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oloshow6138 于 2009-8-27 09:20 编辑
有着许许多多的专家正在为养猪做着各种各样的贡献,敬请大家将你们所熟知的猪专家给我们论坛的朋友推荐推荐,他们可以是兽医、营养、遗传育种、猪场管理等很多方面的专家!
介绍的越详细越好哈!
我先来个!
因为我是学育种的,所以……
首先介绍的是遗传育种专家:李学伟教授!
李学伟
(1963~)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的教学科研工作。
1984~1988在西德格廷根(Goettingen)大学攻读动物遗传育种科学并获农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提升为动物遗传育种教授,并于1993和1994两度去加拿大奎尔夫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获第五届世界遗传学应用于家畜生产国际会议的青年科学家奖。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论著2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并获四川省首届优秀科普图书一等奖。1995年被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聘请为中国加拿大瘦肉型猪国际合作项目遗传育种技术负责人。1996年被评为国家教委优秀回国留学人员,1997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 同年入选四川省第三批跨世纪青年科技学科带头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农业部畜牧兽医总站聘请为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特聘专家。1998年当选 “四川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被选为四川青年英模报告团成员, 同年被学校认定为博士导师, 已培养硕士15名,博士2名,在读博士生6人,硕士生9人。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聘请为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生命科学学部二部委员)。2001年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 。2002年被评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3年被教育部聘请为动物生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同年当选为全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副理事长。2005年,作为骨干成员的“猪抗病营养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主要负责抗病性状的遗传机制和抗病育种等相关研究。2006年当选为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被农业部畜牧兽医总站聘请为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成员。2007年5月当选为农业部第一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11月当选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育种与繁殖研究室行业科学家岗位。2007年,获第五届大北农科技奖励之“科技成果”奖,同年再次当选为全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副理事长。2008年9月,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主研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荣昌猪瘦肉型品系选育”,经过十年攻关育成了一个种质特性好,瘦肉率高,生长快,耗料省,肉质优良的新品系,有较高的种用价值和推广价值,1995年已取得经济效益达557万元,到1997年已创社会纯益达8771万元。
作为项目副组长和专题组长承担的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重之重项目“四川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中“猪场饲养工艺与科学管理技术”专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验收和鉴定。该项目被评选为200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增社会纯收益2.1亿。
作为课题副组长和专题组长承担的四川省九五猪育种攻关课题“外种猪选育研究”中“约克夏猪的选育研究”专题,圆满完成各项研究和选育任务,顺利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省内外专家验收和鉴定。创直接经济效益597万元,新增社会纯收益6.76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项目获200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四川省十五猪育种攻关项目“四川省外种猪联合育种研究”全面超额完成所有预定指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的五年时间里,参与联合育种的七家外种猪场累计向省内外推广经过联合育种选育的优质种猪126824万多头,其中,种公猪42108头,种母猪84716头,增加种猪场直接经济效益4647.1万元,新增纯收益3585.7万元。扭转了我省大批量从省外引进外种猪的局面,直接经济效益显著。这些优良种猪4年来累计生产优质商品猪10424.2万头,按照《农业科技成果计算方法》和《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计算,累计新增社会产值121460.3万元,新增纯收益56068.7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57。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颇具特色的外种猪联合育种体系,这对提高四川省养猪生产和科技水平,提高肉猪品质,增强川猪在国内外猪肉市场的竞争力,振兴四川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该项目获200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举办了以计算机育种技术、选育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含盖种猪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等内容的技术培训共5期10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省内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这对于四川省种猪场未来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