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5|回复: 1

养猪场猪异常行为的防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5 21: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划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的一些异常行为在上升,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猪和猪之间的打斗等,该病又称为“反不适综合征”,它是许多猪场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恶癖。被咬伤的猪,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严重影响猪的健康与生长性能,降低胴体品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1发病原因
国内外大量试验分析认为,能诱发或促进咬尾、咬耳异常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环境、管理等,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剧变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1.1  营养因素
当日粮中营养不平衡时可诱发异常行为的发生。例如: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偏低,猪体蛋白质代谢会发生紊乱,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其中包括兴奋互咬;当日粮中铁、铜、钙、镁和食盐等矿物质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时,会产生惊厥、不耐应激、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异常表现,同样也会促进互咬和打架;维生素是体内许多相关代谢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当它们缺乏时,机体就会发生代谢机能紊乱,从而引起异常行为发生。
1.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温度、光线强度等。如当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时,加上通风效果不良,有害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在舍内蓄积过高会引起猪群烦躁,这些应激因素会刺激咬尾的发生。当猪舍内高温、高湿易引起猪体表搔痒,也可诱发互咬。在恶劣的环境中,噪音、强光等因素,促进猪的应激反应,增加打斗。
1.3  管理因素
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导致猪圈空间过于狭小,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互相咬斗;当转群后,猪群都要熟悉料槽、水槽以及圈内各种设施,并建立群居次序,这时猪群通常表现十分活泼,常常发生打斗,特别是体重小的猪常是被咬的对象。
1.4  其他因素
猪体表有虱子、疥癣等寄生虫时,对皮肤刺激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
2  预防措施
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饲喂全价的营养日粮。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氨基酸要平衡。当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用量。环境舒适。要有良好的通风、保温、防潮、光照设施,保证舍内卫生干燥、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等。
饲养密度要适当。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充足的食槽。一般每头猪占地面积为:小猪0.35—0.5 m²、中猪0.5—0.7 m²、大猪0.8~1 m²;3~4头猪一个食位;同时一栏饲养头数不要超过20头。
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一般在出生后30 d、60 d、120 d 3次全群驱虫。
适时断尾。仔猪出生后,要在1—2 d内断尾,一般断尾位置应离尾根l/3处,同时剪去犬齿。也要做好止血消毒工作。
被咬的猪只要及时处理。用0.1%高锰酸钾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化亚铁溶液,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25 22: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好帖.我先收藏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6 01:1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