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底开始,截至目前,国储已经先后3次举行国家临储大豆拍卖。拍卖规模均为50万吨,三级大豆价格定在3750元/吨。其中前两次均以流拍告终,第三次略有成交,其中内蒙古成交4335吨价格在3750元/吨的三级大豆,成交率为4.28%。黑龙江成交562吨价格在3790元/吨的二级大豆,由于黑龙江成交规模小且采购的是二级豆,因此我们认为油厂仍没有准备大规模参与拍卖。
在国家临储大豆拍卖之前,CBOT大豆和DCE大豆从7月中旬以来一直保持在横盘整理、底部略有抬升的格局之中。今年上半年南美大豆大幅减产,且市场需求旺盛支持CBOT大豆期价反弹,但是随着2009/2010年度美豆新作即将上市,市场中的关注焦点逐渐转移到了美豆新作合约上面。至此,陈作和新作炒作题材相对分离,出口销售良好进一步削减美豆本就紧张的期末库存水平,并对陈作合约价格有所支撑,而天气升水以及市场对美豆新作上市的迫切要求支持美豆新作反弹。由于前期中国大量收购大豆,临储大豆储备高达525万吨,因此中国临储大豆的销售问题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对价格上涨有所压制。当时,市场普遍认为中国放储的最佳时机就是在新作上市之前,因为这个时候南美大豆余量已经不多,国内市场料将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但是市场苦等临储拍卖消息无果,利空心理逐渐消化,而随后的两次拍卖又均以流拍告终,市场对这项利空的担忧更是明显减弱,甚至已经有海外评论机构开始猜测中国临储大豆拍卖的质量和数量均将小于此前市场的预期。而此时前期略显沉闷的行情终于迎来突破,进入8月份,对美豆关键生长期内天气的担忧也终于触发了对天气升水炒作。美盘大豆期货联动连盘大豆期价大幅上涨,这时青岛港口大豆分销价也上涨到了3750元/吨,与国储三级大豆的拍卖价格持平,那么此时此刻,如果国家再进行临储大豆的拍卖,成交量是否会放大呢?还是市场会继续反应冷淡?下面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做简要分析。
国储拍卖的三级豆属于油厂采购的油豆,其定价在3750元/吨。目前东北产区3750元/吨大豆对应的压榨利润处于负值水平,如果运往南方成本会更高。首先,从目前的压榨利润来看,油厂采购临储大豆是不划算的,如果压榨利润向好,情况会有转变吗?我们认为暂时不会,目前油厂还有前期没有消化的大量大豆库存,而港口分销价格又低于国家拍卖价,压榨利润刚刚有所好转,使用3750元/吨的大豆用于压榨仍然不划算。更重要的一点是,根据目前商务部的统计,预计8月份大豆到港量为189万吨,远低于7月份到港的482万吨。今年2季度(4-6月)中国共进口大豆1194万吨,市场预计8、9月份中国大豆到港量不到500万吨,其中对8月份的预估好于商务部的预测值,加上商务部对7月份中国大豆到港的预估,粗略计算三季度(7-9月)中国大豆到港量共计982万吨,较二季度的1194万吨下滑212万吨。如此缺口,再加上三季度国内对豆粕和豆油的消费量都将较二季度稳步增长,这无疑会使国内市场在新豆上市之前的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而在国内供应存在缺口的条件下,如果国储大量流入市场,无疑会对价格造成打压。综合上述观点,在我们预期后期国内豆粕豆油消费好转,价格有望上扬的前提下,针对目前作为拍卖主要采购力量的油厂,在自己还有大豆库存的同时,当然不会主动推动国家临储大豆释放,不仅如此,让国储大豆流拍才是利益的选择,国储流拍成就了价格上扬。因此导致国储流拍的原因不仅是价格偏高,而且在新作上市前,油厂还将抓住压榨利润时间窗打开的时机,以消化自己前期库存为主,而对国家临储大豆的需求暂时不会出现。
目前美豆产量恐慌反弹暂告一段落,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良好,预计8月10日美豆主产区将受高压脊影响,前后会伴有阵雨,而高温伴有降雨的天气对目前的作物生长有利,且高温可以帮助今年生长落后的作物加快生长步伐。8月是决定美豆产量最为关键的时刻,后市我们仍应紧盯天气变化。如果美豆丰产,那么受上半年南美作物减产影响,美豆作物年上半年市场上的供给仍有限,在国家临储大豆拍卖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后市至少还应密切留意美豆的出口情况,若出口强劲必将对价格构成坚实的支撑。 摘自:期货日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