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dasenlin1978 于 2009-8-5 09:48 编辑 [/i]
中层忠告:从聪明到智慧
[color=#0075c4][/color]
小时候,我经常听到大人用聪明夸孩子,用智慧赞老人。不同的赞美语词让我懂得,聪明可以先天遗传,智慧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上学后,老师教我们打篮球,“动作优美,姿势难看”是他戏谑我们投篮耍帅的口头禅。大概就是现在“雷不倒也晕倒”的意思吧。记得当年老师就劝诫我们,不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于聪明与智慧,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的感悟也越来越有多。今年四月底,我写过一篇题为[url=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blog/static/169378852009330104056231/edit/?mode=prev][color=#0075c4]《聪明不被聪明误》[/color][/url]的文章,谈的是如何管理聪明人,特别是管理由聪明人组合而成的团队,并给领导提出了4点哈佛经典建议。文章希望领导先做好,但不等于经理人不去好好做。相反,经理人更要加强自我修炼,学会从聪明到智慧。
今天,正好有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对此颇有感触,他告诉我:“中层的提升之道和发展瓶颈,说到底就是从聪明到智慧。很多中层死于聪明。”并希望我写写这方面的文章:“中层忠告:从聪明到智慧。”其实,关于从聪明到智慧方法很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兴趣者可阅读拙文:[url=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blog/static/16937885200952634959439/edit/?mode=prev][color=#0075c4]《如何辅导员工正确思考》[/color][/url])
所谓聪明,一般指明辨对错是非;所谓智慧,多指进退有度,一切圆满。易经有一句话讲得好,叫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一个“藏”字和一个“待”字是如何地了得,无不说明了智慧。正如孔老夫子所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犹如道家大智慧: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欲品更高。
一次,我到客户那里例行辅导,突然听到会议室外面有人嚷嚷,原来有某职能部门派员例行检查。过来检查工作的几位大员态度很不好,有点得理不饶人,还想趁机敲竹杠。只见,平时性格温和的老板一反常态,他正告对方:“我是本市商会的副会长,与你们局长是哥们,大家给个面子好下台,不要这样胡闹。”说完就操起电话打过去,约好对方局长晚上吃饭。看到对方灰溜溜地走了,我不得不佩服客户老板的聪明,真会狐假虎威。
晚上吃饭,客户老板非要我一同作陪,来到厅房一看,除了局长大人外,还约来白天例行检查的几位工作人员。只见,客户老板站起来不停地给那几位工作人员敬酒,还一个劲地表扬他们。在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起客户老板,不计较他们已是宽宏大量,何苦还要表扬他们秉公执法、廉洁清明?谁知老板哈哈一笑:“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从聪明到智慧,不是用嘴说,而是用脚走,更是用心行。聪明人一般是手中有剑,而智慧人则是心中有招。通俗一点讲,聪明人能从一个苹果中看到里面的种子,智慧人还能从种子里看到了更多的苹果。不难看出,那位客户老板当机立断,喝退麻烦是一种小聪明;而其后的“不结仇,善结缘”,表现出的是一种大智慧。
------转载自网易----高扬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