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华牧公司于8月初组织召开了“规模化海兰蛋鸡技术研讨会”,由中国农大教授对我国蛋鸡养殖行业目前广泛存在的白血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下面将我的笔记与大家分享。
鸡白血病毒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它不耐酸、碱、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弱。目前我国分离到的毒株主要是J亚型。本病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多见。患病鸡只主要症状有:鸡冠苍白,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有的可在体表摸到肿大的肝。皮下出血,消瘦法氏囊肿瘤呈结节状。脾体积增大,暗紫色,内有许多灰白色肿瘤病灶。有研究表明,在1周龄内感染J亚型白血病的鸡群,到5周龄时,其感染率可达50%。本病一般散发,当鸡体抵抗力低下时,例如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寄生虫病、饲料缺乏维生素等,都促进本病的发生发展。
我国海关对进口祖代鸡严格检疫,每批次鸡均从1日龄检测到7周龄,未发现白血病。那么本病为什么在我国蛋鸡养殖行业如此普遍?究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不同鸡群饲养过于密集,很难克服鸡只横向传播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国内疫苗很多不是由SPF鸡蛋生产的,疫苗产品中含有各种抗原,养殖户给鸡体免疫其实就是接种病毒,从而造成各种疾病泛滥。
中监所对全国各厂家生产的100多批疫苗的支原体分离结果显示,用普通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制造的活病毒疫苗60%以上污染了支原体。据报道,我国2006年的SPF鸡胚的生产能力为1245万枚,而禽用活疫苗全部使用SPF鸡胚制造,保守估计每年需要SPF鸡胚2208万枚 (56.5%)
,相差960万枚(43.5%)。目前国内多种活疫苗中污染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比例高达38.0%。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物疫苗生产仍然被几个单位所垄断。他们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全然不顾养殖户的安危,使用含有各种病原的普通鸡蛋制作疫苗,造成目前国内蛋鸡行业疫病流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