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9|回复: 1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养成期池塘水中的氨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4 13: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养成期池塘水中的氨氮

    氨氮及其衍生物是水中一重要生态因子。它们对水生生物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益的作用,养殖者的责任是在掌握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限制其有害因素,使其转换为有益的物质,把生产搞得更好。

    分子氨对水生生物是极毒的,而离子铵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重要营养盐类。水中积累的氨会对养殖动物产生结构性和功能性的不良影响,损害气体交换作用,抑制基础代谢过程,使养殖生物生长速率下降,降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污染的耐受力,减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造成养殖对虾的死亡。

    氨有昼夜与垂直变化,这种变化在晴天尤为显著,这主要与池水溶解氧、水温、pH变化有关。晴天中午前后表层非离子氨增多,底层由于有机物分解使pH下降,分子氨达最低值,夜间由于表层pH下降及对流等原因,上、下层水中非离子氨差大大缩小。所以,白天中午前后开机搅水也是避免氨中毒的一个有效措施。

    控制氨氮毒性主要有以下方法:

    合理放苗,适量投喂饵料。养虾池中的氨大部分由生活在虾池中的生物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及残余饲料所形成。对虾及其他生物密度越大,其产生的代谢废物或残余饲料越多,则池中氨的产生和积累也就越多。因此,要降低养虾池中氨的浓度,必须做到合理放苗,适量投喂饵料。

    适宜繁殖浮游植物。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养虾池,由于二氧化碳被大量吸收,池水的pH常达到9以上,这就加剧了氨氮的毒性。因此,当浮游植物繁殖过多而透明度较低时,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当溶解氧降低时,会增加氨氮的浓度,同时,溶氧量的降低也增加了非离子态氨的毒性。因此,保持池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是减少氨的毒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大换水量。按照养殖前、中、后期的基本要求进行换水,尤其是放养密度较大的养虾池,中、后期每天应换水1/3~1/2。对发现氨氮浓度已超标的养虾池,则应加大换水量。
                                   -----转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yisiyi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8-14 13: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哈。不晓得是不是降低PH增加溶氧就能解决氨氮问题。。。我去试一下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0 04: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