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83|回复: 1

猪丹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4 22: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有的有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1)诊断要点:
(病原) 为猪丹毒杆菌,是一纤细的小杆菌,形直或稍弯,革兰氏染色阳性。对外界抵抗力相当强。干燥不易将它杀灭,直接日晒可生存12天,腌制3个月的腊肉和5个半月的咸肉,尚可发现活菌,已掩埋9个月的猪尸体内还可找到活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70℃,5分钟就可杀灭。一般消毒药物如1%漂白粉、3%来苏儿、3%克辽林、10%一20%石灰乳都可迅速将其杀灭。正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较多见于夏季,春秋次之。由病猪粪尿、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土壤或由皮肤创伤、昆虫叮咬而传染。健康猪可以成为本病的带菌者。各种降低机体抵抗力的因素如运输、饥饿、潮湿猪舍、肠道寄生虫等都能诱发本病。
(症状) 本病主要由消化道感染。潜伏期一般是3-5天。
①急性(又称败血型):病猪不愿走动,虚弱地躺卧,不食,有时有呕吐。体温上升高达42℃以上,稽留不退。眼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呈栗状,附有粘液。严重的呼吸加快,粘膜发绀。发病1-2日后常见皮肤有红色疹块,大小形状不一,压之退色。一般病程经过很短,可以突然死亡。也有些病猪于3-4天后体温下降,死亡。急性不死的转入亚急性和慢性。
②亚急性(疹块型):发病初期食欲失常,精神不振,体温略有增高。以后在背、胸、腹、颈、耳、四肢等处出现方形、菱形等大小不同的红色疹块,手摸有热感,以白毛猪最多见。疹块可突起于皮肤,表面出现小水疱,后来疱液干燥而结成大小不等的痂皮。待疹块发出后,体温随之下降,病势也减轻,病猪经数天或十余天都能自行恢复健康。
⑧慢性:由急性不死或亚急性转变而来。四肢关节发炎肿胀,食欲常转好,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发生心内膜炎,呼吸急促。经一到数周后食欲渐减少,皮毛粗乱,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而变成厚的痂皮经久不能脱落。病期可拖延至数星期,最后常因过度衰弱或后躯麻痹而死。
(剖检)
①急性:胃底部粘膜有点状和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和回肠有轻重不等的充血及出血。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切面多汁。脾肿大,边缘钝圆,呈红棕色。肝充血。肾混浊肿胀,呈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肺充血或水肿。心脏内外膜均有小点出血。
②亚急性:主要病变为皮肤有坏死性疹块,疹块部皮下组织 充血,也有侵害关节而使关节发炎肿胀,内脏及肌肉等无显著病变。
⑧慢性:心脏二尖瓣处有溃疡性心内膜炎,形成疣状团块,状如菜花,此病变亦能发生在三尖瓣处。在髋关节、飞节、腕关节以及跗关节等部,常见慢性关节炎,关节囊肿大,有浆液性纤维性渗出物。(2)防制措施2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增强猪体自身抵抗力。控制市场,加强检疫。可应用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或干燥猪丹毒弱毒菌苗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对本病治疗仍以青霉素疗效最好。对败血型病猪最好首先用水剂青霉素每公斤体重工万单位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常规剂量水剂(2000-3000单位/公斤,每日4-6次,肌肉注射)。若发现有些病猪用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四环素每公斤体重5000-2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王一2次,直到痊愈为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14 2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少见这种病了哟,抗生素可以搞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5 21: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