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装沼气:一个农民的畅想 | 发布时间: 2009-8-14 19:41:53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彭进 钟怡群 |
| 四会一养殖户提出把沼气液化罐装,形成产业化 养殖环保要求在提高,谁能否定这些假想的意义? |
□本报记者 彭进 钟怡群 实习生 白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非也!
但投身农业,确实极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创造力。
四会养殖大户江泽明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近日,他提笔给南方农村报洋洋洒洒写来一封4000多字的长文,详细探讨了关于将沼气罐装并产业化的思考。
他说,如果想法成真,中国可能诞生一家如中石化、中石油一样的大型能源公司,它的名字叫“中沼气”。
养殖户:
沼气过剩致浪费
可否液化由国家收储
江泽明,41岁,肇庆四会市地豆镇迳口村人,养猪12年,如今伺候着180头母猪和数百头肉猪。走在路上,个子瘦小的他并不十分惹人注目。可他一开口,就用岭南风味十足的普通话将记者吸引住,他讲的是关于沼气产业开发利用的大问题。
江泽明介绍,2004年,就自己动手,给自家猪场建了个1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惜只用了一年,就严重漏气,只能当化粪池用。在积攒了足够的资金后,今年年初,他请来专业工程队,修建了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这个沼气池不但解决了其猪场的排污问题,还提供了大量的沼气供全村使用。
江泽明的沼气免费供应给整个迳口村,主要用于100多人的饮食、洗浴等,迳口村因此成为四会市生活燃料沼气供应示范村。
不过,沼气仍然有大量剩余。他初步估计,在夏季,仅50%的沼气得到了利用。这让他开始思考沼气的合理利用问题。最后竟想出一个“歪点子”——能不能由国家成立一个大公司,按一定价格收储?
8月6日,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一构思:“如果国家抽调技术力量,突破沼气的液化和罐装技术,并把相关设备的成本降到10万元以下,这对养殖场将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国家的沼气发展可以突飞猛进,对环保非常有利,还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甚至可以由国家成立一家或几家沼气公司,把养殖场的罐装沼气收储起来。比如说,参照天燃气的价格,国家以2元/立方米收购,可以再按3元/立方米放到市场上销售。”
他向记者推算沼气产业到底有多大:“全国生猪常年存栏超过4亿头,每头生猪对应沼气池1立方米,那么全国池容量为4亿立方米,每立方米沼气池每日可产生0.3立方米沼气,那么每日全国可产1.2亿立方米沼气以上,按人均日消耗0.3立方米天燃气算,这些沼气可满足4亿人口的能源需求!按3元/立方米算,可以支持一个3.6亿元/日的超级产业!”
讲到得意处,江泽明激情飞扬。记者注意到,这些分析比较粗糙,忽略了很多问题。不过,即使把他的分析数字打对折甚至打两三折,结果仍然很惊人。
专家:
有想法但不现实
罐装沼气难度太大
听了记者转述的“江氏构想”,四会市能源办主任吴桂欢一阵大笑:“有点意思,不过,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液化技术难度比较大。由国家来收储更不现实。”
广东省能源总站能源科陈科长也一口否认“江氏构想”的可能性:“根本不可能!现在连天燃气的罐装技术都没实现,更不要说沼气。全世界实现天燃气液化的国家都只有两三个!”
据了解,沼气的主要成分中,甲烷含量约55%-70%、二氧化碳含量约28%-44%、硫化氢平均含量为0.034%,此外杂质很多,必须首先脱硫、提纯,再采取冷却、高压等方法才能将之液化。液化罐装的技术难度非常高,目前国内虽有研究,但基本没有产业化。天燃气与沼气的主要成分类似,都是甲烷,也没有实行罐装销售,只能通过管道输送。
广东省沼气研究所所长林瑞如表示,目前,虽然沼气液化罐装技术理论上已经有了,但我国并没有推行。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太高,猪场可能需要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在国外,瑞典等极少数国家的沼气开发相对成熟,可以用来作列车动力。他认为,江氏构想要变成现实很有难度。
记者在网上发现,江泽明并非第一个提出沼气罐装设想的人。许多人与他一样,都在求证沼气液化并罐装的可能性,可见这个设想很有诱惑力。当然,他们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否定的,主要难点在于:第一资金要求高,第二,难以保障安全。
不过,也有不少人宣称,他们解决了技术难题。
在中国投资网上,自称广西白色供电局退休职工的郭以强先生便是其中之一。记者电话采访了他。他称,其技术已经成熟,一项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他介绍,单纯采取超低温和高压的方法都很难将沼气液化,他的工艺取得了突破,根据他的技术初步合计,一套猪场沼气液化罐装设备需要68万元,如果大批量生产,可以控制在10万元左右。他表示,目前,有不少感兴趣的人与之联系。对他的介绍,记者难以核实。
现状:
大型沼气发展较慢
投入大且没有利益驱动
一方面是养殖场动力不足,一方面是沼气大量浪费。如果沼气的后期商业化开发成功,将对我国养殖业和环保事业带来巨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户用沼气池建设发展较迅速,但大型沼气池建设仍不足。农业部2007年3月出台的《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中规划,“2006-2010年,在现有规模化养殖场中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000处左右。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4700处左右,占现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总数的39%左右。”这个数字显示,即使到明年底,我国的六成规模养殖场仍然没有沼气池。
众所周知,规模化养殖场的排污量相当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环保要求的提高,养殖场受到排斥乃至拆迁的事情屡屡发生,其理由之一就是养殖场污染环境。
广东省能源总站能源科陈科长介绍,建设合乎标准的沼气池后,猪场的污染会下降80%-90%,即使刚建成,其污染也会下降70%,如果再加上果园、鱼塘等后续措施,就基本能够达到现行的环保要求。修建沼气池或是养殖场通过环评的选择之一。
不过,目前,大型沼气池建设需要一次性投入数十万元,对规模养殖场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以四会为例,作为广东规模化养猪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当地拥有能繁母猪10万头,年出栏生猪超过150万头,按理,其沼气池建设应该非常普遍。而据四会沼气办主任潘国昌介绍,当地大中型沼气池只有200来家,不算多,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名额限制,四会每年仅能申报支持一家大型养殖场搞沼气池建设,这个力度非常不够。他希望上级部门对大型沼气池建设多一点扶持。
养殖户江泽明说,目前,沼气池建设每立方米的造价约380元,如建500立方米的池子,就要耗费近20万元。尽管沼气池是个好东西,但许多养殖户仍会犹豫再三。如果沼气能够被开发成商品,养殖户有了直接收益,激情就会高涨,即使没有国家资金扶持,他们也会主动修建沼气池。沼气的商业化一举多得:既解决了猪场污染,也促进了能源开发,还可以催生一个高附加值产业。
听了专家的“死刑”评判后,他显得有些失望。不过,几分钟后,其语言又乐观起来:“技术暂时有难度,没关系。可以慢慢想办法嘛;一个人解决不了,可以由几百人几千人一起思考……”
他还特意提醒记者,8月9日,首届亚洲能源论坛在广州召开,里面也谈到了生物能源问题。“沼气的利用,肯定要谈到的吧?”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