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44|回复: 14

“农民工”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7 08: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民工”消失?

       深圳市召开全市就业工作会议,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会上说,“农民工”的概念已发生变化。“农民工”的第二代穿的是T恤、牛仔裤,留的是很时尚的发型,他们不能再被称为“农民工”,深圳“农民工”这个概念将会消失。(《广州日报》7月6日)
     “农民工”消失不是概念游戏
         我想,“农民工”不仅仅是一个称谓,也是一个精神概念,一个权利概念,倘若这个为国家建设不惜血汗的劳工群体,在日趋繁华的国家中仍旧没有一个精神归宿,没有得到一个平等的权利待遇的机会,“农民工”群体就根本谈不上消失,毕竟这个词语背后的辛酸不仅是物质性差距的结果,更是缺乏平等的公民待遇、缺乏足够的公民权利救济的精神落差。想告别“农民工”,必须在权利视角下将进城务工的农民与城市人加以合理拉平,而绝非给“农民工”穿上T恤、牛仔裤,留上时尚的发型,就可以宣告这个群体的消失。 □张军兴
    “农民工”的“身份世袭制”更应消失
       “农民工”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职业,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制度性身份。对“农民工”的歧视是歧视性的身份制度在城市空间中的延伸、再生。城市中不仅已经形成“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的二重社会,而且,身份制的世袭效应已经出现:城乡迁移者的孩子们普遍被贴上了农民的身份标签,他们在城市中被称为农民工子女、民工子弟,这些概念甚至已经进入相关的城市公共政策。
         在“农民工”的社会类别概念被不断强化、延伸的过程中,一方面,“农民工”的权益状况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他们的特殊身份也一再地被社会和他们自己确认,有关他们的制度设置也得以维持。从这个意义上,只有把问题视作城乡迁移者如何获得公民权的问题,而不是视作“农民工”的权利问题时,“农民工”的问题才可能获得真正解决。对第二代“农民工”来说同样如此。也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才能达到真正的“农民工”概念消失的彼岸,而要做到这点,警惕歧视性身份制度在城市的蔓延和消除“农民工”的“身份世袭制”现象就是必须。 □朱四倍
   “二代农民工”或成城市隐痛
         第一代“农民工”从乡下来到城里,虽然说做的是城里人不愿做的事,拿的是城里人不想拿的薪水,但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很满足。因为,城市再差,也总比他们生活的乡村好;城市的薪水再低,也比他们种田收入高。由于起点过低,他们对城市的冀望其实并不高。而一旦城市给了他们一滴水,他们则会当成是一条河,从而会回报给一片海。故而说,第一代“农民工”对于城市大多有着感恩心理,即使城市没有接纳他们,但在他们心中却早已经接纳了城市。
        然而,当“农民工”发展到第二代时,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二代农民工”来说,父辈曾经生活的乡村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他们从小在城市里生活,早已认为城里的月亮比村里的圆。由于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于城市有着更多的梦想,他们渴望城市认可,他们迷恋城市生活,然而,由于父辈提供的起点较低,他们很难得到与城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
        且以住房为例,第一代“农民工”能拥有一个鸽子窝就已经是奢想。然而,“二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渴望拥有与城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但以他们的收入,终其一生却也很难在城市拥有一套住房。这一边,他们不想回到农村生活;另一边,他们又不可能真正拥有城市生活,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极有可能为城市的未来埋下隐患。此时,我们不禁要问,包括深圳在内,对“二代农民工”的未来需求准备好了吗?    □毛建国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yisiyi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0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深圳市长有关农民工概念讲话说起,3篇短评精辟地从不同角度阐述农民工问题,推荐大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0: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极有可能为城市的未来埋下隐患。“二代农民工”的问题更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2: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禁要问,包括深圳在内,对“二代农民工”的未来需求准备好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3: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工背后的辛酸不仅是物质性差距的结果,更是缺乏平等的公民待遇、缺乏足够的公民权利救济的精神落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5: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大群体,是该好好考虑好好准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7: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8: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社会是一步步的演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8 0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父辈沧桑的言语中他们知道家乡很穷,他们不敢回去重温父辈的心酸,但既有的条件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层次,渴望与城市人一样的待遇,一样的精神需求像午后的骄阳般炽热,万一达不到这种需求,巨大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真的要为这个庞大的群体认真的想一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08: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是未雨绸缪 9# 春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5 18: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