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农变身“走鬼”,谁的魔法?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7月25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彭进
叶苏妹,东莞人,养猪近20年,2002年其猪场迁入惠州小金口。
如今,随着一纸罚书,他已成为养猪行业的“走鬼”——其拥有近800头母猪的猪场成了“非法猪场”,必须停业,否则可能遭遇强制拆除。
叶苏妹很郁闷,他开始和魏淼、李忠杰等有着相同遭遇的养猪佬热情交往,商量着怎么应对眼前的难关。他们很担心,要是某天有关部门的强制拆迁队伍突然浩浩荡荡开到猪场,清理他们这些“走鬼”,怎么办?
“我是怎么成为一个非法走鬼的?”叶苏妹说,他们手上有着各种证件:工商营业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不过,手续确实并不完美,全都缺少环保部门下发的排污许可证。既然没有证,严格算来,他们还真的是违法生产了很多年。
环保部门讲得不错,对违法行为,昨天不纠正,不代表今天不能纠正,所有人都违法,不代表有关部门就不能先纠正一部分人。这样的思路和逻辑,听起来是一点错没有。为了环保,在强调绿色发展的今天,更是一个不可怀疑的理由。
只不过,在“纠正”之前,人们有必要理清几个问题:第一,猪农为什么要违法?第二,执法者是否足够公平?
叶苏妹等人之所以感到委屈,根源就在于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据了解,目前,国内几乎90%以上的规模猪场都没有排污许可证,也就是说,它们在严格意义上都是非法猪场。养猪人都是傻子吗?显然不是。谁都不想心惊胆战地生活在阴影里。猪场没有排污证,既有养殖户的自身原因,环保部门也不难辞其咎。一方面,办理排污许可证的成本很高,许多养殖户承担不起;另一方面,即使有的养猪人不惜成本,但环保部门却始终拖着不办。养殖户魏淼就属于后者,他曾与律师一起到环保部门办理相关环保手续,但却被推来推去无人理睬。
因此,刻薄一点说,在某种程度上,许多养殖户是被逼违法的。执法者本身不让你合法,甚至可以容忍你十年如一日违法,一旦时机需要,立刻亮出法律武器制裁你,全然不顾这种容忍本身已是严重违法。养猪佬无论多么辉煌多么能干,只要一日不解决身份问题,就终究属于可怜的“走鬼”一族。
养猪佬这种走鬼有什么特色?
他们是乡村的流浪儿,每当一个地方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驱赶养殖户便成为政府为获得土地必走的一步棋,东莞、佛山即为例子;他们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其规模猪场动辄价值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一旦受挫,损失的家当非同小可;他们都不愿意迁徙,由于养猪业固有的特征,搬迁往往是伤筋动骨的事情,将影响其生意乃至生存。
基于以上特色,每一次这个群体遭遇“合法”驱赶时,其过程都惊心动魄,其结局都惨不忍睹。总会爆发出几场大的冲突,总能诱发出许多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这是一个有想法、有实力的“非法”群体,他们的尴尬状态已存在若干年了,只是一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随着中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矛盾才渐渐凸现。对此窘况,长江食品集团董事长江建常曾在今年5月南方农村报主办的“瘦肉精现象反思与养猪产业变革”研讨会上悲叹:“地方政府越来越不欢迎我们养猪佬了,我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叶苏妹们曾是政府的座上宾,如今一眨眼变成了可怜的“走鬼”。被需要与被抛弃的魔法变幻,猪农没法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