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当降低养殖密度。进入高温季节,鱼体的代谢增强,摄食量增加,排泄的废物增多,有机物的分解加剧,积累的有害物质超过池塘本身的自净能力,造成池塘水质恶化,鱼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在池塘条件允许时,进入高温季节后,可根据池塘本身条件、养殖水平等拉网分塘,适当降低养殖的密度。
(2)、及时降低池塘氨氮与亚硝酸盐含量。养殖鱼池池水、底质恶化时,池塘积累的有害物质中对鱼类影响与危害最大的是氨氮与亚硝酸盐。笔者治疗暴发病时在多个地区测定发现,发生暴发性流行病的池塘中的氨氮与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病塘。氨氮中的未离解氨氮对鱼有很强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抑制鱼的生长,损害鱼鳃,使鱼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害。而亚硝酸盐主要通过破坏血蛋白,将亚铁血红蛋白转成亚硝基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危害鱼类。进入高温季节后,由于藻类的繁殖,水体pH值偏高,更易造成氨氮与亚硝酸盐的积累,因此,必须及时降低池塘中两者的含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换水的方法及时降低两者的浓度。换水不方便或周围鱼池发生病害不便换水时,可使用底质或水质改良剂,可及时有效降低池塘氨氮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辅助使用水体增氧剂效果更好。
(3)、使用质量较好的商品饲料投喂。由于目前池塘养鱼中大都实行高密度精养方式,基本上投喂商品配合饲料,天然饲料基本不投喂或投喂很少,有些养殖者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往往采用廉价的低劣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有的甚至采用单一的菜饼等投喂,造成营养不全,鱼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肝脏受到损伤,发生脂肪变性,使鱼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成为疾病的易感群体。因此,在鱼类生长迅速而疾病多发的高温季节,应投喂质量较好的商品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免疫调节剂等,可有效促进生长和加强鱼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4)、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鱼体的体表及鳃上有寄生虫寄生但数量不多尚未暴发流行时,虽然寄生虫本身不会直接引起鱼类死亡,但不能忽视,因为鱼的鳃及皮肤被寄生虫损伤后很容易感染患病,且一旦患病,病情也较严重,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及时有效杀灭鱼体体表的寄生虫,防止鱼体体表受损后继发感染暴发病。同时,杀虫要时尽量避免使用硫酸铜、敌百虫等毒性和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药性温和、对鱼类和水体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可大大减少对鱼体的刺激和保护池塘水质。
(5)、使用消毒药物进行预防。在暴发性疾病流行的高温季节,可定期在池塘食场周围或全池泼洒高效温和的消毒药物,如二氧化氯制剂等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病原菌,改善池塘环境,防止疾病的暴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