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0|回复: 1

[饲料] 首富为啥爱养猪 炒猪团不远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8 1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富为啥爱养猪 炒猪团不远了
 民营企业家扎堆养猪
  郭广昌率领的“复星系”是中国最大民企集团之一,好奇的人们追溯他的个人成长史时,大都会发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中国式感慨。很少人能想到,当他在钢铁、地产、矿业、医药等行业越战越勇时,他对养猪业萌生出浓厚的兴趣。
  2009年6月16日,具有20年养猪史的江西国鸿集团迎来两名贵宾,一位是郭广昌,另一位是深圳东方富海投资公司的董事长陈玮。他们分别与国鸿集团董事长曹国鸿签下了一纸合约,合约的投资总额为1.1亿元。
  郭广昌觉得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更重要的是,复星半年多来的“找猪行动”总算有了战果,他长舒了一口气。
  陈玮的兴奋之情与郭广昌不无二致。“国鸿两三年内上市没有悬念。我们接下来的另一个项目是养鸭。”他说,“其实投资养牛也不错的。”
  没有人说牛年养牛就一定能赚钱,但投资界的大佬们如今纷纷关注养殖业,无疑挑起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属猪的养猪”也让人疯狂。今年2月,网易CEO、38岁的丁磊养猪的消息被炒破了天,IT达人养猪一万头的猪倌梦闹得满城风雨。
新希望集团掌门人刘永好的养猪风格可谓稳扎稳打。两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正与各地金融机构广泛勾兑养猪事宜的他兴高采烈:“未来几年,养猪是我的第一要务。”在他的布局中,将掷出数十亿元,打造一条集育种、养殖、饲料、屠宰、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现在盖房子不如种水果,种水果不如养猪。”刘永好说。
  刘永好、丁磊、郭广昌无一不是中国首富行列的民营企业家(前两者分别于2001年与2003年登顶福布斯富豪榜,后者居2007胡润百富榜第10位)。他们先后扎堆养猪业,成为2009年中国商业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07年肉价狂长,全国上演‘猪疯狂’,2008年遭遇寒冬,大家试着‘猪坚强’,2009年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催生出了‘猪恐慌’。”2009年7月8日,刘永好在一场民营经济论坛上诙谐地说。
  他的这一番言论无疑为丁磊、郭广昌“后起之秀”的养猪行为找到了注脚——尽管他们的运作方式各不相同,但“抄底”开始成为外界贴于他们身上的标签。看来,“猪恐慌”孕育出了“猪嗅觉”。
  “现在猪肉价格已开始触底反弹。”刘永好称。就在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我国生猪市场调控初见成效,生猪价格已连续3周回升,用来衡量养猪利润的猪粮比价在连续7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后,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
  抄底大军中不仅仅只有首富们的身影,高盛、德意志银行等投行及国际机构继续通过曲线途径跑马圈地,本土的大中型养殖企业亦无一不想借机实现咸鱼翻身。
  “猪倌”们的算盘
实际上,当下我国的生猪产能是过剩的。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存栏生猪4.53亿头,仍比正常水平高出10%左右,属于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水平。
  猪呆在圈中不出栏,显然是因为卖不出好价钱。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在春节前上涨到13.4元/公斤后,便开始一路下行,2月份为13.2元/公斤,5月份跌到了9.7元/公斤。4个月跌去近30%,正如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道理一样,“猪贱伤农”让普通养猪人体会得淋漓尽致。
  而在美国纳斯达克实现借壳上市的饲料和养殖企业艾格菲集团却自鸣得意,并对股东声称“我们是领先的价格指标”,其底气来自于资本驱动和规模化效应。一边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多轮融资共约1亿美元使得企业规模2年内增长逾7倍,一边是通过大规模地原料采购使得成本下降了约5%。“上海和广东两地是我们的主要养殖和销售市场,因为这里的消费水平较高,我们每天可以在生猪批发买家中选择出价最高者。”艾格菲总裁熊俊宏称。
  事实上,生猪价格在扎了几个月的猛子后,最近开始慢慢回升。这主要得益于6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对猪肉市场的联合调控行为;今年1月初发改委颁布实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后生猪价格不升反跌的尴尬情形这次没有重演。
  3天后郭广昌即投资了江西国鸿。有人说他抄了行业的大底——君不见去年抄底中国养猪业的一些国际机构被套了个正着。但也有人分析称生猪价格下半年仍可能再次下探。
  “这一轮经济调整,消费业会崛起。”郭广昌对记者说,“增加一些周期性弱、轻资产、在经济下行时仍具有相当防御性的行业,正是今年我们的一项重要计划。”
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刘永好说。在新希望集团高层和中层会议上,除了不断强调规模化和成本观之外,他更是苦口婆心给大伙儿灌输品牌理念——从“国雄”饲料到“荣昌”“海波尔”种猪,再到屠宰及供应环节的“千喜鹤”,用“名牌链”来提升附加值。
  “炒猪团”还会远吗?
  事实上,早在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高盛养猪”事件之前,众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农业产业的前景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跑马圈地,已成为行业内或投资界一个公开的秘密。艾格菲的前身——江西百世腾畜牧集团便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德意志银行、高盛等数十家机构曾共持有艾格菲约20%的股份。“与郭广昌和陈玮等内地投资者看好龙头企业有所区别的是,国际投资基金首先看好从饲料到养猪、屠宰、深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完善的企业。”福州富强畜牧公司的林文胜说,“这也是艾格菲上市后加大马力向中游和下游扩张的原因之一。”
  而早在2007年,德意志银行就乐此不疲地向其中高端客户推荐一种名叫“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的结构性投资产品,这一产品挂钩的投资标的彼时即选择了整个食物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低潮,但德银的分析师们似乎从没放弃对看好中国农业的鼓吹。
  高盛投资的两家中国肉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双汇和雨润,去年双双逆势扩张,前者更是逐步加大在养殖领域的扩张,意欲覆盖整个产业链。令人瞩目的是,两家企业去年的业绩均告不菲——年报净利增幅分别超过20%和30%。
  高盛、德意志银行、凯雷之外,美国的猪肉生产和加工巨头史密斯菲尔德和肉类生产商泰森食品也已纷纷曲线进入中国——前者通过出售股份于中粮集团,后者选择与江苏京海及山东新昌等公司合资,他们无不希望能在中国的产业市场走得更远。
  “外资偷袭中国农业”、“须保安全底线”等声音去年曾一度甚嚣尘上,以至于惊动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专门组团到湖南、福建一带调研,以“查明真相”。不过不久后,坊间传出“国内某家大型饲料集团主动向国资委反映,以防话语权为外资掠得”的消息,让业界唏嘘。而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随后一份通告称:“外资进入我国养猪业可以影响未来生猪价格的定价权、甚至对市场产生垄断等看法是不准确的,也高估了外资的作用。”
  如今这种“威胁论”已大大降温。更多的民间资本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东方证券分析师任美江说,“雨润等国内前三大生猪屠宰企业现在每年的屠宰量为3000万头左右,只占全国生猪出栏头数5%的份额,市场集中度远不能和欧美诸国相比——世界上头号猪肉出口国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在丹麦本国的市场份额为80%。”
  “未来几年,中国的民间资本很有可能掀起抢食养猪业的热潮。”林文胜说,“民间金融发达地区,怎会甘愿错失掘金的良机呢?”
  一场争夺现代农业高附加值的大规模“养猪战争”呼之欲出,包括技术、资本、人才等元素在内的行业大洗牌拉开帷幕。当更多的企业搭上资本市场的快车,特别当中国的生猪期货市场建立和完善时,继之前人们热议的“炒房团”、“炒煤团”、“炒车团”之后,不久的将来,“炒猪团”是否会成为另一道风景呢?
来源:楚天金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yisiyi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28 10: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穷人养猪,看来现在富人也要养猪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9 05: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