋白34.2%~37%,水份≤13%(+0.4)生熟度合格。
选购时应注意:新鲜的膨化大豆外观嫩黄,色泽新鲜一致,有豆香味无霉变、虫蚀,无结块,存放久的则会淡化豆香味。若黄豆品质差则膨化出大豆颜色暗黄无光泽;若加工过火则颜色变暗黄部分出现黄褐色,色泽不一。
7磷酸盐
磷酸盐是畜禽饲料中磷的重要来源,目前主要使用的品种上主要有磷酸钙盐,即磷酸氢钙和脱氟磷酸钙,占生产和消费的98%。常见的造假及鉴别方法有:
①用磷矿粉或农用过磷酸钙假冒磷酸氢钙。磷矿粉是磷矿石磨成的细粉,灰白、黄棕或白色,含氟量较高,一般在2%左右,不溶于稀酸。农用过磷酸钙呈灰白色或深灰色;与稀酸瓜后溶液呈灰色,有部分不溶物。而饲料用磷酸氢钙与稀酸反应平稳,无气体,无沉淀。
②用石粉或轻质磷酸钙假冒磷酸氢钙。石粉或轻质碳酸钙均可与稀酸反应,且反应时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越激烈,气泡越多,说明产品中含石粉或轻质碳酸钙就越多。
③用磷酸盐掺骨粉或滑石粉假冒磷酸氢钙。在磷酸押盐、钠盐、铵盐和钙盐中掺入骨粉的目的是降低其含 氟量,掺假后色泽偏灰暗或偏黄褐色,若掺入骨粉超过50%则有骨粉气味。加入稀酸后,会产生大量浑浊的泡沫,反应后,溶液混浊,底部有不溶性物质存在。
8氨基酸
生产中常用的氨基酸是赖氨酸和蛋氨酸.
蛋氨酸含量98.5%,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未,有反光性,流动性好,有特殊臭味,手感质地滑腻,口尝略有甜味.
赖氨酸为白色或淡褐色粉未,无味或有特殊气味,无结块和异物.赖氨酸在商品上标明含量为98.5%,指的是L-赖氨酸和盐酸的含量,实际上扣除盐酸后,L-赖氨酸含量只有78%左右,因而在使用这种添加剂时要以78%含量计算.
选购时应注意:
① 味道:假冒的氨基酸一般气味不正,口尝有杂质样涩感。
② 燃烧:正品赖/蛋氨酸燃烧后能迅速燃尽,基本无残留,若燃不完全,有明显残渣则为掺假或假冒,纯正的赖氨酸、蛋氨酸点燃后有一种难闻的特殊臭味,类似于烧羽毛味,而假冒的氯基酸一般不具有这种气味。
③ 水溶法:赖蛋氨酸均完全溶于水,如果水溶有残渣或漂浮物证明为掺假或假冒产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