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99|回复: 13

连载:适合中国蛋鸡养殖现状的4321疾病防控精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5 0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v 于 2009-8-25 09:33 编辑

峪口禽业作为亚洲最大的现代化蛋种鸡企业,连续多年雏鸡销售数量强势增长,雏鸡价格连年攀升,在中国蛋鸡业独树一帜(图1、图2)。

在当前疾病复杂,很多企业(农户)受疾病困扰的现状下,峪口禽业的快速发展、4A级雏鸡质量的全面打造,得益于坚定不移的应用、执行公司30年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所总结的“4321”疾病防控精髓,那么峪口禽业是如何防控疾病的呢?
一、如何防控蛋鸡疾病?
途径一:从人为角度考虑:创造鸡群与病原不接触的环境,鸡群就不会感染疾病。
方   法:以隔离为主。为每栋鸡舍建立 “大防护网”(例如SPF鸡舍),杜绝病原进入鸡舍(图3)。这种办法投入大、成本高,养殖户很难做到。
途径二:从鸡只角度考虑:使每只鸡具备均匀有效的抗体,能够抵抗疾病感染。
方   法:以免疫为主。通过疫苗免疫,使鸡群产生均匀有效抗体,相当于为每只鸡定作了一个“小防护网”,使病原与鸡群“相对”隔离,从而抵抗疾病(图4)。
这种方法投入小、成本低,养殖户容易做到。但当鸡群处于免疫空白期、育雏期间(抗体水平低)时,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险。
途径三:“人+鸡”有机结合:将人为创造条件与鸡群自身免疫力相结合,综合抵御疾病的感染。
方   法:以免疫为主,辅助隔离、消毒和环境卫生。在鸡只科学合理免疫基础上,辅以人为创造的优良环境,如隔离、消毒、环境卫生等措施,减少、控制环境中的病原含量,通过鸡舍环境控制和鸡只均匀有效抗体的有机结合,增强鸡群综合抵抗疾病感染的能力,它是目前最有效、最实用的疾病防控策略。

二、如何做到“人+鸡”的有机结合?
首先,“鸡”是主体,核心是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重点是在给其提供优良饲养环境(图5)、全面均衡营养的条件下(图6),保证鸡只体重达标、体质健康,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抗体均匀有效。

其次,“人”要提供各种优良条件,保证鸡群健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有效的免疫。通过对免疫程序、疫苗选择、免疫操作、免疫人员等环节的控制,使鸡只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图7、图8)。
2、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隔离、消毒、环境卫生等措施,防止、减少病原进入鸡舍感染鸡只,确保鸡只渡过免疫空白期;或延缓疾病的发生,为特异性疫苗免疫产生有效抗体赢得时间(图9、图10)。

3、适时的检测。通过抗体和微生物检测,检查疫苗免疫效果,避免盲目免疫;了解环境污染程度,检查消毒效果(图11、图12)。
4、药物防治。在可预见的应激来临之前,通过及时添加药物,预防条件性疾病发生;选择敏感药物治疗疾病。
总结:在人为提供的确保鸡群健康的四个方面,峪口禽业建立了以均匀有效抗体为核心、以环境控制为基础、以抗体检测为保障、以药物预防为辅助的“4321”疾病防控策略,实现了鸡群的高产、稳产。
“4”:免疫,40%的精力做好鸡群免疫;
“3”:环境,30%的精力做好环境控制;
“2”:检测,20%的精力做好抗体与微生物检测;
“1”:药物,10%的精力做好药物的预防和治疗。

三、“4321”疾病防控精髓的关键点
(1)40%的精力做好鸡群免疫
目的: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有效是指鸡群抗体水平在保护值以上,能够抵御疾病感染;均匀是指个体间抗体水平比较接近,差异小。
方法:通过对免疫程序、疫苗选择、免疫操作、免疫人员等环节的控制,达到免疫率100%、准确率100%、有效率100%。
(2)30%的精力做好环境控制
目的:1、防止、减少病原从外部传入场区;2、防止、减少病原在场区内不同栋舍间传播;3、防止同一场区、栋舍上下批次间疾病的传播。
方法:隔离饲养;环境、设备、用具等的卫生与消毒;饮水、饲料病原微生物的控制。
(3)20%的精力做好抗体与微生物检测
目的:1、掌握鸡群抗体变化规律,确定最佳免疫时间,避免盲目免疫;2、检查疫苗免疫效果,防止免疫失败;3、了解环境污染程度,“有的放矢”采取措施;4、科学评估隔离饲养、环境卫生与消毒的效果。
方法:抗体方面,对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开展常规检测;环境方面,对鸡舍内外环境中空气、地面、饲养设备、饲料和饮水等进行微生物检测。
(4)10%的精力做好药物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缓解应激影响;防止激发感染;细菌病治疗。
方法:当有天气突变、转群、免疫、炎热、寒冷等应激因素发生时,及时添加药物防止疾病发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yisiyi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疾病防控精髓|40%的精力做好鸡群免疫

在中国饲养环境条件下,免疫是养殖户防控鸡病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生产中,免疫鸡群仍然会经常发生已被免疫的疾病,导致产蛋下降、死亡率增加,甚至全群覆灭的悲剧,究其原因何在?

原因一:免疫毒株不对型

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对型,不能产生针对流行毒株的特异性抗体。如H5亚型禽流感,Re-1株疫苗不能保护Re-4流行毒株。

原因二:产生抗体在保护值以下

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抵御外界病原入侵(示意图1),导致鸡只发病。



原因三:产生抗体不均匀

免疫后产生的抗体不均匀,遇到外界病原入侵时,率先导致低抗体(保护值以下)鸡只发病并排毒,造成高抗体鸡只抗体被抵消而发病,最终导致整栋鸡群发病(示意图2)。



综合以上原因,在实际生产中,免疫的关键点是要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从而有效抵御外界疾病入侵,确保鸡群健康。      

一、什么是均匀有效的抗体?

1、抗体有效

内涵 1:疫苗毒株与当前流行毒株对型、一致。

内涵2:鸡群产生的抗体均值在保护值以上(表1),且低于保护值的个体所占比例小于20%,鸡群能够抵御外界病原感染。



2、抗体均匀

免后鸡群个体间抗体值集中、差异小,抗体离散度在4个滴度以内。

例如:存栏4000只的蛋鸡舍监测新城疫(ND)抗体,监测20份样品,抗体值如下(表2)。



分析:表2鸡群抗体均值9.2,抗体离散度为3个滴度(8、9、10),低于抗体保护值9的个体比例为15%(3/20)。检测结果评定为“优”,能够确保鸡群健康。

二、如何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

要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必须做到三个100%,即免疫率100%、准确率100%、有效率100%。

1、免疫率100%

关键点: ① 本场或本地区流行病都要免疫,无一病遗漏。② 每栋每只鸡都要免疫,无一只漏免。

如何做到免疫率100%?

关键是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参照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并结合当地和本场疾病流行情况,合理制定,保证流行疾病无遗漏,并认真落实,确保鸡只免疫率100%。

2、准确率100%

关键点:① 免疫方法要正确。② 免疫部位要准确。③ 免疫剂量要准确。

如何做到准确率100%?

关键是要保证免疫人员的操作技能,并按照免疫要求、标准严格落实。要做到:①制定滴鼻、点眼、刺种、饮水、气雾、注射等免疫方法的操作标准(图1)。②培养选拔免疫人员,确保操作技能一致,保证免疫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图2)。③根据鸡群数量、免疫日龄、方法,合理安排免疫人数,保证免疫人员数量。④检查免疫器械,确保剂量准确,保证每只鸡获得的抗原量一致(图3)。⑤建立监督机制。免疫鸡只与责任人相对应,根据抗体水平监督免疫质量(图4)。



3、有效率100%

关键点:① 鸡群要健康。② 疫苗质量要保证。③ 确保产生有效抗体。

如何做到有效率100%?

① 免疫鸡只必须健康,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图5)。② 选择优质疫苗,特别是活苗必须是“SPF鸡胚”生产的疫苗(图6)。③ 选择与流行毒株对型的疫苗。例如禽流感,有H5NI Re-1株、Re-4株、Re-5株、H9等多种疫苗,不同毒株间保护率很差。④ 疫苗的毒力与免疫日龄要匹配。例如传支H52疫苗,只适用于8-10周龄的育成鸡。⑤ 避免疫苗间的相互干扰。例如传喉疫苗与新城疫疫苗相互干扰,必须间隔7天以上免疫。⑥ 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保存、运输、使用疫苗(图7)。



综上可知,要实现免疫率100%、准确率100%、有效率100%,必须确保以下五个环节,即:鸡群健康是基础;免疫程序是核心;疫苗选择是关键;免疫人员是保障;免疫操作是保证(图8)。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鸡群免疫,确保鸡群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实现鸡群健康(示意图3)。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李业明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9: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v 于 2009-8-25 10:04 编辑

4321疾病防控精髓|适合中国蛋鸡养殖现状的免疫操作

免疫接种是养殖户控制鸡群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实际生产中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客户调查表明,70%以上原因是由于免疫技术不掌握、免疫方法选择不当、免疫设备条件不能保证等,造成的免疫操作不到位、免疫准确率不能达到100%,最终导致免疫失败。
常用的免疫操作方法有滴鼻、点眼、饮水、注射、刺种、气雾等几种方法。现将各种免疫操作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滴鼻点眼的操作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一、滴鼻点眼的操作关键点
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
适用于一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包括新城疫Ⅱ系(B1株)、Ⅲ系(F株)、Ⅳ系(Lasota株)、Clone30株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H120、H52、Ma5、28/86等),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等。常用于雏鸡的基础免疫。
关键点二:稀释液质量保证
推荐使用专用稀释液(图1)。条件不允许时,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严禁在稀释液中加入抗生素或其它药物。
关键点三:疫苗配制要正确  
1、现用现配,保证配置好的疫苗在半小时内用完。
2、疫苗溶解要完全,无肉眼可见的疫苗颗粒(图2)。
关键点四:免疫操作要到位
1、在滴入疫苗前,将接种鸡只的头部固定在水平状态(一侧眼鼻朝天,另一侧朝地)。并用手指堵住向地面的一侧鼻孔,向对侧鼻孔内(或眼睛)滴入疫苗液。一般每只鸡滴1-2滴,免疫剂量1-2羽份(图3、图4)。

2、在将疫苗液滴入眼和鼻以后,应稍停片刻,待疫苗液确已被完全吸入后,方可放开鸡只。  
3、滴嘴与鸡体不能直接接触,离鸡眼或鼻孔的距离为0.5—1cm。
4、一手只能抓一只鸡,不能一手同时抓几只鸡。20日龄前,免疫人员自我固定鸡的背部;20日龄后,需两人配合完成,一人固定鸡体,另一人固定鸡头进行免疫。
5、如果滴鼻、点眼同时操作时,操作顺序为先点眼后滴鼻。
二、滴鼻点眼的注意事项
1、大群免疫完成后,检察是否有地面鸡、粪沟鸡等,并及时补免。2、稀释好但没用完的疫苗和疫苗瓶,要做焚烧处理。3、为保证免疫效果,免疫当天不能带鸡消毒。
三、滴鼻点眼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1、免疫效果确实,剂量一致。2、免疫效果良好,保护力完全。不仅产生体液抗体,而且能在眼、鼻、口、消化道等部位产生局部粘膜抗体。3、相对于气雾免疫,免疫反应较小。4、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缺点:费时、费力,需要较多的人力。
饮水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一、饮水免疫操作流程

二、饮水免疫的操作关键点
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
适用于对消化道有侵嗜性的弱毒活疫苗,如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新城疫弱毒疫苗等。
关键点二:饮水器具的选择
1、饮水器。推荐采用真空式饮水器(或塑料水槽)给水,免疫前用清水洗涤干净;数量要充足(图5),能够保证2/3鸡只同时饮水。
2、兑苗桶。推荐使用塑料桶,免疫前用消毒液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3、量杯。使用有刻度的量杯或根据每笼鸡的饮水量制作量具,保证每笼饮水量一致。
关键点三:水质保证
为防止疫苗被中和,推荐采用蒸馏水、冷开水或清洁的深井水,水中应无消毒剂、清洁剂和重金属离子残留。
关键点四:饮水量要适当
关键点五:疫苗配制要正确  
1、添加脱脂奶粉。为保护疫苗,推荐每升水中加入2-3克脱脂奶粉或100升水中添加2升脱脂奶(图6)。
2、在水中打开疫苗瓶,使瓶内的疫苗全部溶解到水中,并搅拌均匀(图7)。
关键点六:免疫操作要到位
1、将稀释好的疫苗按照每笼饮水量加入饮水器中,立即让鸡饮用(图8),要求在1小时之内所有鸡只都能饮到足量的疫苗水。

2、免疫后的补免。免后1小时,观察鸡群饮水情况,向干涸的饮水器中补添疫苗水,确保所有鸡只获得足量疫苗。
三、饮水免疫的注意事项
1、饮水免疫剂量应适度加大,每只鸡1.5-2羽份。
2、乳头式饮水器因管壁不宜清洗、鸡只饮水不均匀等原因,不宜用于饮水免疫。
3、免疫前停水2-4小时,停水前要观察饮水器内水量,保证每笼均有充足饮水,避免因断水时间过长,对鸡只产生不良应激。
4、金属器具对疫苗有损伤,不能用于饮水免疫。
5、免疫前将地面鸡捕捉干净,防止漏免。
6、为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免疫前后24小时,不能带鸡喷雾消毒;免疫前后2天,饮水、饲料中禁止添加灭活疫苗的药物及消毒剂。
四、饮水免疫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1、省时省力,用人较少。2、避免逐只抓鸡,鸡群应激较小。3、对于嗜消化道的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缺点:1、很难保证每只鸡获得的疫苗量一致,免疫抗体均匀度较差。2、操作复杂,难于掌握。3、受影响因素较多,容易造成免疫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v 于 2009-8-25 10:08 编辑

4321疾病防控精髓|注射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注射免疫有皮下与肌肉注射两种方法。肌肉注射抗体上升快,但对鸡的应激大,容易造成残鸡,且抗体维持时间短,常用做紧急免疫;皮下注射对鸡只免疫应激小、抗体维持时间长,是实际生产中较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

一、注射免疫的操作关键点

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

适用于各种灭活苗(如: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灭活疫苗)、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I系活疫苗等疫苗的免疫。

关键点二:免疫器械要保证

1、注射器械的消毒。免疫前,将注射器、针头、胶管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或凉开水冲洗干净。

2、校正剂量。校准注射器,保证注射量与免疫剂量一致(图1)。

关键点三:免疫操作要到位

1、颈部免疫操作

注射部位:颈部正中线的下1/3处,皮下注射。

操作要领: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鸡只颈部皮肤,使表皮和颈部肌肉之间产生气窝,同时向气窝内注入疫苗。注射时,针头应向后向下,与鸡只颈部纵轴平行(图2)。

2、胸部免疫操作

注射部位:胸部肌肉或皮下;肌肉注射也可选择翅膀近端关节附近的肌肉注射。

操作要领:①抓鸡人员一手抓住双翅,另一手抓住双腿,将鸡固定,将胸部向上,平行抓好;②皮下注射时,用手将胸部羽毛拔开,针头呈15°将疫苗注入,同时用拇指按压注入部位,使疫苗扩散,防止疫苗漏出(图3);③胸部肌肉注射时,针头方向应与胸骨大致平行,雏鸡插入深度为0.5-1.0cm,日龄较大的鸡可为1.0-2cm。

3、腿部免疫操作

注射部位:大腿部外侧肌肉或皮下。

操作要领:针头方向应与腿骨大致平行,肌肉注射呈30°-45°、皮下注射呈15°将疫苗注入(图4)。

4、推荐的免疫操作方法

育雏、育成阶段免疫方法:2周龄前,颈部皮下注射;2周龄后,胸部皮下注射。

产蛋阶段优先免疫方法:胸部皮下→颈部皮下→腿部皮下→胸部肌肉→腿部肌肉。

二、注射免疫的注意事项

1、将免疫用的疫苗提前从冰箱中取出,保证疫苗使用时为常温,减少低温疫苗对鸡只的免疫应激。

2、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充分摇晃疫苗,保证每只鸡获得的抗原量一致。

3、颈部皮下注射时,应避免将疫苗注射到颈部血管、神经或靠近头部的部位,避免鸡只死亡、残疾或肿头。

4、胸肌注射时,应防止误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内,引起鸡只意外死亡。

5、因腿部有大的血管且神经干较多,又是家禽负重的主要部分,一般不宜做肌肉注射。

6、选择不同的部位注射疫苗。由于疫苗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及过多疫苗在同一部位的蓄积会造成吸收障碍,影响鸡群健康与免疫效果。

7、疫苗的稀释和注射量应适当,一般以每只0.2-1.0ml为宜。

8、每注射100只鸡至少更换一次针头。应先接种健康鸡只,再接种假定健康鸡只,最后接种有病的鸡只。

三、注射免疫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1、剂量准确,效果确实。

2、灭活苗免疫期较长,可达4—6个月。

缺点:

1、消耗劳力较多。

2、对鸡群应激较大。

刺种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一、刺种免疫的操作关键点

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

适用于鸡痘、鸡脑脊髓炎、鸡痘-脑脊髓炎二联弱毒活疫苗等的免疫。

关键点二:稀释液质量要保证

推荐使用专用稀释液。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替代。

关键点三:疫苗配置要正确

先将少量稀释液倒入疫苗瓶中,待疫苗溶解后,回倒至稀释液瓶中,用稀释液反复冲洗疫苗瓶2-3次,保证瓶中无疫苗残留。

关键点四:免疫操作要到位

1、免疫方法:抓鸡人员一手将鸡的双脚固定,另一手轻轻展开鸡的翅膀,拇指拨开羽毛,露出三角区,免疫人员用特制的疫苗刺种针蘸取疫苗,垂直刺入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的翼膜内(图5)。

2、免疫要点:①刺种部位在鸡翅翼膜内侧中央,严禁刺入肌肉、血管、关节等部位;②疫苗液须浸过刺种针槽,保证刺种时针槽内充满药液(图6);③刺种针应垂直向下刺入;④ 稀释好的疫苗要在1小时内用完。


二、刺种免疫的注意事项

1、为保证稀释后疫苗的效价,疫苗瓶外需加装防热材料(图7)。

2、刺种时,应保证刺种部位无羽毛,防止药液蘸在羽毛上,造成剂量不足。

3、防止刺种针手柄浸入疫苗溶液造成污染。

4、刺种5-7天后及时检查接种部位“结痂”情况,以评价免疫效果。结痂较差时要及时补充免疫(图8)。

5、建议每次刺种时只接种相同的翅膀,便于检查鸡只是否已获得疫苗。


三、刺种免疫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1、剂量准确,效果确实。

2、快速产生免疫保户。

缺点:

1、耗费劳力较多。

2、对鸡群应激较大。

3、适用疫苗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疾病防控精髓|30%的精力做好环境控制

免疫是控制鸡群疾病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但当鸡群处于免疫空白期,抗体水平低、不均匀时,仍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危险。因此,要确保鸡群健康,就必须减少环境当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即做好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要达到的目标:1、防止、减少病原从外部传入场区;2、防止、减少病原在生产区内的传播;3、防止、减少病原在栋舍内部、上下批次间疾病的传播。

环境控制的有效方法有:隔离、卫生与消毒。

鸡场隔离管理

隔离主要涉及硬件条件和软性管理两个方面。硬件条件主要指鸡场建筑布局、饲养设施设备等;软性管理主要涉及场区隔离管理、生产区隔离管理、栋舍隔离管理三个层次。

一、场区隔离管理

场区内进入的人员和车辆严格执行(绿)、(黄)、(红)三级预警机制。

“绿”:外界环境稳定,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黄”:周边省市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红”:场区所在地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绿色预警”预案:外界环境稳定,周边300公里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实施常规兽医防疫卫生措施。

(一)、人员管理

1、饲养人员禁止在家中饲养任何种类的畜禽,禁止到疫区;2、如有从疫区回来的销售、服务人员,必须在家隔离3天,洗澡、更换衣服后方可进入场区;3、本场人员进入场区必须走消毒通道;4、谢绝外来人员进出场区。特殊情况下,必须通过消毒通道,并经紫外线照射消毒10分钟后方可进入。   

(二)、车辆、物品管理

1、限制外部车辆进入场区;2、车辆进入场区前,必须通过消毒池(消毒药采用2%的火碱,每3天更换1次),必须由专人对车辆表面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推荐: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安力消毒剂”,1:1000倍稀释后对车辆进行喷洒消毒);3、所有进入场区的物品必须经熏蒸或喷洒消毒。

“黄色预警”预案:疫情在周边100-300公里区域内发生。在实行“绿色预警”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一)、人员管理:实行半封闭式管理,除后勤保障人员外,生产人员全部封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场区。

(二)、 车辆、物品管理:本场车辆严禁到疫区;除运送饲料、燃煤等的大型车辆外(车辆不来自疫区),其它外部车辆严禁进入场区;禁止来自疫区的物品入场。

“红色预警”预案:即疫情在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发生,在实行“黄色预警”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一)、 人员管理:场区所有人员全部封场。

(二)、 车辆、物品管理:禁止外部车辆进入场区,所有物品用本场车辆倒运。

二、生产区隔离管理

(一)、基本原则

1、实施专业化生产,蛋鸡与雏鸡、育成鸡分开饲养,育雏实施封闭饲养(图1)。

2、执行每批次全进全出饲养制度,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放在同一栋饲养。

(二)、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管理

1、人员管理:①生产区谢绝外来人员进入;②饲养员进入生产区时,要充分淋浴和消毒,更换消毒过的防疫服和鞋帽;③饲养员上班期间,不能随意走出生产区,不能在不同生产区(育雏舍、蛋鸡舍)之间串场;④转群、淘汰鸡时,人员必须再次洗澡、更衣。

2、车辆、物品管理

①禁止外部车辆进入生产区;②必须进入生产区的车辆(料车等)必须经过消毒池,并彻底喷洒消毒(推荐: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安力消毒剂”,1:1000倍稀释后对车辆进行喷洒消毒)(图2);③转群、淘汰鸡时,车辆使用前后必须彻底消毒(推荐: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安力消毒剂”,1:500倍稀释后对车辆进行喷洒消毒);④禁止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区,所有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必须熏蒸或喷洒消毒(推荐: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瑞普杀消毒剂”,1:1000倍稀释后进行喷淋消毒)。

(三)、场区内的环境控制

1、卫生管理:主干道和鸡舍外环境要每天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图3);2、消毒管理:场区内每天用2%火碱喷洒消毒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消毒2次,并增大消毒药浓度;3、疾病传播媒介控制:生产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动物,定期灭蝇灭鼠,消灭微生物传播媒介。



(四)、废弃物的管理

1、粪便处理:每天将粪便由专用污道运出鸡舍500米之外,经发酵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疫苗、病死鸡处理:场区内禁止随意剖检病死鸡;废弃疫苗、空瓶及病死鸡须密封包装,经焚烧无害化处理(图4)。

3、废弃物处理:对生活、生产垃圾要袋装化,集中清运、处理(图5)。

三、栋舍隔离管理

(一)、人员管理

1、饲养员要定舍定岗,不得进入其它鸡舍。

2、管理人员巡视鸡群时先进小日龄鸡舍,后进大日龄鸡舍;先进健康鸡舍,后进发病鸡舍。

3、所有人员进入鸡舍,必须脚踏消毒盆,洗手消毒并更换本舍内防疫服。

4、饲养员要经常观察鸡群,发现病死鸡要及时捡出。

(二)、卫生与消毒管理

1、每天最少清粪、打扫地面卫生1次,每周必须擦拭饮水管表面、灯泡、蛋槽1次。定期清扫鸡舍屋顶、墙壁、进风口、排风口风机扇叶等。

2、饮水卫生:水质必须符合《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每2周用过氧化氢对饮水管浸泡、冲洗消毒1次。

3、饲料卫生:饲料要新鲜,少喂勤添,禁止使用霉变、微生物含量超标的饲料(图6)。

4、带鸡消毒:每天带鸡消毒一次,季铵盐类、碘制剂等消毒药交替使用(推荐: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瑞普杀消毒剂”和“全能经碘消毒剂”交替使用,1:1000倍稀释后进行喷雾消毒)(图7)。



(三)、物品管理

1、舍内工具要专用,饲养员用具不得串借使用。

2、所有带入鸡舍的物品,浸泡或熏蒸消毒(推荐: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安力消毒剂”,1:500倍稀释后对物品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图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0: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疾病防控精髓|30%的精力做好环境控制之二

消毒管理

通过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场区、鸡舍内的传播几率,但这种隔离措施是相对的,要想有效控制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在隔离管理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有效的消毒来实现。

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要把握好空舍消毒、带鸡消毒、外环境消毒、饮水管消毒等消毒关键点。

一、空舍消毒

(一)空舍消毒的目的:隔断上下批次鸡群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传播,为本批次鸡群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空舍消毒的流程及关键点控制



1、鸡舍整理(上批鸡转出后1-2天)

①将舍内的剩余饲料、粪便全部清出舍外;②将能移出舍外的饲养工具、设备(灯泡、料车等)移出舍外,做清洗消毒处理;③将不能移出舍外的电器(风机、电机、闸盒等)进行封闭式包装;④将屋顶、坨架、墙壁上的尘土清扫干净。

2、鸡舍冲洗(鸡舍整理完毕后用2-3天冲洗)

①冲洗原则:先上后下,先里后外;②用高压水枪按以下顺序冲洗:顶棚、笼架、料槽、粪板、进风口、墙壁、地面、储料间、休息室、操作间、粪沟等。

3、饮水系统消毒(冲洗完毕后当天)

将鸡舍的饮水系统(水箱、饮水管)清洗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安力消毒剂,1:500倍稀释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

4、火焰消毒(待鸡舍冲洗干燥后)(图1)

①将鸡舍冲洗后残留在笼具、粪板、地面上的羽毛等杂物清理干净;②用火焰喷雾器对笼具、地面等耐高温的设施、设备进行火焰消毒。

5、喷洒消毒(火焰消毒当天或第2天)

①舍内、外墙壁用白灰喷洒消毒;②用消毒液将屋顶、地面、舍内笼具及设备全面喷洒消毒(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安力消毒剂,1:1000倍稀释后喷洒消毒)(图2);③特殊情况下,可用驱虫药物进行喷洒,消灭舍内残留的寄生虫和虫卵。

6、熏蒸消毒(喷洒消毒后当天)

①将育雏的用具和饲养工具进行消毒,移入舍内;②将舍内的进风口、风机和粪沟等处进行封闭;③按照每立方米42毫升甲醛,21克漂白粉进行熏蒸消毒3天以上(图3)。

7、二次清理(进雏前1-3天)

①打开部分风机和进风口,进行通风换气;②将熏蒸的用具和残留物清出舍外,冲洗干净;③关闭风机,做好防疫隔离,准备进鸡。

(三)空舍消毒的微生物检测标准(细菌总数:个/cm2):0-10优;11-20良;21-30中;31以上差。

二、带鸡消毒

(一)带鸡消毒的目的:减少和控制鸡舍内部的病原微生物含量,确保鸡群健康。



(二)带鸡消毒的关键点控制

1、清扫卫生:打扫鸡舍过道、墙壁、饮水管、笼具等表面的粉尘、鸡毛等杂物,确保消毒效果(图4)。

2、消毒器械的调试:连接消毒管,调试消毒泵压力及雾滴大小,保证喷洒出的药物成雾状。

3、消毒药的配制:选择季铵盐和碘制剂等消毒药(每周交替使用);根据消毒剂量准确配制,并搅拌均匀(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瑞普杀和全能经碘交替使用,1:1000倍稀释后进行喷雾消毒)(图5)。

4、带鸡消毒方法:①关闭风机,将灯光调暗;②开启消毒泵,依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喷雾(图6);③消毒完毕后,将消毒管收好,断掉电源,将风机和灯光调成正常;④注意:消毒过程中,若水量不够,应停泵,兑好消毒液再消毒,禁止边加水边消毒。

(三)育成与蛋鸡舍带鸡消毒的微生物检测标准(细菌总数)



三、外环境消毒

(一)外环境消毒的目的:减少和控制鸡舍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确保鸡群外环境稳定,为鸡群正常生产提供保证。

(二)外环境消毒的关键点控制

1、卫生治理

①主干道以及鸡舍外环境每天清扫,保持清洁卫生;②厂区内设置垃圾箱,对生活及生产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2、对卫生死角定期进行治理(每月1次)。

3、场区外环境消毒

①消毒程序:场区道路每天消毒1次;鸡舍间地面、墙壁每周2次。应根据周边环境变化及场内鸡群状况,适时调整消毒程序(图7);②消毒顺序:先生活区,后生产区,最后污物处理区;③消毒药的选择:可选择火碱、次氯酸钠、过氧乙酸、醛类等消毒药,每周轮换使用;夏季、冬季使用常规浓度,春季、秋季加大消毒浓度(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瑞特杀消毒剂,1:10000倍稀释使用)。

(三)外环境消毒微生物检测标准(细菌总数:个/cm2):0-30优;31-100良;101-500中 ;501以上差 。

四、饮水管的消毒

(一)饮水管消毒的目的:减少和控制饮水管、水槽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比如大肠杆菌),确保鸡群饮用水不受病原微生物污染。

(二)饮水管消毒的关键点

1、消毒程序:水槽供水:3-4天消毒一次;乳头饮水管供水:每月消毒一次。

2、消毒药选择:选择对鸡群无毒副作用的消毒药,如过氧化氢。

3、消毒药的使用:按照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以过氧化氢为例。

①空舍消毒:使用高浓度药物浸泡饮水系统(水箱、水管、水槽)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图8);②正常生产消毒:关灯前加入高浓度药物浸泡饮水系统,开灯前将浸泡药放掉,换成正常生产用水。如果正常生产期间不便于停水浸泡,则使用低浓度药物连续添加一周。



(三)饮水管消毒后饮水检测的微生物标准(单位:个/ml)

细菌总数:<10优;101-102良;103-104中;105以上差。

大肠杆菌数: 0优;1-9良;10-100中;101以上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0: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疾病防控精髓|20%的精力做好监测

鸡只免疫(40%)和鸡舍环境控制(30%)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抗体和微生物监测是评估免疫和环境控制效果的关键。

抗体和微生物监测的主要作用有:1、检查免疫和消毒效果;2、掌握鸡只抗体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变化规律,确定最佳免疫时机和消毒关键点;3、检查疫苗和消毒剂质量;4、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一、抗体监测

日常生产中,采用的抗体监测方法有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琼脂扩散试验(AG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等。

(一)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

常用于新城疫(ND)、禽流感(AI)、减蛋综合症(EDS76)的抗体监测和疾病的辅助诊断。

1、HI监测程序制定的原则

①1日龄监测(新城疫、禽流感),掌握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机;②免疫当天监测,掌握免疫前鸡只抗体水平,便于确认免疫效果;③活苗免疫后2周,灭活苗免疫后3-4周,监测鸡只抗体水平,掌握免疫效果;④产蛋期每月监测1次抗体水平,掌握鸡只抗体的消长规律,便于确定最佳免疫时机;⑤鸡群发病当日及发病后2周监测,对比抗体水平变化情况,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

2、不同阶段有效抗体的标准值(表1)

表1、新城疫、禽流感不同饲养阶段有效抗体的标准值(参考)



(二)琼脂扩散试验(AGP)

常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抗体监测和辅助诊断。

1、AGP监测程序制定的原则

①1日龄监测,掌握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机;②10-15日龄每天监测,抗体阳性率达60%-70%时首免;③5-6周龄及时监测,掌握抗体上升趋势,确保抗体阳性率100%;④种鸡产蛋期每月监测1次,抗体阳性率低于100%时及时补充免疫,确保雏鸡母源抗体水平。

2、不同阶段有效抗体的标准值(表2)

表2、法氏囊病不同阶段有效抗体的标准值(参考)



(三)抗体监测流程

采样 → 红细胞制备 → 血清分离 → 抗原效价测定 → 抗体检测 → 结果判定



(四)注意事项

1、采集的血样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点要均匀分布。2、所采血样要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则要析出血清冷冻保存。3、新使用的抗原要检测效价,每次监测前要进行效价校正。4、实验室室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室温过低,红细胞可能发生自凝现象;室温过高,会加快稀释液蒸发,产生偏差。5、保证检测仪器(96孔V型反应板、微量滴头、吸管及积液槽等)高度洁净,并做好移液器的校正,确保剂量准确。6、检测用的红细胞应来源于同一鸡群,一般采取4只母鸡的血样,均匀混合即可。

二、微生物监测

常用的微生物监测包括:物体表面、空气、饮用水和饲料等。

(一)监测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

1、进鸡前鸡舍必须彻底消毒,经微生物学监测合格后方可进鸡。2、鸡舍内外环境每月监测1次,监控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度。3、每年监测饮用水水源1次,保证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每月监测鸡舍内水龙头、饮水乳头(水槽)处水质等,监控饮用水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4、每批次采购的饲料原料和生产(或购买)成品料必须监测,避免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5、每批采购的消毒药必须经微生物学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每月抽查蛋托、蛋箱、运料车等的病原微生物含量,防止病原传入场区或带入鸡舍。

(二)微生物监测采样点、采样频率和监测内容



(三)微生物检测流程

采样 → 接种培养基 → 微生物培养 → 计数 → 结果判定



(四)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

1、鸡舍内、外环境及饮用水等的微生物标准见上期《消毒管理》。

2、种蛋的微生物标准(个/cm2):0-60为优;61-120为良;121-180为中;181以上为差。

3、饲料的微生物标准(个/克)(表3)

表3、饲料微生物判断标准(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0: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疾病防控精髓|0-6周龄雏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4321”疾病防控精髓从免疫、环境控制、抗体与微生物监测、预防性投药四个方面系统指导了蛋鸡疾病控制策略,它是养殖户控制疾病的宝典。在原有四个方面基础上,为了便于养殖户更具体、更全面的掌握疾病防控精髓,从本期开始,将对不同饲养阶段鸡群的易发疾病及防控关键点进行系统阐述,希望对养殖户有所裨益。

一、育雏期(0-3周龄)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稳定

饲养管理不善或环境激烈变化对雏鸡的影响非常严重,是此时期鸡群患病的主要诱因。

2、免疫集中期,落实好各项免疫

免疫项目多,大部分疾病在此阶段完成初次与加强免疫,要落实好免疫操作,确保有效激活鸡只免疫系统,为以后阶段的免疫打下良好基础。

3、强调环境控制,加强隔离、卫生、消毒措施

雏鸡早期抵抗力差,且长时间处于免疫保护空白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做好隔离、卫生、消毒工作,是育雏阶段有效防控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

二、1周龄(母抗保护期)雏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1周龄雏鸡绒毛保温能力差,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敏感;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高,但自身免疫力差,对某些细菌、病毒病易感。日常生产中要重点做好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假母鸡)和药物中毒的防控。

(一)、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假母鸡)的防控关键点

1、本病主要特点

后备鸡培育良好,体重、均匀度达标,但开产后没有产蛋高峰;蛋鸡外观无异常,如正常鸡,投抗菌素治疗无效;剖检可见输卵管不发育(图1)、间断性发育或输卵管内充满大量透明液体(图2),泄殖腔内有的无输卵管开口,但卵巢发育正常。



2、预防与控制关键点

1-2周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易感期。

①、加强进雏前鸡舍的清洗、消毒与进雏后鸡舍内外环境控制,减少环境中传支病毒含量。

②、及早落实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保护疾病感染的“门户”。

③、选用多血清型疫苗。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各型之间交叉保护作用差,免疫时尽可能选择多的血清型疫苗,形成交叉保护。首免用H120或MA5毒株、二免可用H120+2886毒株、三免用Mass株+Coon株与灭活苗免疫(图3)。

④、加强雏鸡2周以内的饲养管理,保持温度稳定,减少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对鸡群的应激。

⑤、防止霉菌毒素中毒,预防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破坏呼吸道粘膜屏障或造成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

(二)、药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1、本病主要特点

发病后死亡速度快,数量多,越是强壮的个体,发病越严重。最常见的症状是过度兴奋,继之沉郁,最终死亡。

2、药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关键点

①、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使用。

②、拌料或饮水投药时要搅拌均匀(图4)。

③、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药物,不可盲目加大投药剂量。

④、严格遵守药物的投药期规定,一个疗程用完后,如果疾病没有彻底治愈可更换其它类药物,或停药3-5天后再使用第二个疗程。

⑤、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协同作用,有些药物同时使用会使毒性累加。

三、第2-3周(启动免疫期)雏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此阶段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逐渐消退,但雏鸡本身的免疫应答还没有足够完善;免疫多而集中,因此可称为“启动免疫期”。易发生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鸡球虫病的防控关键点

温暖多雨的春、夏季平养雏鸡易得,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下的鸡群,以15-5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

1、本病特点

主要表现为排血样粪便,羽毛松乱,鸡冠发白,生长停顿,腹泻。剖检时见肠道高度肿胀或气肿,肠壁增厚,上有许多白色斑点和出血斑。盲肠肿胀,比正常的肿大3-5倍,充满凝固的血液或是充满鲜血(图5)。

2、鸡球虫病预防与控制关键点

①、改变饲养方式,由地面平养改为网上平养或笼养,避免雏鸡接触粪便。

②、搞好鸡舍和周边环境卫生,保持鸡舍垫料干燥,粪便及时清除 ,清扫出来的粪便及垫料要做发酵处理。

③、加强饲料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

④、药物预防:建议有发病史的养殖户在12-15日龄进行预防性投药,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要定期更换药物。

(二)、法氏囊病的防控关键点

1、本病特点

雏鸡阶段发病率高,随着日龄增长,易感性下降,10周龄后的鸡群很少发病。

本病发病快、突然、死亡率高。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顿、嗜睡、双翅下垂,排黄白色水样稀便。剖检时,法氏囊肿大、出血(图6),外观呈胶冻样或紫葡萄样,法氏囊粘膜出血或有出血点;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腿部、胸部肌肉有条状或斑状出血(图7);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2、法氏囊病的防控关键点

①、疫苗免疫。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针对当前一些地区流行强毒与超强毒株,推荐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如:M65、VIRGO7(图8)。当母源抗体降至60-70%时首免,间隔5-7天后二免,可保证所有鸡群获得良好免疫。

②、环境控制。法氏囊病毒抵抗力强,可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进雏前要对雏鸡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消毒液推荐使用碘制剂、福尔马林;进鸡后加强雏鸡舍的隔离、卫生、消毒,严防病原传入鸡舍。

③、发病后的处理。对发病鸡群及早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同时应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鸡舍温度;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充分供应饮水,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减少对肾脏的损害;投服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疾病防控精髓|育雏育成期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4—18周龄)

一、4-6周龄(抗体上升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

此阶段母源抗体消解为零,自身免疫抗体逐渐上升,但尚未具备坚强保护力(如曲线图1、曲线图2所示),鸡群非常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是疾病发生的“高危期”。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原则

1、做好隔离、卫生与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育雏区封锁隔离,防止经人员、物品、车辆、其它动物等传播疾病;加强鸡舍内外环境的卫生与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含量。

2、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不良应激因素会降低鸡群的抵抗力,进而激发各种疾病。重点是保温与通风关系的处理,此阶段鸡群初步具备体温调节能力,但呼吸量增加,要由育雏前期的以保温为主逐渐过渡到温度与通风并重,最后到以通风为主。

3、继续供给鸡群高营养、全价、均衡的饲料,保证每只鸡获得均衡的营养,保证鸡群体质、免疫器官的良好发育。

4、仔细观察鸡群,及时发现疾病征兆,及早采取控制措施。

(二)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1、新城疫(ND)的预防与控制

(1)、本病主要特点

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初春、秋冬季节易发。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90%。③、病鸡缩脖闭眼,张口伸颈,拉黄绿色水样稀便,常出现脚、翅麻痹,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图1)。④、剖检以出血和溃疡为主。可见气管、脂肪(心冠部、腹腔、内脏浆膜面)、腺胃乳头或粘膜、腺胃与食道或肌胃交接处、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等部位有出血点、出血斑或溃疡,肠道淋巴组织发达部位形成枣核状溃疡,产蛋鸡卵泡变形、出血等(图2)。

(2)、预防与控制关键点

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落实(推荐使用维奥瑞得销售的VIR 105疫苗和VIRSIN 121L灭活疫苗)。建议免疫程序为:

首免:1-3日龄,Ⅱ系、IV系或克隆株疫苗;二免:首免后1-2周,VH、IV系或克隆株;三免:二免后2-3周,活苗+灭活苗;四免:8-10周龄,IV系或克隆株气雾或点眼;五免:16-18周龄,活苗+灭活苗。

②、免疫注意事项

A、及早实施免疫,提前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

B、活疫苗与灭活苗联合使用。活疫苗免疫后产生免疫应答早,免疫力完全,缺点是产生的体液抗体低且维持时间短。灭活苗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坚强而持久的体液抗体,但产生免疫应答晚,且不能产生局部粘膜抗体。两种疫苗联合使用可以做到优势互补,给鸡群提供坚强且持久的保护。

C、根据抗体水平,及时补充免疫。当前主要以非典型新城疫发生为主,原因是鸡群抗体不均匀有效,因而监测鸡群的抗体水平非常重要,要保证HI抗体水平育成期不低于6,蛋鸡不低于9。

③、发生新城疫后应采取措施

A、紧急免疫:可用Ⅳ系苗4倍量饮水或气雾免疫,使尚未感染鸡迅速获得抵抗力。

B、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继发感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营养剂和药物,增强鸡群体质,防止继发感染。



2、鸡痘(FP)的预防与控制

(1)、本病主要特点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蚊虫多发季节多发。主要表现两种类型。

皮肤型:在鸡体无羽毛部位,如:鸡冠、肉垂、眼睑、翼下、腿部皮肤上形成痘疹,死亡很少,但可导致发育迟缓,产蛋率降低(图3);

白喉型: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粘膜形成痘疹,爆发后可造成鸡只窒息死亡,高达30%-50%的死亡率(图4)。

(2)、预防与控制关键点

①、免疫接种。此病使用疫苗免疫2次,可很好控制。一般在2-3周龄时首免,4-5月龄时进行第二次接种。刺种为首先免疫方法,肌肉注射或饮水等免疫方法效果不好,易造成免疫失败。②、在夏秋季节,做好蚊虫的驱杀工作,以防感染。③、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啄癖或机械性外伤。

二、7-18周龄(抗体平稳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

鸡群经过雏鸡阶段的初免与加强免疫后,获得了良好的抵抗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的抗体在8-10周龄时下降至较低水平,此时必须及时补免,才能保证鸡群足够的抵抗力。

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一、传染性喉炎(ILT)的预防与控制

(1)、本病主要特点

①、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寒冷季节症状表现严重,死亡率10-20%,易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病等。②、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流鼻汁,流泪并伴有结膜炎(图5);鸡冠发紫,笼具上常见咳出的血痰。③、剖检可见气管和喉部粘膜充血、出血,气管内有多量渗出物或血块(图6)。

(2)、预防与控制关键点

1、发病鸡舍与健康鸡舍严格隔离,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扩散。

2、免疫接种

①、免疫程序:5-6周龄首免,13-14周龄二免,可保护整个产蛋期。

②、免疫注意事项:

A、慎重选择疫苗厂家,严格控制疫苗用量。选择免疫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疫苗使用,免疫剂量不超过1头份。

B、控制免疫反应。可在免疫时投服抗菌素减轻应激反应。

C、避免免疫干扰。与其他活疫苗的免疫要间隔7天以上。

3、发病后的紧急免疫:因本病流行速度慢,发病后使用疫苗紧急接种可获得良好效果。



二、传染性鼻炎(IC)的预防与控制

(1)、本病主要特点

①、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病,以水样乃至脓性鼻汁漏出、颜面浮肿为特征(图7)。雏鸡、育成鸡影响增重,产蛋鸡的卵巢受侵害,产蛋明显下降(10%-40%)。②、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易感鸡与感染鸡接触后可在1-3天内出现症状,可通过病鸡、饲料、饮水、养鸡器具、衣服等传播。③、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冬秋季节通风不良的鸡舍容易发生。

(2)、预防与控制关键点

①、隔离饲养:不从不明来源处引进鸡群;健康鸡与康复鸡要远距离隔离饲养;发病鸡群淘汰后,要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洗与消毒,空舍2-3周后再进新鸡。②、疫苗免疫。用A型、B型或C型菌单价疫苗或混在一起的多价苗(图8),在预计本病暴发前2-3周接种疫苗,一般需要接种两次疫苗,间隔5周以上(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VIRSIN 336(A+B+C)型三价联苗)。③、加强饲养管理:换气不良,密饲等不良环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要注意改善。④、治疗。对本病敏感的药物有磺胺类药、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时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疾病防控精髓|产蛋期(19-72周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产蛋期疾病预防与控制原则

鸡群经过开产前的各种疫苗免疫后,抗体达到一定水平,具有对各种疾病的特异性保护能力。但由于面临繁重的“产蛋”任务,是一生中比较敏感的时期,日常环境的微小变化,均有可能造成生产的不稳定或发生疾病。在疾病防控上,要“稳”字当头,避免各种应激;同时要注意关注各种疾病的抗体水平,抗体低时及时补免,避免发生病毒性疾病。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保日常管理的稳定性。首先要选择信誉度好、质量有保证的专业公司生产的饲料,杜绝饲料质量不稳定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且不宜频繁更换饲料;其次,要选用性能优良、质量有保证的饲养设施、设备,如饮水、通风、光照、喂料设备等,为保证日常管理稳定实施打好基础;还要遵循鸡群的生活规律,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操作规程,并保证饲养人员的稳定与业务技能,使规程得到严格落实。

2、每月定期监测新城疫、禽流感(H5、H9)的抗体水平,抗体低于保护值(参照09年2期产蛋期抗体标准值)时,及时补免。

3、加强卫生与消毒管理,减少鸡舍内、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含量。每天带鸡消毒一次,每周外环境消毒两次,有条件的可以监测鸡舍饮水、饲料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及时评估消毒效果。

4、减少、缓解各种应激,确保生产性能稳定。在冬春、秋冬季节转化及产蛋高峰期,鸡群处于环境性或生理性应激状态时,适时进行预防性投药,确保鸡群高产、稳产。

产蛋期易发病的防控及控制策略

一、慢性呼吸道疾病

1、发病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易发,病程较长,常与其它病混合感染。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缺乏等都可诱发此病。病鸡临床表现:羽毛松乱、眶下窦肿胀、呼吸罗音、咳嗽等(图1)。剖检症状:鼻腔内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气管有粘液,喉头充血,气囊浑浊、增厚(图2)。

2、防控关键点

① 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加强空舍消毒,阻断上下批次间鸡群疾病的传播。

② 确保饲养管理稳定。避免饲养密度、鸡舍温差过大及通风不畅等引起的环境应激。

③存在弱毒苗免疫、季节转化、生产管理应激等因素时,提前进行预防性投药(常用药物有: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红霉素、泰妙菌素等)。对于发病鸡群,要按照治疗剂量投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安劲亚红、呼喘奇效。安劲亚红能彻底杀灭呼吸道病原菌,有效治疗家禽顽固性呼吸道病;呼喘奇效具有强大的抗呼吸道病原菌作用,作用持久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二、大肠杆菌病

1、发病特点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条件性疾病,遇到季节变化、管理不善等应激时极易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肿胀、腹泻等;典型病理变化为“三炎”特征(肝包炎、心包炎、气囊炎)(图3)。本病易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控难度。

2、防控关键点

① 做好隔离、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含量。特别要注意饮水、饲料、环境等的卫生与消毒。

②缓解特殊时期的应激反应,提高鸡群抵抗力。在鸡群开产、天气变化、通风不良、免疫等应激存在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性投药,缓解应激反应。

③防止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鸡群发生其他疾病时,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大肠杆菌病,造成病情加重,因此,需要选择适当时机投放预防性药物进行预防。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速肠新、瑞可替(图4)。

④治疗。坚持“快、准、狠”的原则。即发现、采取措施快;判断用药准;投药剂量足。用药时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注射效果最好,饮水次之,拌料较差。常用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等。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杆菌奇效、支原杆菌清,能有效治疗家禽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三、坏死性肠炎

1、发病特点

本病属于条件性疾病,易反复、病程长,预防和治疗的成本高,鸡群感染后出现大量寡产鸡,造成产蛋率下降;发病鸡群腹泻,剖检时可见肠粘膜充血、坏死(图5),常附黄色或绿色伪膜,易剥离(图6)。饲养管理不善、霉菌毒素、球虫感染损伤消化道粘膜后容易引发此病。

2、防控关键点

①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及时清理粪便,避免鸡舍潮湿,做好鸡舍内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                                                                                            
② 控制饲料质量。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饲料频繁更换,即使更换饲料时,也要循序渐进进行。

③药物防治。在疾病易发日龄,可以提前投放敏感药物预防,比如可在饲料里添加大分子促生长类抗生素——安来霉素,添加量为5ppm,发病后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治疗。推荐使用北京维奥瑞得销售的肠毒清,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家禽肠毒综合征和坏死性肠炎。



四、禽流感

1、发病特点

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对养鸡业危害极大,死亡多,传播快,发病后难以控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图7、图8)。致病毒株血清型多,易变异,变异后原有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对养鸡业危害最大的是H5和H9亚型,H5亚型死亡率极高,无免疫鸡群发病率可达100%;H9亚型禽流感死亡率偏低,感染产蛋鸡后表现为产蛋下降、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少量死亡。感染雏鸡后引起呼吸道病,造成死亡增加。

2、防控关键点

① 免疫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推荐免疫程序为:



② 做好各种生物安全措施。关键要把好“三关”:

“大门关”。 严格控制进入鸡场的人员、车辆、物品的数量,必须进入时,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环境卫生、消毒关”。清除鸡舍周围的杂物,将粪便及时运至远离鸡舍的地方做无害化处理;每天打扫鸡舍内外的卫生,带鸡消毒与外环境消毒相结合 ,有效控制环境中的病原含量。

“野鸟与其他动物关”。迁徙的水禽、野鸟是传播禽流感的主要元凶,养殖场在建场时一定要远离湖泊、河流、池塘等水系;鸡舍要密闭,防止野鸟进入;不饲养其它动物;要定期灭鼠,消灭蚊、蝇等。

③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控制一切疾病的基础,包括:饲喂全价的饲料,提供清洁的饮水,给鸡群提供适宜的温湿度、通风、光照程序,防止各种应激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李业明 + 50 您是峪口公司负责技术的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9 21: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