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以油菜籽为原料,用压榨法和土法榨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菜籽饼;用浸提法或经预压后再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为菜籽粕。 l油菜籽的出油率受到品种、加工工艺的制约,一般出油率为30%-35%,平均出饼率为68%(65-70%)。取油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预压浸提法、动力螺旋压榨法及土法榨法;另外一种分法为:预压浸出、焙炒热榨、低温冷榨 外观监控要点及储存的 质量控制、掺假与鉴定
外观监控要点
无霉变、结块、无苦味、色泽淡黄,有菜粕特有香味,黄色或者浅褐色不规则碎片;粉状色泽新鲜一致,有菜油香味。中性洗涤纤维为跟进积累指标。一般外观越红,蛋白质含量越低。水分控制在12%以下。
目前植物油厂对油菜籽大都采用预榨—浸出的加工工艺。菜籽饼浸出时需添加溶剂油。菜粕中含磷1.29%,含脂肪8.6%,磷能自燃,白磷燃点为40℃,脂肪易燃,当气温升高时,易受空气氧化。据资料介绍:饼粕脂肪含量超过9%时容易发生燃烧。
因此,菜粕内残留的溶剂油、白磷、脂肪就形成了自燃的物质基础。
菜粕导热不良,热量就逐渐积聚,加之干湿不均,微生物发酵也产生热量,温度持续上升,乃至发生自燃。
高温是促成菜粕发生自燃的条件。因燃烧处在中层,故不易发现,燃烧时表层温度约有升高,物料下凹,气味甚浓。深挖显黑色,有烟,无明火,温度高达90℃以上。
菜粕与饲料成品生产之间的关系
菜粕颜色与饲料成品的颜色
菜粕与饲料成品的耐水性
当榨油过程中的蒸炒温度高,时间长,菜籽蛋白质的变性程度高,蛋白质黏性和弹性就损失严重,所得菜籽粕在制粒期间的吸水能力及可塑性均下降,从而使制得颗粒饲料耐水性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