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04|回复: 27

研究生为1500元奖学金花7千余元找期刊登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4 19: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上海大学法学院7名2008年光华奖学金研究生获得值,被匿名举报,称他们所发表的论文,绝大多数都是花钱买的版面发表的,有骗取奖学金之嫌。其中一名研究生称,花了七八千元在各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而奖学金只有1500元,投资为了好找工作。
中国青年报6月24日报道 从表面上看,上海大学法学院这7个研究生,是该校2008年光华奖学金理所应当的获得者。
他们大多是学生干部或者学生会的积极分子,其中的一些人,还有校内演讲、歌咏和长跑比赛之类的获奖头衔;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一百多名法学院的研究生里名列前茅;而且,最有说服力的是,在去年一年中,他们在国内的几种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则20余篇、少则10多篇的论文。
按照2∶3∶5(思想政治∶学习成绩∶科研论文)的总分比例,他们递交的奖学金申请表,从众多表格中脱颖而出,然后经过导师、学院、学校的层层审核。在确定了候选人名单后,还经过了5天的公示,接受了同学和老师的监督。
的确,如果没有5月中旬寄到《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的一封匿名举报信,这个名单看起来是那样地合乎程序,完全正常。
1
这封举报信并没有署具体举报人的名字,只写着“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的字样。信中称,这7名获得光华奖学金的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绝大多数都是花钱买版面发表的”,“有骗取奖学金之嫌”。
据悉,这7名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核心期刊,有《消费导刊》、《科教文汇》、《商场现代化》、《北方经济》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应查询,能发现这几本杂志的约稿网页,上面标明了投稿的邮箱和电话。
这7名研究生用来评奖学金的论文,有超过半数发表在《消费导刊》上。于是,记者以一名亟须发表论文以获取评优资格的大四学生的身份,打通了该杂志一名杨姓编辑的电话,询问该杂志对稿件的要求。
在电话中,杨编辑并没有过多询问文章的内容,他表示,“即便学术性不够强”,“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通话的重点,随即转入版面费事宜。杨编辑称,《消费导刊》作为中文核心期刊,定价是一个版面600元,每版2800个字符(即包含标点、空格,不包括图表)。
在还没有看到论文的情况下,杨编辑就作出承诺,答应文章在6~7月间即可上版,并且,只要版面费“到位”,杂志社可以立即出具一张“用稿通知”,这样,即便发稿时间赶不上作者的评优截止日,也可以使用这一纸通知,证明自己的发稿量。
记者向杨编辑提供的电子邮箱发去一篇论文,那是记者的一位朋友本科时所写,她自称为“写得特别烂,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第二天,记者便得到编辑部的回复,称该稿件字符数为8395(包含空格),经编审后的版面共计2.5版,版面费用为1500元。
现在,只要汇去1500元,就能顺利完成这个“花钱发表论文”的交易。而且,杨编辑也一再表示,版面费与文章的学术性并没有联系,收费标准是早就固定了的,所有文章“一视同仁,没有商量的余地”。
根据调查,除了《消费导刊》外,其他几种学术期刊也采用了相同的发稿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商场现代化》,该杂志4年内敛财近千万元,被央视和《中国青年报》曝光后,已被取消了核心期刊的称号。
2
“我的论文是花钱买来的版面,可这再正常不过了,大家不都是这么做吗?”一个研究生这样对记者说。
这是举报信上列出的7个研究生里,唯一一个承认花钱买版面并愿意接受采访的学生。作为条件,他希望记者能够在报道中隐去他的名字,这样不会影响他的“就业问题”。
这名研究生说,其实,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他的目标就是能够找到一份“相对好一些”的工作。所以,他一边积极地参加学校里的各项活动,同时也在社会上寻找大量的实习机会。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很少在学术研究上花时间。”他说,“毕竟,现在只要肯花钱,发篇论文不成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顺利毕业的条件之一。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们根据各家核心期刊留下的约稿电话,联系上相应的编辑,再支付一定费用后,基本上都能够顺利地发表论文。
大多数学生“并不贪心”,他们花个千把块钱,买上一块豆腐块大小的版面,发表一篇,“能毕业就好了”。可像这7名研究生那样,一下子发表十几二十篇的,还着实并不多见。
在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里,“光华奖学金”是等级最低的一类,奖金额只有1500元,而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花费的金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那么,这7个学生,为什么要干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在我们的总分里,科研论文的比例占了一半,也就是说,论文发表得越多,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越大。前三等奖学金的名额都非常少,只有这一等容易些。再说,简历里只要写上获得过奖学金,外人怎么知道你具体是哪一等?”接受采访的研究生这么解释自己的动机。
而在获得奖学金的背后,隐藏着的依然是对毕业后就业的焦虑。然而,“拿到奖学金,出去找工作,相对竞争力会高一些吧。”
所以,为了得到奖学金,这名研究生在各种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一共花了七八千元。这些费用,一部分来自他在校外实习兼职赚的钱,不够的部分,只能向父母伸手。
“谁愿意把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花在这些垃圾杂志上啊,可这不是没办法吗?就当是为找到好工作进行的投资吧。”他颇为无奈地说。
不过,除了这个研究生外,举报信里提到的其余几个学生都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其中一个女生,在《消费导刊》上发表了8篇论文,但她完全否认自己的论文是花钱买版面发表的。
“我没有花一分钱,对方是看我的论文学术性强,才发表的。”她说,“论文这种东西主观性太强了,有人觉得是垃圾,可有人会觉得是艺术品呢。”
3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学生发表的论文,究竟是垃圾还是艺术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海大学法学院教师说。
在今年光华奖学金候选人公示时,这位老师也看过相关学生的名单,以及这些学生发表论文的核心期刊。她回忆道,看完之后,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谁还不知道这些杂志是什么东西?而且,一个研究生如果真的专心搞学术,怎么可能在一年时间里写出十几篇高质量的论文?这本身就是个笑话嘛。”她说。
不过,这个“笑话”却一度被堂而皇之地张贴在法学院的楼道里,接受“监督和检验”。
当然,有些学生的论文,能够发表在类似《中国法学》之类的权威核心期刊上,那还是能赢得足够的尊重,毕竟,“在搞法学的人心里,能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论文,才能代表他真正的学术水平,真牛。”
但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就连许多法学院的老师,都很难在这一类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可是,光华奖学金的评选规则并不在意这些。无论在《消费导刊》上花钱发表的论文,还是在《中国法学》上发表的论文,在这套评价系统中,都是同样的分值。那么,数量多者,自然获胜。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想不明白,无论是导师还是国内一流的法学期刊,难道还不能证明一个学生的学术水平吗?非要让那些收钱发论文的垃圾杂志来替我们判断?”这位老师说。
不过,在这样一套评价体系里,老师也自顾不暇。每年,上海大学都会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进行排名,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评优秀、评职称、申请课题,都会和这项排名挂上钩。
这位老师说,为了发表论文,她的许多同事们也都在花钱买版面,“大家都一样,我们又怎么好意思说学生呢?”
所以,在她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现状”,还是整个学校的导向出了问题——“这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准的体系,对学生和教师的日常行为,起到了‘功利化’的引导作用。”
4
其实,早在3年前,上海大学就因为“论文事件”,被媒体关注。
2
006年7月,该校颁布了《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体系的规定(试行)》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重申,与研究生毕业相挂钩的“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是指在这些期刊的正常卷期上发表的学术文章,“不包括各种形式的增刊、专刊、特刊”。
几乎在同一时期,国内7所重点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均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也就是说,在这7所高校中,发表论文与否不再作为授予学位与否的硬指标。
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使主管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的常务副校长叶志明一度成为公众人物。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栏目还特意邀请叶志明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顾海兵,在节目中讨论起“发表论文与否到底该不该被当做研究生合格与否的标准”这一话题。
讨论中,叶志明态度鲜明地表示,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这是最起码的标准。因为,“作为一名研究生,连自己所做的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发表,甚至于发表在哪里都讲不清楚,很难让人相信这会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面对顾海兵“这样的规定会导致学术腐败滋生”的质疑,叶志明回答道:“上大的做法,只是顺应了上海大学的发展潮流。学校的战略目标是建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就是要培养出一流的、对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必须有高水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必须有严格的培养管理过程,而发表论文,正是这个环节上最为重要的一环。”
尽管叶志明的出发点看起来很不错,但这个评价体系,在现实世界中为何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就此事,记者向上海大学宣传部提出了采访叶志明的要求,但被拒绝。宣传部的一名干部在回函中称:“叶校长最近公务繁多……他已在多家媒体上公开、明确地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故暂不安排您对叶校长的采访。”
对记者提出的“花钱买版面发论文评奖学金”问题,该干部称:“我们对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版面费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并无异议。但版面费问题,我想您比我更清楚,这既不是学校的问题,也不是学生的问题。”
那么,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本文来源:[url=http://media.163.com/special/007625CB/zgqnb.html]中国青年报[/url]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nety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6-24 19: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好多杂志都要版面费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19: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杂志都要版面费,送审费,还有彩页的更贵,这些费用估计也是那些挂名老师的外快,不然为什么毕业还要有发表文章的限制呢?我上次看论坛里还有评论,袁隆平怎么没见经常发表论坛呢。嗨,这叫成长的代价。不过一般学生发表论文,导师一般都帮报销的,当然也有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不是为奖学金吧.我知道研究毕业之前必需在省级或是什么知名杂志报刊发表最少两片论文,博士生要求级别更高,数量更多.最少之前是这样,但近三四年怎样我就不太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3: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中国学术界的硬伤,究其原因,还应是学校面子上好看,杂志能多赚钱,才不这这些学生做了多少调查研究,查了多少资料,真正有多高学术水平呢,扩招,211,大学合校,这教育部年年都很热闹,真正苦的是真正想做研究的人,没钱,没人,没名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3::)3::)3::)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找学生原因 也别找出版社原因 想想现在的教育体制 真正该反思的是有关部门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是学校的体制害的,硬逼着学生发表什么论文,所以说研究生、博士生养活了一大批杂志社工作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9: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学生们自己开个什么刊的,登自己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都是花钱发表的
赚稿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5 17:4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