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18 09: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shayeath 于 2009-8-18 09:28 编辑
一次粕和二次粕这个称呼不科学。
如果是传统压榨工艺(油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压榨-毛油-过滤-清油)压榨出来的应该叫做菜饼或小机榨饼,残油很高,消化吸收率以及蛋白溶解度都很低。这种菜饼可以经现代榨油工艺再次提取油脂,其副产物就是菜粕,这种菜粕颜色比较黄,料形粉状物比较多,但蛋白溶解度很低。
现代榨油工艺是指,菜籽经清理-预榨-浸出-脱溶-油脂、菜粕。这个工艺生产出来的菜粕质量好,蛋白溶解度高,适口性也优于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菜粕。很多油厂收购小机榨饼与预榨后的菜籽浸出,其菜粕质量就要打折扣了,常规检测手段不容易发现,要通过检测蛋白溶解度来检验是否掺有小机榨饼,外观检查(粉状物的多少、小结块物的多少、颜色的深浅、适口性)也能够做出初步的判断,这个就靠经验了。
近2年,油菜籽压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工艺”,菜籽-调质-清理-脱皮-冷榨-膨化-浸出-脱溶-油脂、脱皮菜粕。其菜粕蛋白达到46%,赖氨酸达到2%,口感好(由苦涩味变成甜涩味),利用价值很高,但由于目前还出去中试阶段,市场供应短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