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国储玉米拍卖已经进行了五次,俗语说:人生就是一场戏,有演戏的,也有唱戏的。现在的玉米市场,就像快到结尾的一部戏一样,当新玉米上市,国家托市政策的出台也会为这部戏落下帷幕,新的续集将会继续开始,那么到底是谁在导演这部戏?是政府还是市场?众说纷纭,笔者作为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的一名玉米信息编辑,在这部戏中,感受是双面的,说是冰火两重天一点都不为过。
国储拥有3600万吨的玉米收储库存,在当前粮源趋紧、现货价格居高不下的市场形势下,临储拍卖理应成为玉米市场供应的主渠道。但直至第五次临储玉米拍卖结束,分别为37.2%、47.91%、41.66%与36.39%的成交比率与从1,600元/吨逐步降低至1,578元/吨的成交均价却难以反映市场,。而从当前民间市场看,尽管价格已升至年内最高,但因消耗殆尽,事实上收购量很小。未来一段时间,一边仓满囤流,一边供不应求或将成为中国玉米市场独有的奇特风景,从这方面说,政策和需求的博弈,掺杂了另外的一些因素。
第五次拍卖成交情况突显转折,成交率和成交价都有一定的回升,玉米市场已经走到重新启动的地步了么?剧情的铺垫是否已经足够?
首先,养殖业复苏促进了玉米的饲料需求。有人调查的六和饲料某分公司为例,饲料产销量由3月时不足设计能力的60%,至5月中旬达到满负荷,其后四次提高饲料出厂价仍供不应求,企业甚至不得不超负荷生产,需求的增加推高了玉米价格。该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大致可以看作是饲料行业复苏的一个缩影。
其次,市场复苏推动了玉米深加工重要分支至至淀粉、糖类生产大幅增加。由于该类企业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开工率严重不足,短时间内的大面积开工迅速增加了玉米需求,推涨了玉米价格,
目前山东地区加工企业玉米进厂价普遍涨至1,860元/吨以上。
再次,在运输方面,,东北玉米难入关,加剧了玉米供应的紧张。正常情况下,进入高温季节,正是东北玉米大举南下以弥补关内不足的时候,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粮源皆为临时收储所控,市场粮源短缺导致关内玉米价格高位就不难理解了。
在东北深加工企业得到补贴政策的影响下,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释放,市场基调越来越稳,对市场价格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笔者接触的部分贸易商认为:在国储玉米上市量较低的情况下,新玉米上市是目前最可期待的影响力。这里不得不说一个自然因素,也是近期影响期货市场的最大因素:东北的干旱天气造成的减产预期,目前国家已经没有出台完整的统计数据,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两日的降雨和国家的抗旱工作能够挽救多少粮食还是个未知数,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笔者认为:干旱天气造成的减产进一步加大了对玉米后市高位的预期,玉米需求的好转时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在养殖业恢复、深加工企业回暖的情况下,国家的惠农政策将会进一步体现到市场上。
后市主要影响因素:政策与需求,谁会为玉米市场拉幕?
国家的托市政策把价格稳定在一定的高度,温总理在上次吉林考察中强调:国家会进一步提高收购价格,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在天气干旱可能造成减产的情况下,收储价格提高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国储玉米收购政策继续作为指向,引导市场。
在市场调节方面,目前需求的恢复作为引导,价格持续走高,在新玉米上市之后,供大于求的格局在国内将会继续出现,市场的调节能力是否能够完美体现是关注的重点,运输体系一直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市场怎样调节运输压力带来的影响也是要关注的一个要点。
2009年下半年以来,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得以恢复,意味着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日益紧密,国际市场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市场。
相关信息:
|
| 第一周
| 第二周
| 第三周
| 第四周
| 第五周
|
| 成交率
| 成交价
| 成交率
| 成交价
| 成交率
| 成交价
| 成交率
| 成交价
| 成交率
| 成交价
| 黑龙江
| 13.31%
| 1534
| 23.7%
| 1523
| 40.09%
| 1535
| 28.36%
| 1538
| 37.44%
| 1540
| 吉林
| 21.76%
| 1570
| 44.5%
| 1581
| 33.33%
| 1571
| 30.32%
| 1564
| 40.63%
| 1565
| 辽宁
| 21.74%
| 1616
| 68.87%
| 1608
| 69.6%
| 1609
| 73.89%
| 1594
| 89.18%
| 1605
| 内蒙古
| 79.08%
| 1619
| 46.23%
| 1604
| 24.64%
| 1598
| 7.14%
| 1606
| 28.91%
| 1601
| 整体
| 37.2%
| 1601
| 47.91%
| 1592
| 41.66%
| 1585
| 36.36%
| 1579
| 50.08%
| 1584
|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饲料采购交流QQ群:73358083
汇聚天下饲料采购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