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04|回复: 4

[牧歌悠悠] 试论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畜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4 15: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畜牧业
张显运
(洛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

[
内容提要]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迅猛,是宋政府主要的牲畜供应地。牧马业和牧羊业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十分兴盛,牛、驼、驴等大牲畜的饲养非常普遍,犬、鸡等家庭饲养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地气高寒”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庞大的社会需求是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西北畜牧业;北宋;养马业;牧牛业;牧羊业


[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2x(2009)01-0022-09

[收稿日期]2008-10-22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文中西北地区指北宋统治下的河东路、永兴军路和秦凤路)畜牧业有了迅猛发展,尤其是牧马业、牧羊业相当繁盛,牛、驴、驼等大牲畜的饲养较为普遍,犬、鸡等养殖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西北畜牧业的巨大发展不仅满足了当地民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还为宋政府提供了军事作战所用的马匹、交通运输所需的大量畜力、畜禽产品和乳制品,是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北宋统治赖以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北宋时期西北畜牧业是如此重要,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引起学者的重视,1故笔者略陈管见,期望能为研究宋代西北地域经济和畜牧经济提供一些帮助。

一、牧马业

西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传统的畜牧业基地,汉唐时期统治者就在此地大规模地饲养马匹。宋立国之初,宋太祖在永兴军路的同州(今陕西大荔)“葺故地为监”;太平兴国五年(980),此监改为牧龙坊。咸平六年(1003),分成二监,景德二年(1005),又改名沙苑监。①(《兵》21之4,p7126)随着沙苑监的建立,整个北宋时期西北地区陆陆续续建立了20多所马监。现将西北地区马监的分布情况统计如表1、表2。


从表1、表2统计可以看出,北宋时期西北地区先后建立了24所马监,占全国马监数额的近三分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北宋西北地区由于位于边境地带,经常遭受周边民族政权的骚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监牧地的建立。另一方面,北宋时期宋政府推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统治政策,“汉、唐都长安,故养马多在沂陇三辅之间;国家都大梁,故监牧在郓、郑、相、卫、许、洛之间,各取便于出入”。②(卷364,p8736)宋政府大力加强京师开封的军事装备,将大量马监牧地集中在开封周边的河南地区,仅现今河南省内就相继建立了34所马监,并不能因此说明河南牧马业最为发达。因为它大部分马匹都是从西北地区购买而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牧马监集中于京师周围无疑对西北地区的马监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西北牧马监的建立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当地牧马业的发展状况。


与官营牧马业相比,西北地区民间养马业更为兴盛。先看河东路。史载,河东路“山川深峻,水草甚佳,其地高寒,必宜马性。”③(卷112,p1703)水草丰美、地气高寒的条件为马匹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府州(今陕西府谷,北宋时期隶属河东路)的马质量最好,“凡马以府州为最,盖生于子河汊,有善种。”④(卷160,p1390)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优良的品种。隰州(今山西隰县)也盛产马匹,境内石城县东南有一泉,“因山下牧马,多产名驹,故得龙泉之号。”⑤(卷48,469册p411)泉因马而名气大噪。岚(今山西岚县)、石州(今山西离石)及汾河一带,草软水甘,唐朝时期这里就设置了楼烦(今山西娄烦)马监。③(卷112,p1703)河东路由于民间养马业兴盛,马种优良,早在宋初就在其境内的麟(今陕西神木,北宋隶属河东路)、府、丰(不详)、岚州、岢岚(今山西岢岚)、火山军(今山西河曲南)、唐龙镇(今山西偏关唐隆镇)、濁轮砦(不详)等地区,置场买马,⑥(卷198,p4932)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一次就从河东购得马34900匹,⑦(卷104,p2422)足见其民间养马之兴盛。







地处西北的陕西永兴军、秦风路一带有着发达的畜牧业,民间普遍养马:“河北、陕西、河东出马之地,民间皆宜畜马”。⑧(卷29,1872册p367)“熙河一路数州,皆有田宅、牛马,富盛少比。”⑦(卷489,p11607)养马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尤其是熙州(今甘肃临洮)和河州(今宁夏河州),“出马最多”。⑦(卷254,p6205)永兴军同州一带,“畜宜牛马”。⑨(卷1,p77)据史料记载:西北土产马匹的地区有陇(今陕西陇县)、泾(甘肃泾川)、宁(今甘肃宁县)、阶(今甘肃武都)等州。耀州(今陕西耀县)土产啗马药,⑤(卷31,p268)说明形成了与当地养马业发展相适应的兽医药业。


由于西北地区牧马业的发达,整个北宋时期成为官马的主要供应地,宋政府多次从这里大量购买马匹。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政府也偶尔从西南边境购买少量马匹,但其数额较之西北则相差甚远。兹将北宋时期政府市马状况列表如表3、表4。





由上述统计可知,从宋真宗咸平元年(980)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131年间大规模从西北地区买马有14次,少则5000匹,多则达6万余匹(宋初太祖、太宗时期因资料缺乏没有统计),总共买马达320554匹。除从西北买马外,北宋政府也从西南地区的黎州(今四川汉源)购买少量的马匹,整个北宋时期买马数额仅15580匹,相当于从西北买马总数的二十分之一。宋政府在买马的过程中为什么厚此薄彼呢?这是因为宋代西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不大适于马匹的生存。史载,政府从西南黎、叙(今四川宜宾)等州买马,“每纲五十,其间良者不过三五,中等十数,余皆下等,不可服乘。”⑥(卷198,p4955)这些马尺格短小,质量低劣,被称为羁縻马。⑩(卷18,p425)之所以从西南购买马匹,主要出于政治原因,笼络周边的少数民族,减少边患。北宋政府从西北地区买马数额巨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民间牧马业之兴旺发达。

二、牧牛业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牧牛业有了突出发展,“秦人筑城备胡处,扰扰唯有牛羊声。”⑾(卷37,p866)是陕西边境民间畜牧业兴盛的真实写照。宋仁宗时期韩琦在陕西为官,对当地牧牛业的发达情况曾用诗歌加以赞美:“森森松栢围先陇,濈濈牛羊滿近坡”。⑿(卷8,1089册p267)天圣年间,陕西当地的一位官员说“今雍千里民无灾疠,牛羊蕃息,稼穡滿野。”⒀(卷下,1092册p803)陕西到处呈现一派农牧发达、繁荣昌盛的景象。文学家苏辙在陕西看到牛羊满野的景象时吟道:“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⒀(卷2,p32)文人墨客对陕西的畜牧业,尤其是牧牛业进行了尽情讴歌,虽有些夸张,但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地民间养牛的确很普遍。熙河一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熙河一路数州,皆有田宅、牛马,富盛少比”,⑦(卷489,p11607)畜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秦凤、泾原沿边每年秋季,“禾稼、牛羊满野,以致饵冠海盗。”⒂(卷17,1100册p686)牛羊等牲畜太多,有可能引来盗贼。陕西民间牧牛业的迅猛发展除自然条件适合畜牧外,与当地民间丰富的饲养经验也有重要关系。史载渭州(今甘肃平凉)安阳、大角两地自古就有“十牛九犊”⑤(卷151,470册p423)之说,孳育率非常高。


牛是河东路民间农户广泛饲养的牲畜之一。欧阳修送其友人的途中,在并州境内看到“牛羊日暖山田美”,③(卷57,p818)牛羊在田间自由放牧的情形;诗人文同在山西黄土高原一带看到了“日落云四起,牛羊下高原”⒃(卷4,185册p75)的壮观景象。


西北地区发达的牧牛业带动了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这些地区不仅乳制品产量大,而且大多是名牌产品。陕西的酥非常著名,是当地的一大特产:“中州□潼取酥酪,以雍酥为冠”。⒄(卷17,p7044)宋人绍伯恭曾任官于长安,离任后对长安酥还念念不忘:“自去长安,唯酥、梨、笋时复在念,其它漫然不复记。”⒅(1038册p268)美味特产,自然是馈赠的佳品。宋徽宗时期,有位官员曾以长安酥馈送宦官梁思成,江端友作诗讥讽道:“有客有客官长安,牛酥百斤亲自煎。倍道奔驰少师府,望尘且欲迎归轩。守阍呼语不必出,已有人居第一先。⒆(卷11,p335)又如薛嗣昌“以雍酥媚权倖,率用琴光桶子并盖,多者至百桶,人人皆足其欲。”⒇(卷8,p198)长安酥产量巨大,当是规模化生产。


陕西兴平酥比长安酥更胜一筹,“兴平产良酥,厥品为第一。岁时盛献馈,霜梨副冰蜜,东来连车轸。并走卫霍室……甘知马酒薄,素觉鹅肪失。”[21](卷1,1101册p511)兴平酥质量第一,前来买酥的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兴平酥质优味美,颇受宫廷的青睐,成为当地的一大贡品。西北地区的庆、凤等州也进贡牛酥。南方一些州县虽生产牛酥,但就其数量与质量而言无法与西北颉颃。下面就宋代进贡牛乳制品的地区列表如表5。




由上表得知,宋代有11个州土贡牛乳制品,其中西北地区占了6个,说明当地所产乳制品量大质优。西北地区乳产品加工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改善了当地民户的生活质量,对活跃市场,发展商品经济都有一定意义。

三、驴驼等大牲畜的饲养

驼、驴在大牲畜中属于杂畜,是西北民间普遍饲养的牲畜之一,地位虽没有马、牛等牲畜重要,但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1
.牧驼业


由于气候、地理环境和骆驼生活习性的影响,宋代民间牧驼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中河东路民间牧驼业最为发达。宋神宗时期,太原知府韩绛言当地,“驼与羊,土产也,家家资以为利。”⑦(卷279,p6836)骆驼成为民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有些民户饲养骆驼达数十头。如薛怀让致仕后就在河东老家“犹有马百匹,驼三十头”。⑥(卷254,p8889)宋神宗时期,日本僧人成寻前往五台山的途中,在河东境内的官道上每天都可看到30—40头骆驼。[22](P153)熙宁年间,官方曾一次从河东购买了300头骆驼。河东沦于金人之手后,金统治者在民间括买骆驼,仅从太原就征购5000头。[23](卷10,p235)不仅如此,官方还在河东路石州放养了许多官驼,驼坊每年派监官轮差管理。①(《方域》3之48,p7367)河东路牧驼业之兴旺由此可见。


陕西民间骆驼的饲养较为普遍,常常是政府差配和括买的对象。如康定元年(1040),元昊大举入侵,宋政府一次就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差配骆驼、骡子近2万头,[24](卷1,p716)元丰五年(1082),又在陕西一带调拨官、私骆驼2000头运输军需。①(《食货》43之3,p5560)梅尧臣送友人去解州(今山西运城西南)赴任时,途经陕西,在其境内看到“白径岭上橐驼鸣”[25](卷17,p3)的景象。


西北地区还以驼毛为原料,织造“驼毛段子”、[26](卷6,p75)“驼毛褐布”。⑤(卷151,469册p334)驼皮能够御寒,是制作皮裘的原料。寒冷的冬天宋人多用此防寒保暖,并咏之于诗句加以赞美。如:“料峭严风雪满山,驼裘絮帽叩松关”,[27](卷112,1363册p119)“小雨踈风转薄寒、驼裘貂帽过秦关”。[28](卷5,1125册p54)骆驼还能为人们提供奶制品和肉类,驼酥、驼峰、驼蹄是上等的美味佳肴。陕西的驼酥就很有名气,陆游曾写诗赞道:“驼酥鹅黄出陇右,熊肪玉白黔南来”。[29](卷3,p88)范成大对陕西驼酥更是赞不绝口:“舟前鹅羽映酒,塞上驼酥截肪”。[30](卷23,p329)驼峰、驼蹄极珍贵,是中国的传统美食:“驼峰之隽,列于八珍。然驼之壮者,两峰坚耸,其味甘脆。如熊白奶房而尤胜”。[31](卷上,p160)正因其珍贵,一般人是没有口福的,只能“空羡驼峰烹翠釜,漫思鲈绘拌金齑。”[32](卷62,1357册p501)驼峰和鲈鱼一样是不可多得的佳肴。总之,骆驼及其副产品的广泛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有利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推动和刺激了西北民间对骆驼的饲养。



2
.牧驴业

西北地区的民间普遍养驴,宋人魏野送友人途经陕西永兴军邠州(今陕西彬县)郊外时,看到“山险下驴多”。[33](卷2,1087册p360)永兴军东南的解州是解盐的重要产地,“牛、驴以盐役死者,岁以万计。”④(卷16,p159)每年有上万头驴、牛死于解盐运输,足见当地民间养驴之兴盛。关中一带是驴的重要产地,驴肉是当地的主要肉食之一:“客生于关中,常食此(驴)肉”。[34](卷1,p973)因产驴较多,成为国家征括的主要大牲畜之一。宋仁宗庆历年间,宋政府讨伐元吴,“尽括关中之驴运粮”;[35](卷4,p43)康定年间,为了抵御西夏的侵扰,官方在河东、开封等地括驴5万头;⑦(卷129,p3070)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宋出兵西夏,又在河东大规模括驴,“愿出驴者,三驴当五夫。五驴别差一夫驱喝。一夫雇直约三十千以上,一驴约八千。”⑥(卷175,p4256)频繁的征括影响了河东民间牧驴业的发展。

四、牧羊业

牧羊业在西北地区迅猛发展,“今河东、陕西及近都州郡皆有之。”[36](卷17,p16)羊是当地民间普遍饲养的牲畜。河东路民间牧羊业发展最快,太原一带几乎家家养羊,“驼与羊,土产也,家家资以为利”,是民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宋太宗雍熙年间,政府把并(今山西太原)、代(今山西代县)等州的8000民户迁到河南府、汝(今河南汝州)、许(今河南许昌)等州,他们随身带来的羊、马等牲畜就达40多万头。⑦(卷27,p620)泽州(今山西晋城)的民间牧羊业尤为发达,成寻在其境内太行山上看到3处羊群,“或五千,或三千,或一千。”[22](p10)是名副其实的养羊大户。由于产羊多,河东还成为国家重要的活羊供应地,早在宋初,政府就在此地建立了孳生羊务,牧养和收购民间羊。⑦(卷55,p1218)河东的绛州(今山西新绛)每年向朝廷上供羊数万只,[37](卷43,p585)忻州(今山西忻州)每年也要交纳数量众多的肉羊和羊皮。③(卷115,p1739)


陕西也是产羊的主要地区之一,“秦人筑城备胡处,扰扰唯有牛羊声。”是陕西边境民间牛羊业兴盛的真实写照。地处西北的永兴军大力发展畜牧业,羊是当地的主要畜产之一。⑤(卷37,469册p321)秦凤路民间普遍养羊,叠州(今甘肃迭部)土产羊、马、麝香,⑤(卷155,470册p454)泾州(今甘肃泾川)土产羊、马、驼毛、麝香等。⑤(卷32,469册p281)如前文提到,秦凤、泾原沿边每年秋季牛羊等牲畜太多,有可能引来盗贼。陕西由于土产羊多,因而成为重要的活羊输出地,每年都有数万只羊卖到京师。⑦(卷53,p1171)
西北民间土产羊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大多品种优良。史载,“河西、陕西、河东羊最佳”。[38](卷83,941册p394)陕西、河东的毀羊“毛最长且厚”,“毛长尺余”,[36](卷17,p16)堪称长毛羊中的佼佼者。西北羊肉味道还特别鲜美,成为人们最为钟爱的肉食,“盖西北品味,止以羊肉为贵”。[39](卷9,p40)陕西大羊之肉,“信天下之美味不能过也”。[40](卷39,1120册p574)同州(今陕西大荔)产羊,“膏嫩第一。言饮食者,推冯翊白沙龙为首。”[41](卷上,1047册p880)以致于黄庭坚认为吃同州羔羊乃是人生的一大乐事。[42](卷8,p200)北方所产羊无论皮毛还是肉质都堪称优良。


由于土产羊多,羊毛织品成为西北民间御寒的主要衣料。河东代州由于气候寒冷,“人多服毡厨”。⑦(卷27,p623)陕西路泾州“虽小儿皆能撚葺毛为线,织方胜花。一匹重只十四两者,宣和间,一匹铁钱至四百千。”[43](卷上,p33)连儿童都能织出如此精美昂贵的毛纺织品,可见其技术之高,从业人员之众和毛纺织业之发达。陕西郡县(今陕西眉县)产一种绦(带子),“以真茸为之,一绦有直十余千者。”[44](卷10,p150)毛纺织业的兴盛极大地刺激了民间养羊业的发展。


羊毛织品还是西北地区上贡的主要物产。笔者依据《元丰九域志》、《宋史》等文献资料,就北宋时期进贡毛纺织品的地区统计如表6。




由上述统计可知,宋代上贡毡毯的9个州军全部分布在西北地区,说明其毛纺织业在全国一枝独秀。毛纺织业的兴盛正是当地民间牧羊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体现。

五、其他畜禽的饲养
北宋时期,西北民间犬、鸡等畜禽也有一定数量的饲养。据史料记载,岳珂的同乡周教授家“畜犬数十,皆西北健种,晨绁昏纵,穿窬者无敢目睨其藩。”[45](卷4,p42)这些犬皆是“西北健种”,说明西北地区民间犬品种优良,南宋时已被东南地区的民间饲养。陕西民间“鸡犬混放,亦识其家”,[46](卷7,p460)一般家庭都饲养鸡、犬。与辽夏交界处的河东路,据经略使林希奏称,从北部的银城(今陕西神木银城砦)到南部的临泉(今山西临县),“幅员数百里间,楼橹相望,鸡犬相闻”,⑦(卷514,p12227)民间养鸡业是如此兴盛。

六、畜牧业发展的原因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寒冷期(其他3个寒冷期分别是西周、南北朝、明清时期)。[47](p18)据专家研究,北宋统治168年间,寒冷的冬天约占2/3强,越到后来,冷冬越频繁,寒冷程度也越强烈。[48](p425)正因为如此,宋代的西北地区比现代更冷。宋神宗元丰年间,一位官员五月底到达陕西路岷州(今甘肃岷县)“寒甚,换棉衣、毛褐、絮帽乃可过。每岁四月、七月常大雪三二尺,至是林雪犹未消。”[49](卷2,862册p665)严寒的气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如陕西沿边,“地苦寒,种麦周岁始熟,以故黏齿不可食。”[43](卷上,p16)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地寒霜早,不宜五谷”。⑤(卷37,469册p321)位于黄土高原和太行山脉的河东路最基本的地理特征是:“地高气寒……陵阜多,川泽少。”[51](卷11,1122册p309)“地多山瘠”[51](卷16,1104册p713)西北部分地区山多、水少、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干燥寒冷的气候却较适合马、驴、驼、羊等牲畜的生存:“河北、陕西、河东出马之地,民间皆宜畜马”;河东路“其地高寒,必宜马性”;③(卷112,p1703)“羊者,火畜也,其性恶湿,利居高燥”。[52](卷6,p445)因此,西北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靠近中原地区的关中平原则主要走农牧结合的道路。


此外,大量的社会需求是推动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西北地区地处辽夏边境,是抵御周边民族侵略的前沿阵地,为此,宋政府在这里驻扎了大量军队。据史料记载,仅陕西边境宋英宗治平年间屯驻的军队就达45万余人,⑦(卷208,p5053)河东边境平时屯驻的军队都在10万人以上。大量的军队无疑增加了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民间畜牧业的发展。除满足当地人们和驻军部队的消费需求外,西北地区还是宋政府马、驴、驼等牲畜的主要供应地。如前文提到,北宋时期西北地区向中央输送的马匹达32万余。每逢战争,当地还要提供驴、驼等大牲畜用以交通,有时一场战役就要动用数万头驴、驼。

西北地区还为宋政府供应大量羊群。西北羊肉质肥美,“信天下之美味不能过也。”因而颇受皇亲贵戚和百官的青睐。史载,仅宋代宫廷一年消耗的羊肉有时就达43万余斤。①(《方域》4之10,p7361)政府官员俸禄除其它物品外,每人每月还要给2到20只食料羊,⑥(卷172,p4134)仅此一项每年要消费数百万只羊。京师开封饲养的羊群远远不能满足宋政府庞大的羊肉消费,为此政府就在西北建立孳生羊务,牧养和收购民间羊。⑦(卷55,p1218)宋太宗淳化年间,官方在邠、宁、庆(今甘肃庆阳)等州都开辟有牧地,用以牧羊。①(《刑法》2之4,p6483)宋仁宗肘,政府在陕西牧放1.6万只羊。③(卷118,p1818)除牧养外,政府还要从西北民间购买羊。如前文提到,河东的绛州、忻州每年向朝廷供应羊数万只。大量的市场需求是西北民间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然,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一些自然灾害乃至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河东路忻、代、并3州地震,“坏庐舍……畜扰死者五万余”;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太原府、潞(今山西潞城)、晋(今山西临汾)、隰、代、石、岚等州,岢岚、威胜(今山西沁县)、宁化(今山西宁武西南)等军地震,“弥旬,昼夜不止,坏城壁、屋宇,人畜多死”。⑥(卷67,p1484~1486)地震发生范围广、破坏性大,是导致牲畜死亡的巨大杀手之一。此外,一些疾疫和旱灾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如蝗灾“万口飒飒如雨风,稻粱黍稷复何有。”[53](卷4,1116册p804)蝗虫很快将庄稼、青草一扫而光,严重影响了牲畜的觅食。宋政府强行征购牲畜和牛皮筋角等也会对民间畜牧业带来危害。如,宋仁宗时期,陕西沿边造军器,“以牛革数十万,须于郡县,期会尤急,民多屠杀以输。”[54](卷1611,37册p438)征购牛革数额巨大,导致民间大量屠杀耕牛,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当地民间畜牧业的发展。尽管如此,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适宜以及大量的社会需求,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yisiyi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14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早,就做的这么好呀,值得学习

点评

亲亲老公请住手 qbc888.com  发表于 2013-3-31 11:53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4 16: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还是绿色的呢!!!!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4 18: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养马非常赚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1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养马非常赚钱啊。。。。
lxd9580 发表于 2009-7-14 18:32



    在一些地区,现在马已经是“保护动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23: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