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22 1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我以前一个PPT的部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阿散酸和洛克杀砷同属有机砷制剂
一、有机砷制剂的作用机理
1增强同化作用,促进生长
动物体内小剂量的As3+可与谷胱甘肽、硫醇、二硫醇等氧化酶中的巯基结合使之失活,从而减弱异化作用,增强同化作用,活跃造血机能,兴奋神经系统,增加食欲,改善营养,促进生长(李艳红,1996)。
抗生素样作用
适量的砷可改善肠道细菌生物群落,阻止肠壁增厚,进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砷还可以促进微血管的渗透性和生物膜的通透性,血液中的养分易于进入组织细胞,进而改善组织营养和体质营养(张殿增,1999)。
砷是硒中毒的有效解毒剂。硒也是砷中毒的解毒剂。
二、砷的毒性和残留
1砷毒性
砷对各种动物均有毒性 ,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 ,主要分布在肾、肝、脾等内脏 ,慢性中毒时则主要蓄积于骨骼。
阿散酸的LD50是1710mg/kg,属低毒类 ,但其对水生生物和土壤生物具有遗传毒性效应。
临床畜禽中毒症状为肌肉活动缺乏协调 ,共济运动失调和瘫痪 ,中毒的禽会致盲甚至死亡。
2中毒事件
1999 年 ,武义县发生仔猪阿散酸慢性蓄积中毒;
2003 年,漳州市郊发生仔猪应激性死亡,源于自配料有机砷中毒。
2005 年陕西省某规模化猪场在生长育肥猪全价料中添加了0.2%的阿散酸导致中毒。
美国FDA规定了动物产品肉、蛋和肝、肾脏中的砷允许残留限量分别为0.5 mg/kg和2mg/kg,世界卫生组织(WTO)规定食品中砷含量应该小于0.1mg/kg。我国规定无公害肉类中砷含量应该小于0.5mg/kg。
有机砷制剂有氨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 由于其确实存在药物残留和环境毒性,农业部在《无公害食品 -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规则》中, 已明确将二者列为禁用品。
据估计 ,以一个万头猪场为例 ,若在商品猪饲粮中添加对氨基苯砷酸100mg/ kg ,则每年的用量为360kg ,按对氨基苯砷酸含有砷34. 52%计算,每年通过排泄物可向周边环境排放约125kg砷。8 年之后将可能向猪场周围排出1吨砷, 16年之后猪场周围土壤中含砷量可增加1倍。
三、 砷在土壤中有以下几种存在方式: (1)形成难溶性的砷酸盐; (2)吸附在土壤粘粒和其它金属难溶盐的表面; (3)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一般来讲 ,易溶态砷、松散结合态砷有效性高 ,易转化为水溶性砷被作物吸收 ,危害性较大;难溶性的砷酸盐则危害性降低 ,不易被作物吸收或进入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