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0|回复: 4

吃苦耐劳是成功的有效途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6 11: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你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b]  "吃不了苦"是时下一些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总是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满,总想找一个既轻松又能赚大钱的工作。结果往往是-好机会没有降临,宝贵的年华却虚度了。
  在《大长今》第21集里,长今一心只想在比赛中取胜,用了寻常百姓们吃不起的上好牛骨炖汤,违背了太后娘娘要为百姓找出新食物的用意,结果输掉了比赛。为了让长今好好反省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韩尚宫派长今到云岩寺去伺候年迈卧病在床的老尚宫。长今苦苦哀求韩尚宫将自己留在宫内,韩尚宫却不为所动。
  长今走了之后,连生、阿昌跟令路都想成为韩尚宫的上赞内人,可是韩尚宫用训练长今的方式训练她们时,她们根本都做不到。韩尚宫问她们:"你们都是怎么搞的?说好了要做到,为什么不做呢?" 令路回答说:"我做不到。"
  [b]阿昌回答说:"我也是。"[/b]
  [b]最后连生也说:"我也是。"[/b]
  为什么连生、阿昌和令路都做不到?因为她们缺少长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韩尚宫自然不想让她们做自己参加比赛时的助手。
  现在,有一个最让企业头痛的问题是:新招来的员工吃不了苦,没有一点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人在企业里干了几天,甚至才干了几小时就辞职走人,没有坚定的意志。
  一个知名企业家说:一个优秀员工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有些青年员工,刚到企业来工作时决心很大,可到最后总有一部分人被淘汰,一部分人成为岗位操作能手。为什么?其中的关键是被淘汰的这部分人缺乏一种吃苦的精神。任何一种工作都很辛苦,但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用双手劳动去争取的。你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
  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
  香港超人李嘉诚,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界领袖之一,同时他也是香港历史上的千亿富翁。他所建立的长江实业为香港的第一大企业集团。他的成功离不开吃苦耐劳精神。
  李嘉诚幼年丧父,家庭的重担由他一肩扛起。14岁,正是一般青少年求学的黃金岁月,应该是忧无虑的,然而迫于生计他不得不选择辍学,走上谋职一途。他好不容易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担任服务生的工作。每天清晨五点左右一般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必须提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然后赶到茶楼准备茶水及茶点。每天他的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以上。生活简直就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与磨练。
  舅父非常疼爱李嘉诚,为了让他能够准时上班,就买了一只小闹钟送他。他把闹钟调快了十分钟,以便能最早一个赶到茶楼开门工作。茶楼的老板对他的吃苦肯干深为赞赏,所以李嘉诚就成为茶楼中加薪最快的一位员工。
      曾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讲了下面这则故事:
  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其推销的秘诀是什么,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李嘉诚讲的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不能吃苦、不肯吃苦,是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功的。
  [b]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b]
  在济州岛,长今正式拜张德为老师学习医术,她希望医术学成之后有机会重回宫廷。张德要求严格,长今不分昼夜苦读医书。她常常到一个寒冷的山洞里,借着一个布偶,苦苦研读关于穴道的医书。
  长今就这样吃苦受罪,研读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长今把吃苦当挑战,以致闵政浩向中宗皇帝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微臣真心爱慕医女长今,因为她是女人,更重要的是这个女人在学医术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坚韧意志以及她吃苦受难的精神,都让微臣倾心,更尊重爱慕她。"
  长今如此吃苦耐劳,她不成功,谁还配成功?
  对王永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王永庆并没读过多少书,从小在米店当学徒,后来一步步发迹,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那么,王永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b]四个字-"吃苦耐劳"。[/b]
  小时候,王永庆家里十分贫穷。由于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从小就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六岁起,每天一大早他就起床,赤脚担着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两百多级的小山坡,再赶到山下的水潭里去汲水,然后从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不过,这也锻炼了他的耐力。
  小学毕业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永庆没有继续去上初中,而是来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在那呆了大概一年,他的父亲见他有独立创业的潜能,就向亲戚朋友借了两百块钱,帮他开了一家米店。 米店虽小,但王永庆精心经营着。为了建立客户关系,他用心盘算每家用米的消耗量,当他估计某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了的时候,就主动地将米送到顾客家里。这种周到的服务一方面确保顾客家中不会缺米,另一方面也给顾客提供了方便,尤其令那些老弱病残的顾客更是感激不尽,自从买过王永庆的大米后,再也没到别家米店去买过米。
  王永庆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满足于单独卖米。为增加利润,他减少了从碾米厂采购的中间环节,添置了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在王永庆经营米店的同时,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一般到了下午五点钟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结果是日本人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王永庆正是由于具有此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后来在经营台塑企业时便得心应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面对。取得成功之后,王永庆深有体会地说:"对我而言,挫折等于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忽犯错了,必须进行理性分析,并作为下次处事的参考与借鉴,这样便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所不能忍的挫折,并从中获益,挫折的杀伤力就等于锐减了一半,因此,我成功的秘诀就是四个字-吃苦耐劳"。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吃苦耐劳也是成功秘诀。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这是因为苦吃惯了,便不再把吃苦当苦,能泰然处之,遇到挫折也能积极进取;怕吃苦,不但难以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反而会对困难挫折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的人当然也就很难成功了。来源网络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3论坛币 +21 收起 理由
yisiyi + 19
李建明 + 1
zuoyf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8-6 11: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15: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话我们要理解也要反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5: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现在的孩子吃不了苦的原因可能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0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以上的故事告诉我的不是非要吃苦耐劳

而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0 22: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