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9|回复: 1

[饲料] 美养猪业东扩“三宗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 16: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和肉类加工制造企业,自1999年大举“东扩”,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设立养猪场、屠宰场和肉制品加工生产流水线。

  名列《财富》杂志500强企业的史密斯菲尔德称,在东欧的业务降低了成本、惠及消费者,有利于当地实现现代化养猪。然而,部分农业专家和环保人士却认为,史密斯菲尔德“东扩”弊大于利,犯下威胁传统畜牧业生存、加剧环境污染和扰乱市场价格等“三宗罪”。

  “畜牧业革命”兴起

  史密斯菲尔德在波兰和罗马尼亚实行现代化养猪,是全球兴起的“畜牧业革命”典型之一,却严重威胁传统畜牧业生存。

  史密斯菲尔德严格控制每头猪的生长周期,与流水线作业毫无差别。在史密斯菲尔德名下的养猪场内,每头母猪一年内产仔3到4次,小猪仔出生300天后已经成长为重122公斤的成年猪,随时可以宰杀。

  之后,史密斯菲尔德的流水线严格切分被宰杀猪身上的每一块肉,甚至一些“边角废料”也能被剁碎制成肉肠,浪费微乎其微。

  近10年来,高速运转的史密斯菲尔德在东欧站稳了脚跟,成为罗马尼亚最大的生猪生产企业。如今,史密斯菲尔德在罗马尼亚拥有庞大的肉类加工工厂和近40个养猪场,雇用900多个农民饲养猪,在波兰也雇用了500名农民养猪。

  史密斯菲尔德董事会主席约瑟夫·W·鲁特尔三世形容公司的全球战略时说,将“非常非常大步,非常非常快速”地扩展业务。

  研究全球畜牧业发展趋势的作家罗伯特·G·华莱士认为,史密斯菲尔德在东欧市场的崛起是全球“畜牧业革命”的一部分。就此著书立说的华莱士说,在这场革命中,发达国家的畜牧养殖和肉类加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当地建成一座座“养猪城”和“养鸡城”。

  以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畜牧业,能够有效提高卫生标准并降低成本,消费者因此得以享受价格低廉的肉制品。然而,华莱士说,“被取代的小型农户看到的却是价格上涨”。

  借助规模效益,中大型企业在原料采购到商品发售等各个环节有价格优势,而同样饲养牲畜的中小型农户却难以企及,在竞争中毫无优势。

  《纽约时报》记者多琳·卡瓦哈尔和斯蒂芬·卡斯尔报道,在养猪业向来发达的东欧,“不少农民不堪史密斯菲尔德的低价攻势,有的移民离开当地,有的改行当建筑工人”。

  欧盟提供的数据显示,罗马尼亚养猪户近年大幅减少,从2003年的47。7万户减少到2007年的5。2万户。


来源:新华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zuoyf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8-3 16: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时事啊 多多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9 05:4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