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38|回复: 9

影响制粒机产量的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8 1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物料因素  
  1.1 物料体积质量 一般来说,物料体积质量越大,制粒产量越高,因此配方人员在选用原料时,除考虑营养需要外,也要考虑物料容重。  
  1.2 物料粒度 粒度细,比表面积大,蒸汽吸收快,有利于水分调节,制粒产量高。但粒度过细,颗粒易脆,影响颗粒质量;粒度过大,会增加压模和压辊的磨损,能耗增大,产量降低。一般猪料粒度应通过3 mm筛,鸡料粒度应通过3.5 mm筛,其中至少应有80 %能通过1.18 mm筛。  
  1.3 物料水分 物料水分含量过高,在制粒时减少蒸汽添加量,影响制粒温度的提高,从而影响颗粒饲料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物料的水分过高,调质困难且易造成物料在环模内壁与压辊之间打滑,导致环模孔堵塞。一般要求调质前物料水分应在13 %以下。  
  1.4 物料组分  
  1.4.1 蛋白质 物料蛋白质含量高,受热后物料可塑性大,粘性增加,制粒产量高。但非蛋白氮(如尿素等)高时,制粒产量降低。  
  1.4.2 淀粉 谷物类淀粉含量高,在高温、高水分下容易制粒,产量也高,此时要求调质水分在16 %18 %之间,调质温度应在80 以上。否则,淀粉糊化程度差而产生脆性颗粒,甚至不能成形。若谷物在调质前已经熟化(如烘干玉米),则制粒产量下降。因此,采购原料时以不选择烘干的为好。  
  1.4.3 油脂 添加少量的油脂(0.5 %1 %),有利于减少机器部件磨损,并使颗粒容易通过模孔,提高制粒产量。然而当添加量超过2 %时,会使颗粒松散,难以成形。因此,在添加高剂量油脂时,宜在混合机处添加全量的30 %,制粒机处喷涂全量的70 %  
  1.4.4 粗纤维 适当的粗纤维含量(3 %5 %),有利于颗粒料的粘结,减少颗粒的粉化率,提高制粒产量。但粗纤维含量超过10 %时,则会因为粘结性差而影响颗粒的硬度和成形率,增加机械磨损,降低制粒产量。  
  1.4.5 矿物质 无机质饲料几乎无粘结力,制粒性能差,影响制粒产量。因此,当无机质含量高时,一般要向物料中加入少量粘结剂(如糖蜜)以改善制粒性能,提高产量。  
  1.4.6 热敏感饲料 乳糖、乳清粉等受热后粘性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但温度超过60 ,就易出现焦化,堵塞模孔,影响制粒产量。因此对这类饲料调质时可采用温水。  
  2 操作因素  
  2.1 调质水分 物料经调质后,适宜水分应在15.0 %16.5 %之间,具体判断以手握成团、松手后能散开为宜。当调质水分超过18 %时,物料容易在环模内壁与压辊间打滑,甚至压不出粒料,降低制粒产量。如果调质水分低于14 %时,则物料与机器摩擦剧烈,降低制粒产量。  
  2.2 辊、模间距 压辊与环模的间隙对制粒质量影响较大,一般间隙应在0.050.3 mm之间。当间隙大于0.3 mm时,物料层过厚,且分布不均,降低制粒产量。当间隙小于0.05 mm时,机器磨损严重。辊、模间距判断方法:一般以开机调节压辊时转时不转或用手抓料丢入制粒机中能听见嘭响为好。  
  2.3 模孔光洁度 新环模由于模孔内壁附着部分铁屑、氧化物等,在使用之前都应进行抛光处理,以使模孔内壁光滑,减少摩擦阻力,提高制粒产量。抛光处理的方法为:1)用直径小于模孔孔径的钻头清理堵塞模孔的杂屑。2)装上环模,在进料面抹一层油脂,调好辊、模间距。3)10 %细砂、10 %豆粕粉、70 %米糠混合后,再混10 %油脂配成磨料,开机投入磨料,处理2040 min,随模孔光洁度的提高,颗粒逐渐松散,可根据这点来确定抛光程度,并应有90 %以上模孔出料。  
  2.4 喂料刮板 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制粒机,喂料刮板磨损严重,使进入辊、模攫取范围的饲料量减少,从而降低制粒机的产量,并增加含粉率。  
  2.5 模孔堵塞 主要由制粒性能差的物料或新模没有抛光处理引起或制粒后未用油性物料清理造成。发现模孔堵塞,应用钻头冲开,对不易冲开的应将环模浸于装有机油的铁盒内,加热铁盒,听到嘭响后可直接用来制粒。  
  2.6 物料与辊、模的摩擦系数 物料与压辊、环模内表面摩擦系数小时,料易打滑,从而降低产量。而物料与模孔内壁摩擦系数过大时,会造成物料压不出模孔,降低制粒产量。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配方、调质、机械自身等。  
  2.7 喂料量 喂料量减少,即使操作人员调质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提高产量。  
  2.8 冷却 颗粒饲料冷却不充分,颗粒松散,经提升机提升后粉料增多。粉料经过筛后回流制粒,从而降低制粒产量。当颗粒料需破碎时,这一影响尤为突出,可通过调节冷却风量及冷却时间来调整。一般要求,冷却后颗粒料温度不能高于室温3   
  3 机器安装及配件选用因素  
  3.1 开孔率 环模的开孔率对生产影响极大,为保证环模强度,故孔径大者一般开孔率高,制粒产量也高。  
  3.2 模孔孔形 直形孔环模对加工配合饲料来说是比较适宜的,但对一些档次较低的饲料,因其粗纤维含量很高,用直形孔环模加工将大大降低产量,此时可选用外锥形孔环模加工。  
  3.3 模、辊直径比 在大环模直径的基础上,压辊直径越大,则物料进入压制区夹角越小,物料越不容易被排挤回去,有利于提高制粒产量。一般辊、模直径比需大于0.4  
  3.4 刮板位置 喂料刮板安装不当,物料窜出环模,造成产量低、粉料多。正确安装应为喂料刮板上部边缘与环模、环模罩相距23 mm,刮板顶部进入深度不能超过模孔沉割槽。  
  3.5 孔径、深径比 孔径大的环模,制粒产量高,但也应选择合适的深径比。模孔厚度过大,产量低,硬度高;模孔厚度小,则颗粒硬度小,达不到质量要求。以4.0 mm孔径为例,深径比范围为:谷物类含量高的饲料9.512.5,热敏感类物料4.88.0。其中的大值应在添加1 %2 %油脂时选用。  
  3.6 环模安装误差 环模位置安装误差,会造成不均匀的过度磨损和不均匀制粒,甚至环模窜动,降低制粒产量。  
  3.7 切刀 切刀位置太靠近环模,造成粉料多,影响制粒产量。应在制粒过程中调整,以颗粒长度与颗粒直径比121为宜。  
  4 其他因素  
  4.1 蒸汽质量 蒸汽在锅炉给定压力下是以饱和蒸汽进入管道,在输送过程中会损失能量产生冷凝水变为不饱和湿热蒸汽,给调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调质前应将冷凝水排出,并通过减压阀将其变为低压干热蒸汽以提高调质效果。经减压后蒸汽压力不低于0.2 MPa,温度不低于120   
  4.2 电压、电流、供料的稳定性等对制粒产量都有明显影响。  
  总之,制粒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产量不够理想的问题,但只要制粒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找出解决办法,就可以使制粒机高效地运行。 (转载)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3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18 1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有参考价值,支持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18: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料经调质后,适宜水分应在15.0 %~16.5 %之间,具体判断以手握成团、松手后能散开为宜,
请问料温度那么高,怎样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09: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是从制粒下料口侧空直接用温度计测量。建议不要过分依赖制粒机自带的温度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1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觉得还是 比理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1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资料,可以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18: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分应在15.0 %~16.5 %之间
老大,这个怎么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7: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做法是经常测定调质水分,根据调质水分控制二配的加水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2: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下,你们的二配加水量一般是多少?成品水分的范围在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0 1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10: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