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2|回复: 1

三十六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4 17: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利用他人之刀进攻敌人的战术
  计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解曰:敌方已经发动攻势,友邦邻国却尚未表明态度。此时应设法拉友邦合作,使其进攻敌人,以保存我军实力。
  “借刀杀人”一计,不可望文生义或以辞害意。它并不一定要用刀,也不见得就要取人性命,而是指假借外力或他人之手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春秋时期,齐国派军进驻汶工,即将大举进攻鲁国。孔夫子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特意派最得意的学生子贡外出游说各国诸侯。
  子贡善于辞令,首先说服齐军主帅将攻鲁之军移师讨伐吴国,随即星夜赶去吴国,劝说吴王同意出兵救鲁攻齐。
  吴齐两国开战之后,子贡又赶到晋国,劝晋王整军备战以防吴国。
  不久,晋、吴两国交战,晋国击败吴国。至此,子贡利用诸侯的矛盾,巧借别国的力量,乱齐,破吴,强晋,从而达到存鲁的目的。
  这一计策,叫“借刀杀人”。其诀窍是:当敌方的征象已经暴露,另外又有一种势力不断扩张,将要参与活动的时候,应该设法借助这种力量去击败敌人,以有利于保存自己。
  在现代商战中,“借刀杀人”可以引申为,对手或市场的情况已明了,其他各方的态度对自己是有利还是不利,在尚不清楚的时候,要利用其他各方的力量达到战胜对手和占领市场的目的,这样可以不消耗或少消耗自己的实力。
  高价出售品质和服务
  当年,威尔逊从父亲手里继承美国塞洛克斯公司时,一天,一位德国籍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同意双方合伙协作。
  经过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是湿漉漉的文件,它需要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麻烦极了。对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则便利得多。
  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起初,威尔逊打算把首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威尔逊于是将卖价定为2?95万美元。
  其实,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这可把副总经理罗梭惊呆了。
  当时,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不出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能用上这种奇特的机器。
  威尔逊早已获得了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时,顾客顿时蜂拥而至。尽管租金很高,由于受以前定价很高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仍然认为值得。
  不久,威尔逊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由于产品被塞洛克斯公司独家垄断,加上已有过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以高价出售,大量的利润像潮水一样滚滚涌来。
------------
第三计借刀杀人(2)
------------
  后来,公司营业额就高达3300万美元,而市场占有率已达15%;五年以后,公司营业额上升到近4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6%,超过了湿式复印机;6年后,营业额上升到5?3亿美元,塞洛克斯公司也被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为10年内发展最快的公司,从此迈入巨型企业行列。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他的“借刀杀人”,表面上是法律禁止了威尔逊高价出售,实际上是威尔逊借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向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还借超出平常的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并为以后的高定价出售做好了准备。
  跟随超越,更胜一筹
  任何新产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一锤定音,完美无瑕。“跟随超越”,意在追他人首创产品之踪,创自己后续产品之新,在对技术或产品仿制的基础上进行追踪式超越。
  现代经济中,一项技术或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是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当竞争对手推出新技术或新产品时,聪明的企业应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潜心于静观默学,巧取他人之长,发现他人之短,善借诸种条件,为我所用,慢中求快。
  企业可对市场上刚刚出现或出现不久的新技术或新产品,努力加以吸收,仿制并做局部改进,以更高水平的同类产品,紧随其后进入市场,从而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市场。
  河北省运动保健饮料产品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维力”饮料,正是“跟随超越”、“借刀杀人”的成功范例。
  “维力”饮料博采各国“可乐”之长,不仅酸甜适宜,清爽可口,且有助于消除疲劳。1986年以高于美国可口可乐2?75倍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销售情况极好,被国外称为“魔水”。
  跟随超越,最大的好处是借他人之力为己服务,不花钱或少花钱研制出高于对手的同类产品,从而战胜对手。
  它以跟随为先导,以超越为目标,先虚怀纳之,再潜心学之,后取而代之,进而战而胜之,这是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究其本质,是种“取于彼而胜于彼”的“借刀术”。
  “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借资金、人才、技术、地盘、形势等等。企业家掌握了“借刀杀人”的精要,就能变化无穷,奇招迭出。
  商战中,使用“借刀杀人”往往是不择手段的。被施计者若不能慎思明辨,则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计论]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借刀杀人,巧在一个“借”字,但借刀必须有条件,或陈明利害,或许以重利。现代商战中,有些人为谋取私利刻意制造他人的过失,以图掩饰自己过错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其所用策略也可称之为借刀杀人。
------------
第四计以逸待劳(1)
------------
  养精蓄锐,攻打疲劳敌军的战术
  计曰:“因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解曰:逼使敌人陷入困境,不一定非要攻击敌人。坚守防线,引起敌人的疲倦,可使我方由劣势转为优势。
  春秋周简王十年,宋共公遣上卿华元与中军元帅栾书之子栾针使楚国。
  楚公子婴齐见栾针年轻貌美,气度不凡,欲度其才,问道:“上国用兵之法如何?”
  栾针回答:“整。”
  又问:“更有何长?”
  栾针答道:“瑕。”
  婴齐听完,说道:“人敌我整,人忙我暇,何战不胜?二字可谓简而尽矣!”
  “好整以暇”的意思就是“以逸待劳”。此计之延伸,还可用“以静制动”、“以近待远”、“以不变应万变,化被动为主动”、“静如处子,动若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等来形容或说明。也和《孙子兵法》中“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有异曲同工之意。
  自己的地盘有钱赚
  以逸待劳的谋略,已被广泛运用于虽无剑拔弩张,却不乏激烈竞争的商业战争之中。
  以不到500美元起家,最后主持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的“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美国人麦科马克,在他写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里学不到的学问》一书中,道出他成为暴发户的一个成功秘诀:“自己的地盘有地利。”
  在经销活动中,最大的“地利”莫过于使自己能够以逸待劳,从容地应付远道而来的生意对手。
  运用以逸待劳之计,不在自己的地盘里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只需设法使对方感受到犹如远道跋涉般的疲惫就行了。
  比如,你是一个采购员,到外地去采购货物。你在排除竞争伙伴的独居买方“皇帝”位置之后,就可以开始设法调动你的货主,使其疲于奔命。
  你可以以检查样品质量为由,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拿出一件件货物让你观看,再一件件地放回原处;你还可以以落实货源为由,催他四处检查;如果你有耐心和时间,还可以佯作拿不定主意,请他如此这般再做一遍。
  货主为你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折腾得焦头烂额。这笔生意若做不成,便觉得十分冤枉,于是在价格等许多方面你就有利可图,货主也会做出让步,从而成功地施展你的以逸待劳之计。
  福特的袖里乾坤
  上世纪20年代初,福特面临又一次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
  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喜爱,因而销路大畅。惟独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
  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决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它颜色耐旧些。”
  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他夫人担心公司牢骚太盛,会不会人心思走。
------------
第四计以逸待劳(2)
------------
  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公司快倒闭了。
  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的出厂,市面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干部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同年12月应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
  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车终于在人们的长期翘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的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
  老福特的“以逸待劳”正是一种后发制人策略。这种策略常常表现为一种紧跟方式,就是说,企业并不强行研究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某种新产品初露头角并显示出较强生命力时,就立即进行仿造和改进,把自己的改进型新产品快速抛入市场,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后发制人”或者是“以逸待劳”的策略是在商战中经常应用的。
  “以逸待劳”并非“好逸恶劳”,而是养精蓄锐,等敌人劳师动众、疲于奔命、彼竭我盈之后待机而动。
  因此,决胜之关键除了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冷静之外,还要有“知己知彼”、“妙算多者胜”的能耐。
  [计论]
  使用以逸待劳这种策略的时候,务必要沉着冷静,把自己和对方的环境、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估计清楚,机警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情的变化,时机未成熟时要稳如泰山,机会一来就要翻江倒海。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的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
第五计趁火打劫(1)
------------
  趁敌人危急乘势攻击的战术
  计曰:“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解曰:敌方陷入困境时,必须趁虚而入。这是强者乘势打击弱者的策略。
  “趁火打劫”的奥秘就在于“乱而取之”。趁形势混乱或对方困难之际,迅速出击,获得利益,扩充实力。又称“趁虚而入”。
  “趁火打劫”原意为,趁着别人家起火,混乱不堪时抢劫别人的财物。比喻趁别人危急或困难时候去捞一把。
  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之计,则抛弃其原意中的非道德含义,演变为趁热打铁、乘敌之危,击败敌人的谋略。
  战国时期,中国分成20多个诸侯国,其中较大的有齐、楚、燕、韩、赵、魏和秦。齐韩结盟,并想攻打燕国。但由于赵、楚窥视其后,两国不敢贸然出兵。这时,秦国联合魏国攻打韩国。齐王急欲发兵救援盟友,谋士田臣思建议齐王袖手旁观。他说:“韩国受到骚扰,必将危及赵和楚的安全,所以它们很快就会担起帮助韩国的责任。”
  于是齐王听从田臣思的计谋,按兵不动。而赵和楚却正如田臣思所料,很快采取了行动。这样一来,秦、魏、赵、楚为了韩国互相混战。在这战火连天的时刻,齐国趁火打劫向邻近的燕国发动了进攻,并于公元前270年征服了燕国。
  如今,“趁火打劫”之计在商战中可引申为,竞争对手遇到困难、危机,或者市场发生变化时,趁机凭借自己的优势战胜对方或占领市场,是强者击败对手,获得市场的策略。
  铜矿倒闭,就势取利
  在商战中,很需要运用“趁火打劫”的计策,以发展自己,削弱对方。
  在西方世界,一旦某个企业濒临破产,其它财团、企业往往会蜂拥而至,以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抢夺它的有用设备和技术人员。因为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最为有利。
  过去,我们曾经以传统的道德观念,鄙夷这种乘人之危,“劫”人财物的作法,似乎只有见人有难,援手相助,慷慨解囊的行为才值得称道。
  其实,这种观念未免过于陈旧愚腐,任何谋略计策都是超越政治界限和道德标准的,因此“趁火打劫”的计策,西方资本家可以使用,而作为最早总结这一策术的中国人的后代也可以使用。
  1983年,我国新成立的香港B公司获悉智利一家铜矿倒闭,为了偿还债务,矿主决定将新购进的1500辆进口新汽车折价拍卖。
  如果按照以往的迂腐观念,我们要么勒紧自己的裤腰带,省出有限的外汇,“支援世界革命”;要么平价收买,公平交易,无论如何都不会“趁火打劫”的。
  可是,为了增加我国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运输能力,节省国家外汇开支,B公司董事长当机立断,派人抢先一步,与智利铜矿主谈判。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以原价38%的低价买回这批新车,为国家节省外汇2500万美元。
  商场如战场。在对手陷于困境的时候,对手已丧失了讨价还价的主动权,在谈判桌上陷入被动的地位,他们往往不惜血本,力图使自己尽快摆脱困境。这便是获取胜利的好时机。
------------
第五计趁火打劫(2)
------------
  大佬操纵美国白宫
  世界商战中,趁火打劫可以使“死鸡”变成“凤凰”。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每小时都有宣布破产的消息,其中费城著名的投资银行家库克所开的公司也永远地关上了大门。他的破产在当时商业界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当时,由摩根、德雷克塞尔、纽约的利瓦伊莫顿以及纽约其他几位大银行家合开的公司,所形成的势力与能力使他得以在1871年从库克手中夺过价值2亿美元的国库券,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出售给外国投资者。1873年上半年,摩根及其合伙人又以同样理由赢得33亿国库券的一半,并且处理得可谓得心应手。而库克在出售他那部分国库券时却困难重重,这也是库克破产的因素之一。在这场危机中,摩根他们的公司成为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控制了美国政府的债券市场,同时继续向欧洲抛出优惠证券。
  1884年的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巩固了摩根的地位。从这时起一直到1913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国投资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自1884年11月以来,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市场上掀起了抢购黄金的风潮。当时有谣言很快传遍了华尔街,说美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以黄金支付货币的做法。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担保这不是事实,但是用抛售美国证券换回黄金的做法仍在进行,致使国库告急,落到了几乎无力偿清债务的地步。为了救济金库空虚带来的经济恐慌,就必须立即筹集到一笔巨额资金。政府财政当局的估计至少要l亿美元。摩根已知在这股抢购黄金的风潮中,政府已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于是他同贝尔蒙商定,由他们两家银行组成一个辛迪加,承办黄金公债,这样,他们即可解救财政部危机,又可获得高额利润。但因他们的苛刻条件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这个建议,总统也难以接受。当时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计划发行5000万美元的公债,其余半数委托美国国内银行存款。由于正值恐慌之际,任何市银行都自顾不暇,这位财政部长的呼吁便被理所当然地束之高阁了,于是,他又使出苦肉计,以超出面额的117点公开募集5000万美元公债,这一招打破了投资金融界的惯例,也欺骗了投资银行,并重创和惹恼了摩根。由于摩根的操纵,当这位财政部长匆匆忙忙赶赴纽约召集银行家寻求帮助时却遭到了白眼,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摩根提出的要么认购全部公债,要么完全拒绝认购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谈判条件。出于无奈,摩根再次被总统召入白宫,互相摊牌。当摩根深知国库存金只剩下900万美元时,更是固执己见,并进而胸有成竹地说:“除了我和罗斯查尔组成辛迪加,使伦敦的黄金重新流入国内外,似乎没有第二种办法来解救陷于破产状况的国库了。现在,我手头就有一张1200万美元的支票没有兑现,若是今天将这张支票兑现了,一切就都完了,要不要我在这里拍电报,现在立刻汇到伦敦去呢?”在这种威胁下,克利夫兰总统不得不以去洗手间为名,每隔5分钟就去与正在另一室等候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商量对策。摩根很清楚,若不使出硬的一手来,白宫不会轻易就范。因此,在同总统面谈时,也就“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拘小节”,“单刀直入”,步步紧逼。并且吸起总统讨厌的雪茄烟,悠悠地等待着不能不做出的明智选择。结果总统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应摩根提出的条件,白宫在华尔街面前甘拜下风。当夜摩根即取出大量美元交给财政部,帮助财政部渡过了难关。摩根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债价格与市场差价中就净赚了1200万美元,并且还安排了一项国际协议,在公债发行结束前,不用美元兑换英镑,也不购买美国的黄金,这大大冲击了《夏尔反托拉斯法案》。摩根与总统谈判,探知国库存款甚少,陷入危机,便趁火打劫,逼得总统不得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摩根获得谈判成功,并从中赚了大钱。
  商场上,“火”并非不常有,但许多人要么瞻前顾后,怯于下手,要么迟人一步,无利可“劫”,而导致良机错过,后悔莫及。只有高明的人,目光敏锐,身手快捷,“火起而不乱”,抓住战机,迅速出击,才能打胜仗。
  [计论]
  趁火打劫是乘人之危劫掳别人财物或有个人某种企图而把别人搞垮,一言以蔽之,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当敌人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出兵攻击,制服对手。在政治斗争中则表现为,当对手内部有乱或处于险境时,要趁机打击他,这同落井下石有相通之处。在现代的经济斗争中,其应用与政治和军事上有相同的含义,即趁对手处于危险境地时,落井下石,从而使自己获得利益。
------------
第六计声东击西(1)
------------
  假装攻打东边,实则攻打西边的战术
  计曰:“敌志乱莘,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之自主而取之。”
  解曰:敌人的指挥系统,一旦乱了阵脚,就无法应付情势的变化。这就像深沟的水位猛涨,堤防随时可能崩溃一样。这时,可乘敌方混乱,一举歼灭。
  将欲西而示之以东,故布疑阵,虚实莫辨,使敌人防不胜防。
  明攻无人之地,暗袭有用之城,才能歼敌于不测。
  兵法有云:“声言击东,其实击西”,这就是指故布疑阵,虚实莫辨,使竞争的敌人受到错误的诱导而疏于防范,在其松懈警惕,分散注意力之际趁虚而入,达到自己的目的。
  汉景帝在位时,七个分封的王侯一起造反,并攻打极受皇帝器重的大将周亚夫把守的一座城池。
  周亚夫固守城池,坚不出战。当叛军攻打城池的东西角时,周亚夫识破这是叛军声东击西之计,因此不往东南派兵,却下令加强对城池西北角的防守。
  很快,敌人果然调集主力来攻打城池的西北角,但因周亚夫已加强了防守,故叛军一无所获。这是指挥者坚定沉着,不受迷惑的战例。
  从以上战例看出,运用“声东击西”这一计谋的诀窍是:当敌方指挥判断发生混乱,不能辨明和应付突然事变的时候,就宛如潭水高出地面,随时都有溃决的危险,此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主见之机,将其歼灭。
  同时,运用此计的关键还在于掌握秘密和主动,能掌握这两项原则,就能使敌人处于一夕数惊,防不胜防的困境中,否则将自陷于不利的地位。
  不过早暴露自己
  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或洽谈人员在与客户洽谈时,一般只谈商品质量、数量和价格等双方交易的主要条件。其它条件如保险、支付、仲裁、索赔以及检验等根据以往交易传统来履行。
  在洽谈中,洽谈人员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产品价格,要避免过早地同对方讨论价格问题,因而不论你的价格多么合理,只要对方购买这种产品,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应该在顾客对产品价值有所认识后,才能同他们讨论价格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要让客户首先考虑产品的价格,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产品的价值上来,也就是说,谈话应首先集中在产品的价值这一问题上,而不是单纯地谈价格;如果一定要谈价格,就要连同价值一并提出,获得对方订货单据的决定性因素,应让对方看到他们将要得到的好处,而不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
  弗雷德·罗杰是一位销售经理,为新泽西的某个皮革公司搞推销,公司已经生产即将出售的新产品,这是一种加工成带状的皮革制品。他访问一顾客,问:“你认为这产品如何?”“啊,我非常喜欢它,但是我猜想您现在会告诉我它是非常贵的,我应该为它付出一个荒谬的价格,在您之前,我全听说了。”“您告诉我。”弗雷德·罗杰斯说,“您是一个有贸易经验的人,您和别人一样懂得皮革和兽皮,您猜想它的成本是多少?”
  那人受了奉承,回答他说他认为可能是一码45美分。
  “您说的对。”
  弗雷德·罗杰斯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他说:“我不知道您是怎样猜到的?”
------------
第六计声东击西(2)
------------
  销售经理以一码45美分的价格获得了他的订货和随后的重复订货,双方对事情的结果都很满意,弗雷德·罗杰斯决不会告诉他公司最初给产品的定价是一码39美分。
  在介绍价格的时候,必须让别人看起来价格比较低,但向他人介绍好处的时候,就必须使他们看起来好处比较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打入铜墙铁壁般的其它市场,这是“声东击西”的最佳运用。
  推广活动的创新
  企业经营在行销挂帅的时代里,推广活动不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更是决定企业兴衰荣枯的关键性因素。
  正统的推广方法,主要包括广告、促销和人员推销等。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整体经营环境已大有改变,财务管理和研究发展的重要性已逐渐凌驾于行销管理之上。
  经营环境及主客观条件的变迁,迫使企业的推广手法也不得不跟着改变。换句话说,传统性的广告、促销和人员推销等,虽然还不至于被漠视或扬弃,但是更新、更有创造性的推广方式已被企业界普遍接受和采用。
  所谓更新、更有创造性的推广方式,就是“声东击西”,此一策略的应用,也即不以广告、促销或推销人员等直接、正面的方法从事销售,而是透过间接、迂回的“公共关系”、“广告新闻化”等方式进行,一方面既可提高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销售的最终目的。由于这一类的推广方法,大都是披上“关心社会,回馈社会”的外衣,实际的目的还是销售商品,所以可以名之为“声东击西”。
  公共关系的运用,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捐赠赞助成立各式各样的基金会或社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川牧人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6-14 18: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6 00: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