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05|回复: 4

中国茶叶现状调查之三:外国人为何不喝中国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 09: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叶在中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在走出国门这一步上,却一直举步维艰。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位居第二的产量,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甚至一提到茶,很多外国人最先想到的是日本。外国人为什么不喝中国茶?面对如此困境,中国茶又该如何走出国门、健康发展?

  出口茶每公斤仅14元

  虽说美国是个"咖啡王国",但仍有大约一半的人喝茶。美国几乎不产茶叶,平均每年进口茶叶9万多吨,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成为继咖啡后,消耗量排第二位的饮料。美国人喝茶讲究方便和效率,在超市里,几乎看不到散装的茶叶,都是一包包的袋装速泡茶。许多爱喝茶的美国人分得出绿茶、红茶甚至乌龙茶,但都没见过茶叶的完整模样。

  除了速泡茶包,美国人还非常喜欢喝冰茶。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都是罐装冷饮茶。在纽约等华人较多的地区,有不少中国人开的茶店和茶馆。不少美国人会因好奇来尝试新的饮茶方式,但更多人把这看作一种体验中国文化的途径。

  在英国,喝茶的人数要远远高于中国。英国人几乎将一生1/3的时间花在饮茶上。2006年,英国BBC网站的网友对12项所谓"英国的国家象征"进行投票。其中,"一杯茶"以35.0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英国茶理事会顾问简·帕蒂格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英国人每天总共喝掉1.65亿杯茶,平均每人1天3杯。

  红茶仍是英国人最爱享用的热饮之一。近年来,由于健康意识抬头,改喝绿茶的人日渐增多。2002年到2006年,绿茶销售额从490万英镑增加到1.55亿英镑,增幅高达222.9%。克利普尔茶公司调查显示,仅绿茶在英国就被分为16种,大部分由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女性购买。然而,即使喝绿茶,很多英国人也只喝日本的,大部分人不知道中国绿茶。

  "茶和茶文化都源于中国,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祖宗',但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才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每年出口茶叶28万-30万吨,占年总产量1/3,在全球排第三。但出口的平均价格却只有每公斤1.9美元,折合人民币才不到14块钱,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并以销往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主。而这里面,要包含采茶、包装、运输等很多劳动力,所以基本挣不到钱。茶叶界有句无可奈何的话,"好茶留给自己喝",完全是因为在国际上卖不到好价钱。

  国外缘何不认中国茶

  中国是茶叶大国,但为何在国外占不了一席之地呢?

  消费习惯。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以红茶消费为主,而中国的红茶品质低,竞争力较差。就像欧美人喜欢口味较浓的咖啡一样,他们不太接受绿茶清淡、干涩的口味,因此更偏爱喝咖啡因含量较高的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头被红茶背去了,小头被日本占了,只能把剩下的边角料分给中国。"沈才土遗憾地说。

  宣传不足。由于缺乏绿茶消费的文化背景,高端绿茶在国外很难销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指出,像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都设有"茶叶理事会",这种半官方的茶叶管理机构每年都会到国外进行宣传。而中国则缺少这种组织。

  品牌缺失。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国现有茶厂6.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生产茶叶20吨,但总的经营额却不如英国"立顿"一家。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茶企业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简单,品种单一,缺乏科技含量,叫得响的品牌凤毛麟角。

  出口茶叶质量不过关。国外在食品安全方面控制得很严。沈才土称,近年来,中国茶叶出现一些农药残留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国际上的声誉。

  政府重视不够。印度、越南等国家都设有茶叶局,负责研究、协调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政策。"而茶叶在我国归农业部管,下设一个种植业司,底下还有一个种植业处,里面只有一个干部管茶叶,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大米等作物。"沈才土称,可以说,我们从国家层面来研究茶叶的力量很弱,只能依靠产茶地方政府和一些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对外推广力度大大降低。

  中国茶怎样走出国门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茶是很好的健康产品,却面临走不出国门的尴尬。那么,该如何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让中国茶也能有叫得响当当的品牌?几位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保证出口茶叶的品质,政府给予补助,进行品种改良,多用有机肥,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都符合国际标准,努力让世界喝上健康安全的中国茶。

  其次,中国在海外市场营销过程中只顾推销茶叶,在茶文化推广方面却做得很不够,这无疑限制了中国绿茶品牌的推广。今后,应通过宣传推介中国茶的品质,让西方国家对中国茶,特别是中国绿茶有更多的了解。

  再次,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建议,如西湖龙井现有300多个品牌,严重分散了资源,如果专注打造三五个品牌,并利用品牌美誉度,跨出茶叶市场,走向茶饮料、深加工等。

  最后,沈才土呼吁,政府应发挥作用,提倡"茶为国饮",假如全中国的人都喝茶,就有13亿人在宣传茶。假如每人每年多喝200克茶,全国算下来就是26万吨。所以,扩大内需,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甚至会因此影响国际茶叶市场上的价格。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nety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2 1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商界杂志的一篇报道,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主要和中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有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1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域差异导致生活习惯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10: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证出口茶叶的品质,政府给予补助,进行品种改良,多用有机肥,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都符合国际标准,努力让世界喝上健康安全的中国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3 1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习惯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08:3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